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实验式教法让《生活与哲学》课堂“动”起来] 英语课堂教法

    时间:2019-05-12 03:29: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强调课程实施实践性的同时,面对《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的困惑,也基于对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本人立足于现职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实验式教学法,以达到高效目标。
      [关键词:实验式教法应用模式建议
      一、实验式教法的提出
      从教育学观点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把其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迅速解决教学过程中知与不知,知之甚多与知之甚少之间的矛盾。然而,在学习《生活与哲学》过程中,学生普遍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一句话,这门课程太抽象了,纵使教师在讲台上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就是无法想象,无法推导得出结论。怎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依照《生活与哲学》学科特点,很大部分内容在于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正确性,这就为实验式教法提供了可行性。
      在哲学教学中探索“实验式教法”,灵感来自理科实验。借助生活中的某些道具作为学生实验器材,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深刻理解知识内涵,验证观点的正确性,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新知识,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这种教法符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基本理念,符合把理论观点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的课程要求,符合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的重要地位,符合课程标准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建议。实践证明,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应用实验式教学的实践,是笔者认为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最为高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实验式教学实践,受到了听课老师的认同和赞许。
      二、实验式教法的应用
      【教学要求】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实验准备】按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至6人,每组学生准备大小一样的报纸3张,透明胶带一个。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做个实验,要求每组只用三张报纸和一个胶带搭建一幢又好又稳的房子,时间是3分钟,看哪组同学做的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广泛参与,活跃学习气氛,并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师:三分钟很快过去了,同学们做的房子及制作过程,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生:整体有:完成了的房子、整个团队、做房子的全过程。部分有:报纸、胶带、团队中的每个人、做房子时的每个步骤。
      师:从回答中,同学们能不能概括出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设计意图:在实践基础上得出理论,从具体到抽象,化枯燥为生动,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之一。这是实验式教法的优势。
      师:拿起其中一幢做的比较好的房子模型,请同学们总结房子(整体)与材料(部分)在地位、作用和功能上的区别。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一幢房子);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各种材料)。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从实验过程看出,各组做出来的“房子”效果不一,跟他们对各部分(报纸、胶带)的运用不同相关,但房子与材料有什么联系呢?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二者相互依赖
      师:手拿“房子”,“房子”由报纸等材料各部分组成,没有材料就做不成房子。这说明了什么?
      生:一看实物,马上得出结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了。
      师:那么离开了房子,报纸就不再是做成“房子”的材料,不成为部分了,这又说明了什么?一边说着,一边把其中一幢“房子”拆了。
      生:看到这一过程,得出结论: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
      师:从以上实验得知:
      (2)二者相互影响
      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如木桶理论,还有房子的材质不同,功能不同等)。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如果现在要造的是船,就需要不同的材质了)。
      3.理解整体和部分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师让学生都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请大家评选出最佳作品。走到其面前,提问:你们觉得这组同学在同一时间里房子做得又高又稳的原因是什么?
      生:有计划、团队合作、齐心协力、分工明确等。
      教师总结:分工明确,各尽所能,材料使用是否得当,如何用好材料,做“房子”时的每个步骤都很关键,强调的是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而同时,齐心协力盖好“房子”,各种材料的运用都是为盖好“房子”这一目的,说明了做事情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这时,学生连连点头,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比以前更加浓厚,师生关系民主而融洽。
       以上教学一气呵成,用一个简单实验,就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还多方面地培养了学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生“动”起来的同时,实现高效教学。那么,这种教学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三、实验式教法的模式
      实验式教学涉及教学过程各环节,具体操作方法也有很多。在实践中,要注重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趣味实验设置场景、置问、解问、反馈与评价。随着教学过程展开,教师和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中的作用交替变化,形成两条交叉变化曲线,体现出师生在实验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规律(见下图)。
      
