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问题”来

    时间:2019-04-10 03:14: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哲学家罗素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时,曾问他的老师哲学家穆尔:“您认为谁是最好的学生?”穆尔不假思索地回答:“为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课时,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是伟大的哲学家,可后来,为特斯坦很快就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为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可见,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台阶,引领着人们攀向成功的顶峰。
      有专家说:美国为什么这么发达?因为这是一个创造的民族,是一个敢于向真理挑战的民族。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问”者有几人?即便是在公开课上,极个别学生的发问也只能说是“作秀”。面对如此境况,结合笔者的几点做法,谈谈体会。
      一、树立信心,使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为什么不问?因为他们不敢提问,也没有问的欲望。不敢提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自信,他们只是机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从来就没想过自己还能提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师了,有很多老师在学生提了问题之后一棍子打死或是嗤之以鼻,不予理会,因为他们的问题或是太浅,或是不着边际。长此以往,学生还敢提吗?还敢问吗?这时,我们就应该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了,小学生才多大点儿?我们老师学了多少年的知识?我们是不是该蹲下身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呢?我在班级中设立了一个“提问之星簿”,每次课上,提问的学生可得到一颗“思想之星”,提几次得几颗,每两个星期总结评比一次。另外,在课前,我会带领学生一齐高喊:“相信自己,我最棒!”一言既出,犹如平静的水面激起轩然大波,学生情绪瞬间点燃,小脸通红,小手高举,一片片思维的火花就这样碰撞出来。
      二、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提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对于疑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
      1.我的问题上黑板啦
      学生所提的问题毕竟受到他们的年龄和知识的限制而显得幼稚,但往往也会在不经意间伟大的思想诞生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肯定、赞扬。精彩的问题我们可以上黑板。学生一看,信心来了,兴趣来了!大家都争着上黑板,都想表现自己,教室里出现你争我赶的氛围。
      2.三星智力快车开起来
      我们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收视率极高的栏目,叫“三星智力快车”。小学生好胜心强,都希望自己当冠军,于是我根据这个节目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课前布置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太深奥,更不能有意为难他人)课堂上让他们把问题提出来由在座的学生回答,谁答得最多,谁就获得本期的答题冠军,而谁的问题没有人回答出来,谁就是本期的出题冠军,不论是答题冠军还是出题冠军,都将得到老师的奖励。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直接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在被迫之下的学习,怎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刚开始学习提问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做好问题的言传身教,课前要充分钻研教材、钻研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通过示范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从内容上问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课前可引导学生发问: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怎样发愤?发愤的结果怎样?课中也可问:司马迁靠什么力量支撑他在监狱中完成《史记》的?课后还可问:《史记》是什么?学生自问自答,既考了他人,又考了自己。
      2.从思想上问
      如,《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文,可引导学生发问:哲学家为什么要上这最后的一课?他的最后一课究竟想要告诉他的学生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哲学家?人性之美在发问与解答之中凸现出来。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奠基石,无批判地接收是永远不会有创造的,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中心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如许 源头 为有 那得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