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生活的镜子,教育家叶圣陶故居|你最喜欢的教育家

    时间:2019-04-20 03:19:1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提到《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我们这一代的八零后一定不陌生,在中学的课本上,作者叶圣陶通过自己的视角带同学们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苏式园林世界。文中一些美丽的词语,像“重峦叠嶂”、“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等等,把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园林图画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现在的小学课本里也收录了一些叶圣陶的作品,叶圣陶还是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六月的北京俨然进入了盛夏,烈日炎炎,暑热难耐,但这丝毫没有减少我去探访叶圣陶故居的热情。在地铁张自忠路出站,便是东四北大街,沿着大街往南,不远就是东四八条胡同——此行的目的地便是这条胡同的71号。到底是名人住过的地方,故居也很好找,胡同北一处院子,外墙上的标牌即标明这里是文物保护单位。走近仔细辨认门牌号,门牌号牌儿有些模糊,似乎是被人刻意涂抹过,也许是现在的主人不愿被来访者打扰吧,不过东四八条71号,就是这里无疑。
      说起东四八条胡同,明朝属居贤坊,称正觉寺胡同,因胡同中部北侧建有正觉寺而得名。清朝,东四八条属正白旗,民国沿称。1949年后改称东四八条。
      敲门不应,我这个不速之客还是推开了大门。进去之后,院子的格局如同一个左右翻转的“叵”字。进入前院和主人说明来意,主人同意我简单看看。
      青砖黑瓦,石雕门楼,三进院落,院内一字影壁。3间正房坐北朝南,院带垂花门,内有抄手廊、坐凳栏杆。正房院内的4棵树——北屋两边各是一棵海棠。与海棠相对,南边院门两旁,一棵白丁香,一棵黑枣树。西侧又是一重院落,东侧经过一段走廊之后,通往后院。院子里的这些花花草草开得还算不错,整个院子也显得很有生气。
      叶圣陶的孙女叶小沫曾经说过:“爷爷在这里住了40年,他最爱这两棵海棠。”
      南窗书桌四十年
      叶圣陶居住过的地方很多,但北京是他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1949年3月,叶老同郑振铎、宋云彬、傅彬然等一行27人,由香港乘船到北平。8月28日,搬进东四八条71号的四合院。
      同他一道搬来的还有3家,宋云彬、傅彬然两家住东西厢房,丁晓先家住南屋。叶老在日记写道:“余家居北屋3间,为全屋之精华,与其他房屋均不能比,因而显见其特殊。余往日之不欲居此,即以是故。地板、前后玻璃窗,有洗浴室,盖上等之家屋也。”叶老看到朋友们的居住条件没他的好,心里不舒畅。直到后来3家找到更好的住处陆续搬出去后,叶老才心安。
      叶老的卧室在西首耳房,也是他的办公室。办公桌对着南窗,窗外是一墙碧绿的爬山虎。就在这里,叶老和夫人胡墨林在灯下赶夜工,校对教材;就在这里,他起草了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就在这里,他把国文改为语文,草拟了中学语文教程,编写《汉语》、《文学》教材;就在这里,他担任1954年《宪法》语文顾问,每个字每个标点一遍遍推敲;还是在这里,他为小学课本作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来北京之前,叶老已经是知名的作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了。到北京后,叶老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他为中国学校教科书的编写、教育改革呕心沥血了40年。
      百花独爱海棠
      “这座四合院是清朝留下来的,据说是专门给故宫供应帘子的官住的地方。这海棠树至少也有100多年了。”现在房屋的主人简单地介绍道。
      院子里的两棵垂丝海棠,就是《红楼梦》中说的“女儿棠”。叶圣陶终生喜欢海棠树,对海棠花情有独钟,海棠花也陪伴他走完94个春秋的人生旅程。
