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借老人之言,揭“变法”之弊|六言六弊

    时间:2019-03-31 03:24: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儋耳进士黎子云言:城北十五里许有唐村,庄民之老曰允从者,年七十馀,问子云言:“宰相何苦以青苗钱困我?于官有益乎?”子云言:“官患民贫富不均,富者逐什一益富,贫者取倍称,至鬻田质口不能偿,故为是法以均之。”允从笑曰:“贫富之不齐,自古已然,虽天公不能齐也,子欲齐之乎?民之有贫富,由器用之有厚薄也。子欲磨其厚,等其薄,厚者未动,而薄者先穴矣!”元符三年,子云过予言此。负薪能谈王道,正谓允从辈耶?
      ——苏轼《唐村老人言》
      这是苏轼晚年被贬官后流徙儋耳时写的一篇笔记,列入《东坡志林》的“时事”编中,足见所记之事,关乎当时的时事与政治也。
      文章记叙了苏轼听进士黎子云讲述的一件事。城北十五里处有个唐村,一位叫允从的老庄民,已经七十多岁了,有一天向黎子云说:“宰相(王安石)何苦硬要用征收青苗钱的办法置我于困境呢?难道这种损民的措施真的于官有益么?”问话中涉及的青苗钱,即宰相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创设的“青苗法”所收之利钱。按王氏“青苗法”,当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于民,一般是正月间放贷,夏天(六、七月)连本带息收回;五月间放贷,秋收后连本带息收回。利息以二分计,民间称为“青苗钱”(详见《宋史·食货志四》)。老庄民允从所说的“困我”,即为难百姓,使百姓陷于贫困的政策,也就是指的这“青苗法”。黎子云回答允从老人说,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因为当官的(指政府)耽心民间贫富不均甚至收入悬殊,富人们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息变得更加富有(“富者逐十一益富”),而贫穷者借了高利贷,以加倍之息(指借一还二)付还之(“贫者取倍称”),到头来“鬻(yù)田(意为卖田)质口”(典当人口,指无力还债者以人作“质”,以典当劳动力抵当债务)也不能偿还债务,所以用这种“青苗法”来平均摊派。老农允从听后笑着回答说:“贫富悬殊,收入不均,从古(到今)早已如此,虽是老天爷也不能使之整齐划一啊!难道你还想使它整齐划一么?老百姓有穷有富,犹如(此处“由”通“犹”)器物用具有厚也有薄一样(“由器用之有厚薄也”),你如果想要将厚的磨成薄的(“磨其厚,等其薄”,即将厚的磨得等同于薄的),必将是厚的还未动,而薄的却先已出现漏洞了(“薄者先穴”,“穴”为洞孔之意)!
      元符三年(即1100年,苏轼正被贬居海南儋耳),黎子云路过“我”(苏轼)这里时,讲了上述这番对话的经过。一个背柴薪的人(泛指普通的劳动者)能侃侃而谈,论及治理天下的正道(“负薪能谈王道”),(他)不正是允从辈这样的老人么?
      此篇借百姓(老农允从)之口,谈“新法”之弊,苏轼记之甚详、言之有据;老农的话于苏轼而言也是“正中心怀”的。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由来已久,时至晚年也观点未变。那位老农的话,尤其是对“公平”的怀疑,以及对“贫富悬殊”现状的担忧,是确有道理的。对王安石欲均贫富而操之过急地实施“变法”,苏轼数十年如一日地抨击、反对,看来是不无道理的。在宋代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一味地过分强调“公平”,不顾现实条件是否允许,看来很可能会成为一种灾难。

    相关热词搜索: 变法 之言 老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