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邛竹杖之产地新说] 邛竹杖

    时间:2019-04-03 03:11: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关于邛竹杖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大宛列传》提到,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报告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大夏国,在今阿富汗北部。身毒,古印度的别译。早在西汉以前,邛竹杖作为外贸商品即出现在中外市场。它见证了两千多年前的古蜀与南亚、西域国家贸易交流的繁荣景象。后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给予了邛竹杖充分的关注,他们将邛竹杖由物质形态上升为文化形态。现在,随着对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研究,学术界对于邛竹杖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那么,邛竹杖究竟为何物?其产地出自何处?其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什么作用?本文将从邛竹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史籍对邛竹、邛竹杖相关问题的记载,作一论述,以求专家学者指正。
      一、邛竹杖是用邛竹加工而成的手杖
      唐初颜师古注《汉书》引臣瓒曰:“邛,山名。生此竹,高节实中,可作杖。”颜师古自注曰:“邛竹杖,人皆识之,无假多释。” [1]正因为无假多释,所以历史上对于邛竹杖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其实,邛竹杖就是人们用邛竹加工而成的一种手杖。那么邛竹是一种什么样的竹子呢?筇(即邛)竹,学名叫Qiongzhu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属禾本科竹亚科筇竹属植物,包括大叶筇竹、细竿筇竹、平竹、柔毛筇竹、光竹、实竹子、三月竹等,广泛出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1500米~2000米的山地。筇竹属的形态特征为:中、小型竹类,地下茎呈复轴型,秆直立,节间呈圆筒形或少数种类基部数节略呈方形,下部节间实心或近实心。[2]筇竹的这些特点正好符合古籍中对邛竹杖的描述——“高节实中”。
      中国古代人们用邛竹制作的邛竹杖,并不是今天一些学者论说的是手杖的通称,诸如藤杖、棕竹杖、灵寿杖之类。它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普通的手杖。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商旅运输货物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始于成都的西南丝绸之路位于我国地形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的横断山脉地区,那里地形复杂多样,山谷向南北延伸,道路艰险。商人往来其间,往往需要借助邛竹杖扶持去穿越崎岖的山间道路。这就是邛竹杖最初的实用价值,也是其能够销往印度并转口贸易最终出现在大夏国的原因。
      因为邛竹杖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以及远在西汉以前就已声名鹊起,畅销国外,才使得历代文人墨客纷纷赞颂并借之托物言志,从它身上引申出了品德喻义。南北朝时期的庾信、唐代杜甫、北宋苏东坡、南宋陆游等都在其著作中赞颂过邛竹杖。他们把邛竹杖或作为作者品行与操守的象征,或作为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北宋黄庭坚的《邛竹杖赞》曰:“厉廉隅而不刿,故窃比于彭耽之寿。屈曲而有直体,能独立于雪霜之后……”其赋于邛竹杖忠信笃恭、内圣、廉、直、节的品格,属于诸多赞颂之一。
      根据笔者考察,邛竹杖并不是什么神秘之物,现在也没有消失。它在四川的峨眉山、青城山以及邛崃山等旅游名山皆有出售。当地人制作邛竹杖的工艺也极简单,即用微火将采来的成年邛竹考出水分时,用手工方法将之弯成勾状,再用水冷却以定型,遂成邛竹杖。其颜色,分为竹子本色或漆成他色。现在,许多老年人仍在使用邛竹杖。此外,一些海外的游客来四川旅游时,也会买邛竹杖用于登山助力。
      二、邛竹产地是邛崃山脉大熊猫活动区域
      关于邛竹杖的产地,分析历代相关史料,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史记正义》以为邛竹产于西汉邛都县,即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境;《汉书补注》以为邛竹杖产于邛山。对于邛竹杖产于邛都这一说法,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在《说“邛”与“邛竹杖”》一文中,以古“邛人”不居住于邛都县境为据予以否定。作者对此观点表示赞同。
      另一种说法是邛竹杖产于邛山,即古邛人居住的地区,但具体产于何处,语焉不详。中唐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提到:“荥经县,东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秦、汉严道县地,武德三年于此置荥经县。邛来山,在县西五十里。本名邛筰山,故筰人之界也。山岩峭峻,出竹高节实中,堪为杖,因名山也。” [3]台湾学者桑秀云也认为:“‘邛山’并不是专指某一座山脉,而是泛称古邛人居住地之山皆是‘邛山’。邛在蜀郡西南徼外,大约在四川西南。” [4]
      邛山到底在哪里?由于相关史料以及考古文物缺失,很难确定其具体位置。但是,从自然界最原始的食物链的角度去研究,似乎能有新的启示。从生态学的意义来看,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食与被食的关系,把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是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并且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单就竹子和熊猫的食物链关系而言,竹子属于生产者,而大熊猫属于消费者。大熊猫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其生存主要依靠竹子在光合作用下提供的生物能。大熊猫出现于更新世初期, 兴旺繁荣于更新世中期, 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中部、西南, 向北直达北京周口店等16个省市, 南至缅甸北部。后来由于第四纪的冰川袭击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大片森林毁灭后, 使它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引起了种群的衰败, 故孑遗至今数量稀少, 成为我国特产的古老珍稀动物。其残存的种群,长期适应于亚热带——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亚高山针叶林下, 以中山和高山竹类为食。所以, 大熊猫的分布与川西的竹类分布相一致。[5]邛竹是大熊猫最喜欢食用的竹类之一。因此,邛竹生长的区域也是大熊猫活动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以今四川省荥经县境内的大相岭为中心的邛竹生长的区域。这一带人烟稀少, 峰峦迭嶂, 地形高耸, 海拔高度在2600米~2800米之间, 气候湿润,竹类丛生, 成为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区。[6]这一区域就是今邛崃山脉。
