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古诗词中的“菊花”意象】古诗词中菊花的意象

    时间:2019-05-24 03:21: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菊花,又名黄花、秋菊、日精、九华、帝女花、笑靥金、节花、金蕊、甘菊等。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凌寒傲霜的内质。它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妍。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感叹(《离骚》)。从此历代的文人墨客们写尽了菊花的幽香、风姿、异质、奇态,潇潇洒洒地装点出一个风骨无限的菊花世界。菊花成了古诗词中一道极其亮丽的风景。中国古典诗歌的菊花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一、隐者的超然洒脱 古代的诗人大多怀有报国安邦的雄心壮志,但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意。许多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于是菊花也便具有了隐士的意象。自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悠闲地吟唱出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以后,菊花就成了闲适隐逸的代名词,也有了“隐菊”这一雅称。于是,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周敦颐语)。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正如明代俞大猷《秋日山行》中所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唐人元稹在他的《菊花》诗中赞美了五柳先生的爱菊情愫:“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二、志士的坚贞高洁 菊花在露凝霜结、百花摇落时含苞吐蕊,被视为孤标高洁的象征。很多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宋人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洁之花。它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这是何等孤傲绝俗、坚贞不屈啊!郑谷的《菊》则赞颂菊花的高风亮节。“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奉献芳香;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三、勇者的豪情壮志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托菊以言志,写下了他敢于摧毁封建王朝黑暗统治的豪情壮志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的这种政治抱负,在他的另一首《题菊花》诗中也表现了出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由此,菊花成为英雄之花。
       四、思妇的感时伤怀 诗人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的,诗评家称之为“感时生情”。深秋季节,那些破碎、零乱的自然形象,特别能勾起诗人强烈的悲情愁绪。菊花也同样如此。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吹卷帘幕,露出比黄花更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她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秾韵。又如宋人柳永的“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戚氏》)。
       在这喧嚣扰攘、物欲横流的俗世中,菊花让我们的心灵重温那一份淡泊与宁静,愿我们能亲近菊花。
      (供稿/山东 王洪霞)

    相关热词搜索: 意象 古诗 菊花 词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