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议论文万能开头排比 [议论文基本规范三:原因排比议论文]

    时间:2019-03-20 03:31: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学习题例   有一个名叫塞尔玛的美国年轻妇女,丈夫奉命到沙漠腹地参加军事演习。塞尔玛孤零零一个人留守在一间像集装箱一样的铁皮小屋里,气候干燥,炎热难耐,周围只有墨西哥人与印第安人。他们不懂英语,无法进行交流。她寂寞无助,烦躁不安,于是写信给她的父母,想离开这个鬼地方。父亲的回信只写了一行字:“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口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人看到繁星。”塞尔玛开始没有读懂其中的含义,反复读了几遍后,才感到无比惭愧,她决定留下来在沙漠中去寻找自己的“繁星”。她一改往日的消沉,积极地面对人生。她与当地人交朋友,学习他们的语言。她付出了热情,人们也回报了她热情。她非常喜爱当地的陶器与纺织品,于是人们便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的陶器、纺织品送给她作礼物。塞尔玛很受感动。她的求知欲与日俱增。她十分投入地研究了让人痴迷的仙人掌和许多沙漠植物的生长情况,还掌握了土拨鼠的生活习性,观赏沙漠的日出日落,并饶有兴致地寻找海螺壳……沙漠没有变,当地的居民没有变,只是塞尔玛的人生视角变了,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先的痛苦与沉寂没有了,代之以积极的冒险与进取,她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激动不已。她于是拿起了笔,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两年后出版了,她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繁星”。
      一个人在面临无法改变的环境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才能适应并改变环境。你有这样的体验、经历和见闻吗?
      请以“适时调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智囊小讲
      议论文本论部分,除了论据叠加,原因排比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原因排比法就是小论点法,提出中心论点后,为什么是这个中心论点呢,把回答为什么的内容提炼出几个小论点,一点一点地展开,形成排比之势。几个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这种形式比较醒目,但小论点必须准确,不然会弄巧成拙。
      话题“适时调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偏正结构的审题重在把握“偏”,即“适时”。“一个人在面临无法改变的环境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才能适应并改变环境。”环境没法改变,那就调整自己。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会写到,但这不是话题的全部。“调整”还得“适时”,此所谓“相机而动”。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抓住时机,才能成就未来。但早了不成熟,晚了空遗恨,“调整”贵在“适时”。写议论文如果运用原因排比法,需要考虑几个为什么,如:适时调整是适应外界形势变化的需要,适时调整是自我完善的需要,适时调整是永葆青春活力的保证等等。
      
      学习范例
      变化中的不变
      何磊
      
      变色龙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变幻出不同的颜色:在青草间它变绿色,在黄土上它变棕色,在红花旁它变红色,这样能使它更好地伪装自己以躲避天敌的捕杀。蛇、蛙、熊等动物会在冬天进入冬眠,这样能使它们在寒冷和缺少食物的季节更好地保全自己。在大自然的孕育下,各种生物都找到了一种使自己更好地生存的方法:面临无法改变的环境,对自我进行适时调整。
      适时调整是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达尔文在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时,曾引用了一个经典的例子:长颈鹿的祖先原本是没有长长的脖颈的,只是在长期干旱的地质时代,绿色植物不断减少,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鹿自然就出现了食物缺乏的问题,而颈脖稍长一点的鹿就比普通的鹿多吃到在高处的树叶,因而它们生存了下来,经过逐代的积累,终于进化成了当今的长颈鹿。是什么使这一品种的鹿延续了下来?明显的,那正是对自我进行的适时调整,那正是因为适时调整对外界变化环境的适应。
      适时调整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三改志愿的故事也反映了这一点。在三改志愿的过程中,其实也包含了鲁迅先生自我觉悟的提高,认识到了中国社会较深入的一面。如果认识不到这一面,顶多做个文学家,而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才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适时调整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美国二十世纪中叶的短跑名将阿姆斯特朗,称得上是那个时代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但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却从未拿到一个大型比赛的冠军,因为在决赛的时候他总是被一些非实力方面的因素所干扰,甚至有一次被苍蝇搞得焦头烂额无法比赛。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不能适时调整自我吗?大型比赛,心理紧张自然难免,但只要适时调整放松,冷静下来,调节到最佳状态也并不是件难事。缺少了适时的调整是无法达到真正的自我完善的,当然也就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适时调整是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变化中一种不变的方法。
      
