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白噪音【论《白噪音》的后现代仿真技巧】

    时间:2019-05-03 03:19: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在《白噪音》中,作家通过对当代美国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构建了一个到处充斥着拟像的超真实世界,讽刺地批判了当代美国文化,表达了对后现代社会中人类困境的关注。本文试图用博德里亚的仿真﹑“超真实”理论,通过对模拟大众传媒和信仰来探讨在小说所描述的美国社会里,拟像是如何以其强大的功能来解构真实,改变人们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创造出一个荒诞怪异的超真实世界。
      关键词:拟像仿真 超现实信仰博德里亚
      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91-02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自从他的第一部小说《美国志》于1971年问世以来,德里罗先后创作了15部小说,6部戏剧,还有众多散文和短篇小说。在德里罗的所有作品当中,其代表作《白噪音》比其他任何作品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他凭借此书获得了“国家图书奖”。评论界普遍认为,《白噪音》抓住了当代美国的精神状态,“复印”了美国当代生活,反应了美国后现代文化。本文试图用博德里亚的仿真﹑“超真实”理论,通过对模拟大众传媒和信仰来探讨在小说所描述的美国社会里,拟像是如何以其强大的功能来解构真实,改变人们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创造出一个荒诞怪异的超真实世界。
      拟像与仿真是法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让·博德里亚用来解释和概括当今以符号和传媒为特征的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重要术语。按照鲍德里亚对“仿真”一词的界定,仿真简单地讲就是对真实的复制或者再生产。在鲍德里亚眼里,仿真是从物品向符号过渡的产物,它本身不可能直接产生于可感的物质世界。如果说以往的真实是一种客观自然的真实,那么现在的真实则是一种超自然的真实。这种拟像是一种没有本源的复制,它没有任何指涉物,主要与媒体和信息相关联。在媒体信息所导致的“拟像超真实”环境下,媒体影像的效果影响着人们对于真实的期待。“没有本源或真实性的现实的模型”取得了优先权,结果就产生了“一种比现实还要现实、比美更美、比真实更真实”的“拟像的超真实”世界。
      1 对大众传媒的模拟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人们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电视机己经占领了人们的精神城池。包括电视业在内的大众传媒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小说里拟像以各种形形色色的预设蓝本和模板为载体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大家纷纷效仿广播、电视、杂志、超市宣传册上的模型和范例,把它们作为现实的参照物。在《白噪音》中,观看电视是成为了杰克·格拉迪尼教授一家人最主要的家庭活动之一,杰克的妻子芭比特甚至规定在周五晚上,全家人必须要一同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以维持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事实上,这样度过的晚上对于所有人都是一种“微妙的惩罚”。家庭成员排斥集体看电视,但是不意味着不喜欢看电视。当电视上播出灾难镜头的时候,全家人都兴致盎然。水灾、地震、泥石流、火山喷发、飞机坠毁等镜头是他们感到自己从来没有对星期五聚会如此“专心致志”。每一场灾难都是大家“希望看到更多的灾难,看到更大、更宏伟、更迅猛移动的东西”。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后工业社会,技术复制的广泛应用使得“真实”和“超真实”的界限消失,媒体信息成为“拟像”。狂轰滥炸的信息使得人们神经日趋麻木,丧失现实感,甚至当灾难真的发生时,无法辨别危险,拒绝做任何准备。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电视过多地生产了威胁人们真实地感知现实世界的影像与信息,从而导致了一个“拟像”世界的出现。人们失去了对现实客体的认识,无法感知具体现实,自我与影像模糊了,现实与“超现实”混淆了,也就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自我。于是,人们开始在“拟像”世界中寻找自我,对现实视而不见。
