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相遇与对话] 感谢陪伴感谢相遇

    时间:2019-05-12 03:18: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展览 Exhibition   2012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      时间 Date   2012年4月21日—2012年   5月31日
      
      地点 Venue
      草场地、798、中央美术学院等北京20多家画廊、美术馆、机构
      每年春临之际,北京摄影界都会迎来一个大型盛典—草场地摄影季。自诞生之日起,三年来草场地摄影季已经成为北京文化风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也成为观察当代中国摄影的一个窗口。
      
      我们秉承了前几届的做法,依然没有为草场地摄影季设定一个概括性的主题,因为我们不愿意将一个主题强加给摄影节。许多艺术节都有一个貌似恢弘嘹亮的主题,但是此类主题经常会过于空泛,如果要将20多项不同的摄影活动组织在一个主题之下,就难免会因为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而显得可笑和肤浅。我们更希望能倚重于策展人精密和审慎的策划,借助各个合作伙伴的专业水准,充分激发摄影爱好者的热情,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展览。在中国摄影和外国摄影之间,会因为对摄影艺术的理解、艺术表现的涵义或者艺术灵感来源的不同或是相似而交错碰撞,由此产生丰富的交流和互动,这也为中国摄影走向国际提供了一个契机。
      
      2012年草场地摄影季在20多家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33个摄影展以及19项文化活动。不同的主题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犹如非洲草原上的金合欢树,地面上的部分各自独立,根部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新加坡摄影家赵益锋的《贫困线》与法国摄影家让-克里斯蒂安·布卡尔的《康登县》关注的都是贫困问题,然而它们与英国摄影家布莱恩·格里芬的作品《黑色王国》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将镜头聚焦于人类的生存尊严。布莱恩·格里芬的画面中,那些地位低微的普通人被处理得如英雄般伟大庄严,然而他们依然要面对普通人必须面对的生存境遇,正如《康登县》的摄影师布卡尔镜头下的人物,或者躲在赵益锋各色食品之后的人们。
      
      如果仔细观看摄影季的展览,会发现我们精心安排了艺术家之间的以及策展人之间的对话。比如,在C空间我们请到了两位艺术家:刘钢和布卡尔。每个城市中的人,都因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憧憬而梦想着,抑或不再梦想,他们梦想的组成总在被城市的现实操控着,城市与个人的梦想之间的拉扯能让我们窥探到人的内心。在C空间两个平行的空间里,艺术家刘钢使用了形式感极强的拍摄方式关注大城市中人群的内心在梦想和现实中的纠结和变形;而法国摄影师布卡尔用如心灵日记一般的传统纪实摄影方法使观众得以直面居住在边缘化城市中的人群的叹息,迷茫与责问。这样的平行展出,让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群,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一种提问的方式,对于同一个大的主题,我们总是希望给出不同的解读。
      
      在另一个空间—前波画廊,摄影季找来了两位年轻的策展人策展:张葱和苏文,两位背景截然不同且都有在中国的生活经验的策展人。这两个展览的并列,呈现出了完全对立的强烈张力。张葱选择的黑白摄影“恋物、断章、哀伤”,观看者需要尽可能地打开自己的情感触角去触及敏感的神经,看似随意的拍摄却又沉重得令人窒息,每一张照片像是生活的只言片语,想要向你倾诉什么隐秘,但又语焉不详。相较之下,苏文策划的展览,更像是一堆珍奇影像的收藏,像一个孩子童年时的玩具室,里面放的是收藏家对生活的热情与永无止尽的好奇心。摄影艺术家的姓名在展览中已经消融了,我们只知道有这样的一群可爱的人纪录这样的一些有趣的瞬间,他们从始至终都不曾是,也未曾想过成为艺术家,他们拍摄的目的只是为了纪录和保留,或是为了快乐与分享。
      
      李晓斌的摄影作品是今年摄影季中最本土化,也是最富历史意义的一系列作品。他的存在很好地平衡了摄影季略微偏重的国际倾向,视野转而瞄准中国社会背景下“文革”末期,以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状态。他的照片平实诙谐,充满了故事性,敏锐的眼光引导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事实上,历史性的现实题材的拍摄,考验摄影师的不仅仅是眼光与解读,更多的是需要经历时间的洗礼,需要一个摄影师能够耐得住寂寞。少有像李晓斌其人及其作品那样经受住了近30年的时间磨砺,仍然历久弥新的。而且,由于他丰厚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作品拿出来。
      
      三影堂摄影奖如今已成为受到中国乃至国际摄影界瞩目的著名奖项。今年摘得桂冠的是张晋,一位来自四川的青年摄影家。他的黑白照片展示了从西安到敦煌这一段古丝路上人类的迁徙以及自然的枯荣。张晋的作品中有强烈的追思历史、让历史复兴的情结,也让我们看到他对中国80年代摄影作品的继承。希拉·贝歇是德国“新客观摄影”的鼻祖人物,也是今年三影堂系列奖项的重要评委之一。她非常推崇这些朴素节制而装帧简约的照片,因为这些仅仅使用黑白来表现的照片,更重视对形式的追求,例如山峰草原的风骨,或者人物畜群的移动。在我看来,其他参赛者也非常富有原创性,例如获奖的王淋,她拍摄的是空姐的职场生活以及私密的生活状态,还有没有获奖的耿艺,他拍摄了刺青的人对“花绣外衣”的骄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摄影季中两位热爱光影以及叙事的摄影大师的相遇:英国摄影家布莱恩·格里芬与日本摄影家原久路。布莱恩·格里芬的《黑色王国》描绘的是在自己的童年记忆中的英国工业社会底层的贫民,一群一辈子都在工厂里劳作的人。布莱恩·格里芬戏剧式的场景设计让普通的工人成为镜头中的主角,他的构图方式和光影处理手法让我们想到西方的绘画大师,16世纪的卡拉瓦乔,或者是20世纪早期的斯坦利·斯宾塞。选择卡拉瓦乔和斯坦利·斯宾塞是因为他们对油画与光线的关系理解得极为深刻的西方画家。在日本摄影家原久路的《时.光交响》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对另外一位画家—巴尔蒂斯的致意。那是另外一种对光影的使用方式,在黑白的相片世界里,光线渗透进人物的私密空间,缠绕着那些衰弱、萎靡、肢体动作暧昧的青年。两位摄影家,尽管一位是在西方,另一位在东方,但都从西方绘画经典作品中汲取灵感,创造了寓言情境般的画面。
      
      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摄影理念,多元的灵感与感动,多元的交流和理解,所有的这些不同的声音在草场地摄影季交汇。当他们相遇的时候,是一些不同与相同在碰撞与交融,并且这样艺术交流的精神会通过我们摄影季的组办而延续下去,这正是一个摄影艺术节策划人最想看到的。

    相关热词搜索: 相遇 对话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