      简评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文章采用原因排比法的形式,小论点分层展开,结构整齐,醒目,例证具体,分析到位。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黎立明
      
      曾经有人问一位智者:“用你的智慧去移一座大山,你会怎么做?”智者笑着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多么充满哲理的回答啊!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是渺小的,若仅凭自己微小的力量去改变周围的环境,无异于蚍蜉撼树。因此面对难以改变的外部环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时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适时调整自己,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竟是如此容易。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年轻时曾因政治原因被捕,关在一间狭小昏暗的牢房里。那里的生活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地狱,与曼德拉一同被捕的不少黑人,就因环境恶劣而死去。曼德拉却一直怀着平静的心情生活,他还利用放风的时间照顾自己亲手种植的瓜果。最终,他安然离开了这个人间地狱。曼德拉能度过这漫长的牢狱生活,关键就在于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情。这种地狱般的生活都能如此轻松地面对,还有什么困难值得我们呼天抢地?与曼德拉这段非人遭遇相比,我们的困难不该很容易就解决吗?困难表面看起来固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学会在困难中改变自己,它就会变得简单。适时调整,什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适时调整自己,你会发现世界竟如此美丽。同学的诸多建议,老师的反复提醒,父母的再三叮嘱,在众多人的眼里,或是过眼烟云,或是废话连篇。其实,换一种眼光去欣赏,你会发现这其中充满同学的纯真善心,老师的良苦用心,父母的关爱之情,这些不都是世间最最美好的东西吗?为什么还有人辛辛苦苦地寻找却感到一无所获呢?我们常常生活在烦恼、抱怨之中,觉得周围的环境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其实是我们没学会适时调整自己去赢得这美好环境罢了。以前有人觉得邻居偷了他的刀,他看邻居的一言一行都觉得邻居确实是偷了刀,后来他找到了刀,又觉得邻居的一言一行都不像偷了刀。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适时调整自己,换种眼光看世界,世界将在你眼中变得更美丽。
      适时调整自己,你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有成功的机会。法国球星亨利从不知足球到成为名星,贫苦的卡耐基从工人到钢铁大王,麦当劳创始人从伙计到大老板……这些近乎白手起家的名人无不在环境中适时调整自己,发现机会,最终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智者云:“你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适时调整自己,去适应身边的环境,你将发现一切都美好起来了。
      
      简评:
      本文比较规范,还是原因排比法,前后智者的话既切题点睛,又首尾照应。
      
      拓展题目
      1.阅读下面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个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
      一路往前走,男人推开了美丽、年轻、善良、温柔、有钱、忠诚、勤劳、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有幽默感等十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扇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过于完美了,请您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姻介绍所的后门。
      故事中的男人是追求“完美”的,这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拓展指导
      1.话题“完美”,概念比较抽象。一看话题,我们大脑中就会出现“十全十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词语。材料是一个故事,结合话题,我们可以看出材料定向比较单一,就是“完美是没有的”、“追求完美往往落得一场空”。提示语只有一句:“故事中的男人是追求‘完美’的,这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你想些什么?话题一下就开放了。严格地说,完美是不存在的,那是不是人们因为完美不存在就不去追求,思想、行动就停滞不前了呢?显然这是不行的。完美不存在,并不是就不能追求完美。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就是追求完美的结果。这样一推,思路就更为广阔了。
      2.在人际关系或国际关系中,各方彼此需要尊重。现代教育有一种新理念――“尊重教育”,尊重是一个民主、平等、开放的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实,这已经从人与人的彼此尊重延伸到了人对很多事物的尊重:尊重规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自我尊重等等。思考的角度一打开,写作时就得收束口子,就一点挖掘下去,文章才可能深刻。

    相关热词搜索: 议论文 排比 原因 规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