      与高度发达的电视网络一样,广告业不仅占据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也逐渐潜入了人们的深层意识。人们对宣传消费主义教义的广告乐不可支,广告使原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上寻求满足感的人们转而对商品产生浓厚兴趣。例如《白噪音》里,三个一组的电视广告不断地插播在电视节目当中;芭比特用讲故事的声调给特雷德怀尔老头及另外几个盲人读小报,包括上面的广告,如“斯坦福大学使用直线加速器生产的粒子粉碎减肥法食品,只需三天就有效”,和一则名为“减肥太阳眼睛”的虚假广告;芭比特自己也正是从报纸中看到关于“戴乐”的广告,才“最后应征成为试验药物疗效的志愿者之一”;斯泰菲睡梦中不断重复着Toyota Celica,好长时间以后杰克才明白这是一个汽车的品牌,一个普通的品牌名称居然因为广告的力量进入到了一个女孩的梦中,成为她脑噪音的一部分,这足以见得广告的影响力之大。
      2 信仰仿真
      如果说尼采的“上帝死了”暗示了西方传统信仰体系的瓦解,那么《白噪音》则展示了后现代社会无所不在的信仰仿真。在一个中心瓦解,支离破碎的世界,对上帝的信仰早在科学和理性的打压下显得摇摇欲坠。但是取代信仰的并不是无信仰,因为人总归要在精神上有个依托,于是在这个充斥着拟像的世界,信仰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信仰的模拟。对信仰的模拟超越了所有对象,打破了能指和所指的界限,使得信仰本身的内容不再重要。
      对于信仰的模拟只是一种自欺和自我麻痹的手段,这一点在杰克和修女的对话中得到了最强有力的印证:
      “如今教会关于天堂是什么说法?”
      “你认为我们愚蠢吗?”
      “每当我们看到修女时,就会被提醒仍然有人信仰天使……这一点美妙而喜人,颇令人鼓舞。”
      “你的脑瓜儿如此之笨,竟然会相信这个?”
      “关键问题不在于我相信什么。那是你们相信的事情。”
      “这到是真的。”她说,“没有信仰的人需要有信仰的人……”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修女自己并不信仰上帝,但是她们要装出信仰的样子,因为她们知道人们需要认为有上帝的存在,这样一来,无序的、混乱的世界便有了某种意义和秩序。也许其他的人也并不真正地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们假想自己是相信的,假想出这样一种信仰,以掩盖内在的空虚,从而面对现实,使生活更加有意义。可见修女和杰克都各自模拟着去相信他们
      应该相信的事,彼此依存于对方的假想之中,可见这种信仰模拟对人的精神安抚所起的麻痹作用不可轻视。 以下这段杰克向同事默里寻求克服死亡恐惧的对话就反映了这种信仰对象的权威性在后现代模拟中丧失: “我怎么做呢?” “攻读有关再生、轮回、超空间、死者的复活等等的书。” “你相信这些东西里的任何一样吗?” “千百万的人信了几千年了。” “但是这些美丽的体系都是那么不相同。” “挑一种你喜欢的。” 默里的回答把信仰描绘得如同商场购物一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只是同类商品的不同品牌而已,而“挑一种你喜欢的”的任意性则打破了传统宗教的神圣性。既然信仰已经变成了一种模拟,那么信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于是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沦为了可随机替换的能指。正如杰克随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最坏的一种自我欺骗。 本文用博德里亚的仿真理论来分析《白噪音》中对大众传媒的模拟和信仰仿真,剖析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生活状态,大众传媒、信仰仿真对人们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和危害,展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的深切关注。后现代仿真技巧的运用赋予了小说深厚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戴阿宝.鲍德里亚.超真实的后现代视界[J].外国文学,2004.3. [2]让·博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唐·德里罗, 朱叶译.白噪音[M].译林出版社,2002. [5]李昕,赵铭恕.真实的消亡——鲍德里亚“超真实”的后现代文化逻辑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7.3. [6]Baudrillard J.Simulacra and Simulation[M].Trans,Glaser S F.Michigan:Michigan UP,1994.19.

    相关热词搜索: 后现代 噪音 仿真 技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