      1.以趣味实验设置场景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要求学生学习中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由于课程设置及安全等考虑,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这给哲学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是,通过以上实例,用小实验设置作为学生学习哲学场景,学生兴趣浓厚,团结协作,专心致志,在动手的同时,深刻理解了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哲学内容,为高效完成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前提。
      作为教师,在实验选用和材料准备上,要下足功夫。所用材料最好是生活中易找的,课堂上也较易操作的,所做实验要能够很好地为哲学学习作铺垫。毕竟,实验自身不是本意。当然,时间长了,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准备,这样更有效。如: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课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通过分别演示物理、化学、生物及认识四种性质的变化,得出相应的哲学道理,课堂效果显著。
      2.置问
      置问,尤其是学生学会置问是实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要采用以置问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同时,置问难度适宜,有针对性,环环相扣,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如实例中,教师问题分别是:“同学们做的房子及制作过程,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讨具体问题抽象概括出整体和部分的含义。通过实验和对问题回答,把抽象问题具体化,问题迎刃而解,在学好哲学的同时,学生也深刻理解了生活之中处处有哲学。
      3.竞争
      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活力,使其主动探索。实验前要求学生以尽量快的速度完成,实验结束时对最快小组进行奖励。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会更主动地探索更好、更高效的方法。
      4.引导
      多边互动也是实验式教学的一种方法。实验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实现师生有机互动,这是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
      小组实验是生生互动的良好形式。同一小组中,不同学生承担不同角色,如对实验有深入了解的同学不只自己完成,还要帮其他同学共同前进。这种生生间互动像连锁反应,迅速且威力大,单凭教师一己之力很难达到如此效果。
      5.反馈和及时评价
      目的是通过总结获得更多启发。实验完成后,设计反馈与评价环节。具体操作为:根据指导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请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代表向全班讲述本组实验过程和体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述自己见解,发扬教学民主并给出及时评价。最后,针对实验情况,做画龙点睛的评讲。
      四、实验式教法的建议
      1.经历的阶段
      实验式教法的实施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实验内容和材料准备主要由老师完成,因为这时学生还没领会实验意图,感觉哲学课做实验很新鲜,按老师要求完成实验过程,符合认知规律。但随着这一教法的逐渐深入,要为学生自己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打下基础。其次,学生分组自我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验,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做好材料准备工作,达到所设计实验与要学习内容相符合的要求。这一层次完成好,也意味着学生已完全理解学习内容。但也允许学生实验失败,设计实验可能不完全符合教学内容,不过没关系,可由其他同学做补充。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实施,学生更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活学活用,老师也逐渐从繁琐实验准备中解脱。在实施中,要注意两个阶段的衔接,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个阶段的实施作铺埑。
      2.置问的科学性
      置问是实验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一个实验情境中,何时置问(即完成前置问,还是完成后置问,还是进行到一半时置问)?如何置问?如何达到在所设置的场景中,将教材知识不露声色地融入?这是教师要不断思考和推敲的关键。因此,在实施中,教师要反复模拟,以期恰到好处。
      3.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技巧
      实践过程中,多边互动是引导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小组、不同学生的指导做灵活调整,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本次实验有启发、有收获。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往往使受者受益匪浅。
      4.实践结束后的评价技巧
      实践结束后,应及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本实践中采用的评价技巧有:
      (1). 利用学生实例进行评价。实验后请一些典型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成果,他们中有好有坏。通过对比,学生结合自身实践,孰优孰劣自然分明。如:在一次实践中,还出现了台上同学刚讲完,台下就有主动要求介绍自己方法的,他们还积极讨论各自方法。可见,此次实践已在同学中引起共鸣,对他们有所启发。
      (2). 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简短评价。结束时的评价总结了大家实践成果,言简意赅。同时,又不局限于本实践围绕的知识点,还要对学生们自觉运用的各种方法进行跨越知识点的评价。通过本文中的趣味实验,学生在期末考核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确有提高,试卷分析发现,能正确运用的学生超过20 %,能自觉运用的也有40 %。与以前教学方式相比,情况有所好转。
      实践证明,实验式教法在哲学教学中切实、可行、有效。
      

    相关热词搜索: 教法 课堂 哲学 实验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