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当代白族作家文学的发展状况】白族作家

    时间:2019-05-25 03:29: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白族是一个人数不少的民族,白族的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比较突出,白族文学亦有史可查。民间文学一直是白族文学的重头,但从唐代时的赵叔达,甚至汉代的张叔、盛览等人始,已出现史书记载的作家创作,并从此再未消泯且一直成长着,成为与白族民间文学共同发展的又一支文学道路。由于有着相对集中的生活和居住地,比较统一的文化习俗,比较相似的文学习惯(包括文学主题、题材、语言等多方面),还出现一些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民族作家如李元阳、赵藩等等,白族作家及其创作可以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和讨论。此前学者对白族文化已有众多的分析研究,相对来说对白族文学的研究要少一些;在对白族文学的研究中,关于白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在对作家文学的研究中,对古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
       当然总的来说,整个古代文学史上白族作家文学的成就赶不上民间文学。白族作家文学的繁荣是在建国以后。建国后由于国家的少数民族倾斜政策,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成长起来,作家创作有很大改观,白族的作家创作也一度比较突出。从建国至今,白族作家及其创作呈四个阶段的发展。四个阶段,其实是按作家的年龄及其相应的创作特色划分出来的,因而也可以说是四代作家的发展与成长。
       第一代作家,是新中国的第一代白族作家,徐嘉瑞、马曜、马子华、张子斋、欧小牧、罗铁鹰、杨明等人为代表,他们都是跨时代的,人生是跨时代,创作也是跨时代。他们的作品既反映新生活,更带着传统文学的特点,是白族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衔接。这一代老作家基本上生于辛亥革命前后,在成长时期深受五四时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后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最后又在新社会生活了半辈子,于是他们虽生在这偏僻的云南大理,但其社会与人生视觉与现代时期的中国时代主流接上了轨,早期民主思想在创作中有明显表现,创作主题与主流作家如鲁迅、茅盾等的创作显出一致:揭示压迫与黑暗,表现愚昧挣扎与觉醒;后期在创作中用了沉淀后的眼光记录他们对于新时代新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也有与上海、北京等创作中心圈不同的地方。一是这些老作家大多直接参与过民主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建国后又担任过各种层次的行政领导职务,他们的作品中革命情结与政治情绪渗透得很深。建国前的作品中阶级对立、政治对立的表现比较突出,建国后的作品则以丰富的政治激情歌咏新社会。比如罗铁鹰《原形毕露》中的一系列政治讽刺诗像《效忠党国必升官》、《向庞将军致敬》、《不准批评汪精卫》等,又如徐嘉瑞的新诗创作《幸福的日子》、《我是一只喜鹊》等等。自然,主流作家也有这样的表现,比如茅盾、老舍什么的,但主流作家群毕竟人数众多风格复杂,并非完全如此,而在这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就显得比较特殊和突出。他们身为少数民族,用的是汉语写作,解放后在边疆位居要职,因而他们的创作观念便极易影响后辈。
       另外一个不同自然是他们的创作中浸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此处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不仅指大理的地方特色和白族的民族特色,而指云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他们用了时代主流的创作思想和观念来观照家乡本土的人生,因而作品中讲的是汉话,行的是异样的边地子民,其中也常常穿行着一个有一定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似的叙述者。马子华的《滇南散记》和《雨林游踪》中的一系列作品即是这样。
       第一代老作家中,罗铁鹰的视角更为宽广,他因被国民党追杀而各处游走,又被共产党转移至解放区,足迹更为广阔,因而书写对象更为开阔,反而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不明显,他笔下写家乡的作品多为解放后回乡重游之作。
       马曜和徐嘉瑞是两位学者型作家,他们更以学术见长,一生著述颇丰,研究范围不仅限于大理、云南的民族文化历史,对我国其它部分的历史文化也很有研讨,文学创作其实是他们在学术之余的尝试和实践,他们的创作主要是古诗词。徐嘉瑞还对云南地方戏曲有过深入研究,比如他的《云南农村戏曲史》是研究云南农村戏曲的难得资料;他还勇于实践,对各种戏曲形式都作了尝试,改编了歌剧《望夫云》,以及创作了京剧《火烧龙池楼》,歌剧《蛇骨塔》、花灯剧《姑嫂拖枪》、《驼子拜年》等等。
       第二代作家,以张文勋、晓雪、那家伦、张长、杨苏等为代表,他们大约在50年代前后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有明显的新时期色彩,可以看作是白族当代作家文学在时代稳定后的起步。在文学观念上,他们明显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前苏联文艺理论家的影响,对人生与社会进行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过滤,按部就班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把新生中国带来的新鲜活泼注入人物身上,涂抹在四面八方的景致上,新旧对比,思路明确,是非分明,表现出的是新生中国时期的时代价值观。杨苏的《没有织完的筒裙》、《在海滨饭店》,那家伦《篝火边的歌声》以及晓雪的一系列诗歌等等都无一不是如此。
