•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意识|创新思维的例子

    时间:2019-05-28 03:29: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对于数学创新学习,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精神,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探索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探索;思维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要千方百计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对新异奇特的东西总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二、设疑问难,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才能一触即发,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我一上课就说:“这节课我们先来做猜谜游戏。”同学们听了都非常高兴,个个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述:“同学们,无论你们说出几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不信,我来试试。”“6、9、10、36、218、3159 10000……”同学们举出的数越来越大,我一一回答。学生又通过计算验证我回答的正确。这时,大家都很惊奇,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于是我便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能解开这个迷。”这时同学们就带着急于探究知识的心情去认真学习。这正是“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得”的道理所在。
      三、引导多向求异,实现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寻求相应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思维活动具有多极性、灵活性、精细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含有较多的创造性因素,是创造能力赖以发展的基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发散式求异思维活动中进行学习。应用题的教学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总是充分发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价值,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1、紧密联系生活,认识实用性
      这实际上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它的特征是现实,有趣,有用.如有这么一个题目:幼儿园阿姨到商店去买饼干,她看到一种饼干的标价是:每千克4元,每箱3千克,每箱11元,现在她想买6千克,请你帮阿姨想一想,可以怎么办,需付多少钱 学生通过解答后会有两种想法:①4×6=24(元) ②11×2=22(元)然后可请学生分别讲述道理,最后得出第二种方法整箱买可以节省2元钱,使学生感到数学非常的有用。
      2、种运用比较,克服定势作用
      学生在解题时,常受到文字表达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求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时,往往是看到“多”就做加法,看到“少”就做减法,为消除上述思维定势,唯一的办法是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因此可设计以下一组题目:
      一班有男生27人,比女生多6人,女生有几人?
      一班有男生27人,女生比男生多6人,女生有几人?
      一班有男生27人,女生比男生少6人,女生有几人?
      一班有男生27人,比女生少6人,女生有几人?
      一班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一班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通过练习,学生消除了对“多”,“少”的定势,懂得了比较大小要看比较对象次序,且分析具体数量关系的道理.很明显,如此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天长日久,学生思维中的创新因素自会逐步得到发展。
      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大胆创新。
      创新精神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拘一格,大胆“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创新。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就必须积极倡导和鼓励这种精神。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主角,主体。教师要尽一切可能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把机会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愉悦还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群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一,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开放,具有选择性;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开放,具有灵活性;让学生的学习时空开放,具有广阔性;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开放,具有多样性;以此来唤启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创新的天地无限宽广,让创新的时机无处不存。
      第二,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实现自我创造。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课堂上教师要合理运用启发式原则,巧妙点拨,创设探究情境,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时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自学内容,掌握灵活多样的探究方法,能自己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创造的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善待学生的每一个疑问,帮助他们树立遇到困难勇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生 创新思维 意识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