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浅谈中学古诗文的教学策略]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19-05-19 03:25: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统观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上有一个显著特点:古诗文阅读比例明显加重。上至先秦《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下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举凡名家经典,无所不包,无所不及。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的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让学生走向更加丰盈优雅的人生。
       关键词: 古诗文; 教学; 人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145-01
       一、重视诵读,实现内化
       古诗文大都语言优美精炼,节奏感强,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加强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熟读成诵。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能力;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让学生沉浸于经典诗文,对诗文加以内化,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从而成为自己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篇课文先要求学生熟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达到“文从字顺,自然上口”的要求。古诗文最常见的是多音多义字和通假字。如《马说》中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食”,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另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少量的古音字、生僻字。其次要做到读熟,读时语气贯通、节奏分明、句读清晰、抑扬顿挫,读出感情,理解文意。第三做到成诵。要指导学生背诵。背诵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运用线索式板书,进行阶梯式背诵。线索式板书可以对背诵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通过线索式板书串联起重点字词。梳理完以后,再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背诵,一般来说,一两遍即可熟练。再增加难度,不看板书,闭上眼睛,进行背诵。如背诵《小石潭记》就可以板书:1.发现小潭 隔、闻、伐、取、见。2.潭中景物游鱼:一静一动;潭水:清澈透明。3.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4.潭中气氛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记录同游者。最后通过个人抽背、背诵比赛等灵活方式进行强化。在逐段的进行突破以后,就可以连起全文,进行整体背诵。
       二、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有利于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1.学会读注释和使用工具书。即使有一定基础的人阅读古诗文时也需要借助注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文本下浅易而详尽的注释,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
       遇到问题,勤查阅工具书,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时除了利用好课下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主动去查工具书(《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学生古诗文词典》),这也是一项重要能力。
       2.学会疏通文义。疏通文义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古诗文最关键的一环。翻译时,必须逐字逐句,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点拨的基础上,运用保留、增补、替换、调整删减等方法自译或互译。譬如:对于古代的国名、地名、官名、人名等,保留;省略的成分,或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增或删;现代已不常用的词,用现代常用词替换;对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调整。这样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积累以达到提高理解、掌握、分析能力的目的。
       3.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上课前,首先安排学生预习。教师要给予提示,明确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任务。课堂上,老师要重视检验学生预习效果,通过设置个别问题,让学生回答,或是请学生主动提问,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或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大胆质疑,集体解疑,强调纠错。这一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达到脑力资源共享,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加强积累,夯实基础
       古诗文的词法、句法与白话文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在一词多义、词类话用、古今异义,虚词用法多,省略句,倒装句等方面。这是学生学习古诗文最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进行适当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词法、句法方面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并指导学生掌握和积累,解决学习古诗文的困难。要求学生建立“文言知识库”,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主要字音、重点词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蕴涵的成语、名句、难句翻译、特殊句式等,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完善知识结构树,形成足够的知识储备,为知识的迁移运用夯实基础。比如在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时,就引导学生整理:重点字:馨xīn:香气,指品德高尚。鲜xiǎn:少;倒装句:何陋之有;文言虚词:“之”的四种用法;第一人称代词:吾、余、予。积累多了,才能灵活运用。
       四、注重迁移,融会贯通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关键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古诗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涉及到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把课内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课外的阅读理解中去。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呢?一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时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实现迁移,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 “举一反三”的作用。比如学习《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核舟记》中“高可二黍许”,掌握“可”和“许”的意义和用法。;二是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的课外古诗文,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思维的比较、剪辑、组合中融会贯通,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如学了《岳阳楼记》可以选择《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来进行阅读训练,这样既训练了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领悟内涵,读出诗文背后的深意
       古诗文常常活化为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是古人用传统文化诠释人生、观照世界的种种文化心志和文化人格。积极入世与归隐山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内心深处最根本的矛盾。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等,无疑是积极入世的代表文人,他们在入世之后也能够一展自己的才华;而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选择了“独善其身”的归隐田园方式,达到了许多文人梦寐以求却很少达到的境界。对于其《饮酒诗》,我们习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超凡脱俗的归隐思想,习惯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习惯于体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优美境界,却不知陶公那“欲辨已忘言”的真意何在,也不晓“心远地自偏”中跟官场保持的那段距离又有多大。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角度,来思考诗人在那个时代面对世界时,有怎样的文化意识?换言之,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体会古人是如何理解世界的,有责任引领学生从文化的视角去欣赏古诗。“山气”“日夕”“飞鸟相与还”的这种大化流行的景象,正是陶公对自然的一种放眼、一种理解:“吾悟之道皆在吾心。”向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放眼,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有生生不竭的动力。这种回归自然、无为而治的意韵,当是我们向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总之,学习古诗文对中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古诗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字、词、句、篇”到感悟人性的真善美,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教学策略 古诗文 中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