      我国是竹类分布最丰富地区之一,约有40属,400种;而四川分布约14属,80多种,其中可供大熊猫实用的竹类有20多种。凉山山系、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南部, 由于竹种较多,为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供给来源。今凉山州的大熊猫主要分布于美姑、甘洛和越西东部和乐山市、马边、雷波和峨边及雅安市、洪雅、荥经和汉源等县部分地区。邛崃山系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北部的理县、小金、汶川(右岸之西部),南部的崇州、大邑、邛崃、芦山和宝兴、天全、康定、泸定等县,其数量最多。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大熊猫在以大相岭为中心的四川省西南地区这一区域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今雅安地区为中心,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乐山地区西部以及眉山地区西南部,即北纬101.96°~北纬103.57°,东经28.27°~东经30.63°的范围内。但在该区域内竹类繁多,因海拔不同竹子的种类也有所区别。而邛竹主要生长在海拔1200米~2800米的山林之中。
      三、邛竹杖产于严道
      邛竹分布的区域,就是邛竹杖出产的区域。清朝陈鼎编纂的《竹谱》(刊印于清光绪二年)记载:“筇(即‘邛’)竹,产于四川叙州、乌蒙、黎州、眉州、雅州、邛州、苍筤、邛筰。诸山俱有,皆可为杖,以其坚洁也。”而这些区域,与上述大熊猫以大相岭为中心的四川西南地区的分布范围不谋而合。因此,汉代的邛竹杖最有可能产于当时的严道县,即今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
      严道县,秦置,治所在今四川省荥经县西南。严道县是秦汉时西南丝绸之路牦牛道的起点,对早期的西南开发、建设和发展,中原与西南边疆的贸易交流起过重要作用。严道县县城作为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桥梁,南进之路是出城西,翻越邛崃山沿牦牛道入滇,再由滇(故都约在今云南腾冲一带)转至身毒国。[7]
      西南丝绸之路虽然在秦汉之际即已开通,但道路艰险难行,直到西汉司马相如奉命开通西南夷道之后,道路才加宽。近年来,在该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不少在同时期的巴蜀遗物和中原遗物中极为少见的器物。例如,在严道城东部的西周巴蜀墓中出土了与云南永仁早期石棺葬的双耳罐相似的器物;在荥经战国巴蜀墓中,还发现中心饰多角太阳纹及铜牌饰。这些出土文物证明,古严道城确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边塞重镇。《雅州府志》卷五之物产篇中记载:荥经县产邛竹。[8]古严道的人们,首先把严道县的邛竹加工成为邛竹杖,而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商贾们用邛竹杖助行,并将之出口到印度、大夏等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四、邛竹杖乃“南夷之端”
      西南诸多少数民族部族历经先秦时期的自由发展,而后成为楚国、秦朝的边远地区。到汉初,蜀郡原来的边界已被当作关塞。巴郡和蜀郡百姓中的有些人偷着出塞作买卖,换取筰国的马、僰国的僮仆与牦牛等。邛竹杖,作为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便已经存在的外贸商品,很有可能就是民间商人在边塞进行非法贸易的物品。此为邛竹杖在历史长河中的最初的作用。
      此外,回顾中国古代的外交史,朝贡贸易是自秦汉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稳定边疆以及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手段。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与发展建设,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强盛,在对匈奴由守转攻的同时,又屡屡发兵,东讨朝鲜,南征南越,西平西南夷,开疆拓土,可谓盛极一时。从《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来看,朝贡走向制度化是在公元前1世纪前期,并主要通过汉匈关系、汉与西域的关系体现出来。[9]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当张骞在朝廷上向汉武帝汇报在大夏看到的邛竹杖之后,便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并一直希望与中国通商,然后却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称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
      但是,由于西南夷各个势力的反对与阻挠(主要根源在于各个势力首领害怕因汉朝的介入从而损害各自对贸易的垄断利益),汉朝在最初的几年里始终未能打通经由西南夷前往身毒乃至大夏的商路。后来南越开始造反,西南夷各势力因连带而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汉朝与南越国的战争中,最终汉朝在这场战争中胜利,西南各势力从此归附了汉朝。从这个角度讲,邛竹杖是汉朝打通(平定)西南夷的引子,同时也可以说是给当时西南各部族带去战争的“祸端”。诚如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里所言:“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大夏杖邛竹。”
      注释:
      [1] 班固,颜师古.汉书[M].中华书局,1962.2690.
      [2] 李德铢,薛纪如.中国筇竹属植物志资料[J].云南植物研究,1988,(10).
      [3] 李吉甫,贺次君.元和郡县志[M].中华书局,1983.805.
      [4] 桑秀云.蜀布邛竹杖传至大夏路径的蠡测[A] .段渝.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C] .巴蜀书社,2008.122.
      [5] 秦自生.四川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及主食竹种更新[J] .竹子研究汇刊,1985,(1).
      [6] 王将克.关于大熊猫种的划分、地史分布及其演化历史的探讨[J] .动物学报,1974,(2).
      [7] 李晓鸥.试论严道城在南方古代贸易道路上的作用[A] .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论编写组.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论[C] .文物出版社,1985.63.
      [8] 曹抡彬, 曹抡翰.雅州府志(第四册)[M].台湾:成文出版社,1969.78.
      [9] 李云泉.汉唐中外朝贡制度论述[J] .东方论坛,2002,(06).
      作者: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成都)硕士生

    相关热词搜索: 产地 新说 邛竹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