      20世纪70年代,每至海棠花的怒放时节,叶圣陶便热情邀请知己老友前来赏花,常来的有王伯祥、顾颉刚、章元善及俞平伯等4人。这些人大都已届耄耋之年,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吊古凭今,兴奋异常,虽须发皆白,却推心置腹,无话不谈。这一年一度的赏花会,叶老命名“五老会”。
      赏花的情节在叶老长子叶至善先生《父亲长长的一生》中多有记载:“每年4月中旬,父亲就掐着日子盼两棵海棠开花。为的选定一天,让满子(叶至善夫人)略备酒菜,请伯祥、颉刚、元善、平伯4位先生同来赏花。都是80上下的人了,虽然都常住北京,聚会一次也不容易。看他们须眉皆白,说古论今,常因耳朵背相互接错了茬。满屋子欢声笑语,倒冷落了窗外那两棵已经绿肥红瘦的女儿棠。”
      1987年4月,93岁的叶老从医院回家,院里的海棠已长出赤豆大小的蓓蕾。冰心老人来看花,两位老人在海棠树下拍了许多照片。“父亲的耳朵背得厉害,冰心阿姨凑在他耳朵边上高声说话,他还得把手拢在耳朵背后听。摄在照片上,好像两个老小孩在说悄悄话。”
      冰心来看叶老的卧室,发现书桌上没有书也没有笔,因为那时,叶老视力极度衰退,已经不能看书写字了。冰心临走时,叶老吩咐剪下3朵新开的郁金香给老朋友带回家。此一别,竟成永诀。
      1988年2月9日,叶圣陶病逝,享年94岁。冰心先后写了《我所钦佩的叶圣陶先生》、《贺叶巴两位》、《海棠花下——和叶老的末一次相见》、《哀悼叶老》四篇文章以怀念老友叶圣陶。
      情满四合院
      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中,海棠树年年花开,见证着叶家生活的点点滴滴。四合院风风雨雨,有着叶家不了亲情的记忆。
      朱自清曾经这样评价叶圣陶一家:“圣陶兄是我的老朋友。我佩服他和夫人能够让至善兄弟三人长成在爱的氛围里,却不沉滋在爱的氛围里。他们不但看见自己一家,还看见别的种种人;所以虽然年轻,已经多少认识了社会的大处和人生的深处。而又没有那玩世不恭,满不在乎的习气。”很明显,朱自清对叶圣陶先生的子女教育是十分推崇的。
      叶圣陶膝下2子1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栋梁之材。长子叶至善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现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社长;女儿叶至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次子叶至诚现任大型文学刊物《雨花》的主编。
      40年代,至善兄妹三人对写作都非常热心。当时叶家出现的“父子围桌改稿”情景,至今令人羡慕不已: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桌子中央,叶老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孩子们的文章。三个孩子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挑错。有时候,叶老指出了作文中可笑的谬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起来。每改罢一段,叶老朗读一遍,看语气是否顺达。孩子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插在瓶子里篷篷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他们父亲的梳理修剪,像个样子了。
      叶老对妻子胡墨林的爱并不比对子女的少。夫妻俩风风雨雨,相依相伴,共同生活了41年,从没有长时间地分开过。在叶圣陶地日记中常有这样地话:“墨不在家,便觉异样。”、“墨不在家,余则寂然无聊。”1956年,叶夫人病重卧床,叶老在家一边陪着妻子,一边工作。12月,作协组织代表团到印度参加亚洲作家会议,他担心妻子病情,不想去。叶夫人说,有雁冰和老舍同行,为什么不去呢。20多天后,叶老回来,带回好些牛角雕的小工艺品,妻子斜靠在床上把玩了一件又一件,脸上露出久违的笑意。50天后,叶夫人去世,叶老词曰:“排遣哀愁无计,姑作南州游旅,愁尚损春眠。”字里行间,哀思切切。
      虽然如今的四合院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但院中的海棠依旧,年年花开,年年花谢。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家 故居 镜子 叶圣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