       这一批作家的创作,除歌咏新社会新风尚新人物,批判旧习气旧观念旧人物之外,同样也延续第一代老作家的一个创作特色,即是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中又以张长的创作比较突出。
       张文勋也是位学者型作家,他在解放前有过一些小说散文的创作,建国后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古诗词,唱写家乡山水风物之作。
       第三代白族作家如张乃光、景宜、彭怀仁、杨圭臬、张焰铎、凝溪、杨保中、赵敏等,他们大约在70、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起初的创作基本上沿袭着第二代作家的文路前行;九十年代以后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创作视野开阔一些,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有魄力的小说作品或者诗歌作品比较少。其中凝溪是白族中涌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著名寓言作家,杨保中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创作对白族作家文学创作的题材和体裁开拓出了别样的生机。总的来说这一代作家的创作与前两代白族作家的不同在于试图于作品中重新思考和构建新的民族特色,重新找寻民族文化的根,重新确认自我的民族身份。
       第四代白族作家正在努力耕耘着,屡屡见于媒体的比如七十年代生人杨义龙,八十年代生人李达伟等,都是勤奋创作的典范。杨义龙与李达伟,以及其余的这一代作家,他们的写作离开民族身份有点远了,要说有,那更多的却是地方性身份与色彩,这当然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目前面对的民族已经融合与改变太多,真正白族的东西似乎早就停滞在上一代作家的摸索中,——事实上,上一代作家也仍然在继续摸索着。这一代作家纠缠于传统文化的难以割舍和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之中,要说民族身份,要说民族文化的根,他们又摸索着,酷爱着,心痛着,而茫然着。当然,他们的创作无疑又显露出欣欣的希望来,这个,从他们的勤奋笔耕,从他们自信而投入的叙事状态,磅礴而深沉的分析性话语可以看得出来。
       这一条白族作家创作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比较平稳的发展道路,显示出白族并不是一个在文学上有超凡才华的民族,但可以看出白族是一个有毅力有耐心和恒心的民族,以这样的民族性格,以这样一条平稳进步的发展道路,一个历史文化丰富而悠久的民族,时至今日,新新的白族作家创作应该取得更大影响,应该出现了大批的继承者和有影响的人物,然而新生代的白族作家创作,至今未能蔚然,甚至找不出个别来,八O 年代或九O年代的白族青年的文化认同甚至身份认同都出现断代或模糊,因而当下白族作家文学的发展局面其实不容乐观。
       研究当代白族作家创作的发展,考查当下白族作家创作沉寂的原因,目的是促进当下白族作家的创作,对弘扬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件好事。研究当代白族作家文学的创作有很多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
       宏观方面,首先可以把白族的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进行比较。民间文学历来是白族文学的重头,尤其是在建国以前,无论从文学主题、题材、反映民族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看,民间文学都有着极为广阔的受众,整个古代文学史中,白族民间文学的质和量都堪称绚烂。相对而言,古代的白族作家文学显得晦暗,今日的白族作家文学显得茫然。与繁华时代的民间文学分析比较,借鉴民间文学的有机养料,结合新时代文学的特点,能给当代作家文学的创作提供一些可操作性启示。
       白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较早接受汉民族文化影响的一个民族,因而在书面文学创作上,很早就有白族作家使用汉语进行创作,如唐代时的赵叔达、杨奇鲲、段义宗等,至于明代时的杨黼、李元阳等人就更为有名了,这些古代的作家们实质上是历史学家、学者,有时兼为诗人或者散文家,用汉语创作的缘故使他们沿袭着汉语文学的传统(尽管有时他们也以白族的方言(即汉字白读)为文),以诗文为重,与当时的白族民间文学截然不同。到了当代,作家的创作题材和体裁都与李元阳等人的时代相比得到空前拓展,李元阳等人的时代以诗文为重,当代创作以小说为重但也不排斥诗文,还可以有戏剧形式,这与民间文学有很大相同。白族民间文学的主要形式有讲述类和唱述类,讲述类的比如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本主故事、佛教故事、童话、寓言、儿歌、谜语、民谚、对联等,唱述类的如史诗、民歌、戏曲等。随之而来创作题材、创作观念、创作目的和效果也很不相同,创作手法又与之相辅相成,如何借鉴?作家文学可以从这个角度获得一些养分。
       其次,作家在传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使命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作家文学对民族文化的保存继承或融合消失有不言而喻的影响。然而,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梳理好白族的民族文化,恰切地将自我的民族文化融入时代或主流文化中,白族作家文学才能起好引导作用、传承作用、发扬作用。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确立自我的身份认同以及梳理民族文化。自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然而过于沉迷于民族,也难免有没见过世面之嫌和累。因而当前白族作家创作的难以突破,文学观念和创作观念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原因。
      
      责任编辑 杨义龙

    相关热词搜索: 白族 发展状况 当代 作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