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转换视角_2012高考抢鲜看:转换视角变中求进

    时间:2019-03-19 03:28:4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新课改注重考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纵观近年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命题已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就是,教材对命题者而言,只是命题的知识背景,大多数试题在教材中找不到直接的答案。这是用教材教的理念,在高考中的体现。鉴于此,我们通过探求历史命题的新视角,寻找复习的思路,帮助大家高考备考。
      一、命题新视角
      (一)史学评价范式化
      高考命题从阶级斗争史范式主导命题,逐步发展到多种史学范式评价历史,如:常见的文明史范式,近(现)代化范式、整体(全球)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今后以文明史、近(现)代化、整体(全球)史、社会史等范式为主的综合范式,将主导历史高考试题设计。
      【例1】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中指出:“科举制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保持一个令人尊敬的文明水准,起了比任何其他制度更大的作用”。他对科举制度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A.推动文明进程B.有利国家统一
      C.体制先进创新D.公平公正原则
      【解析】本题渗透了“文明史观”,作者在这句话中用“文明史观”观察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从作者这句话来看,高度评价了科举制度在推动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和高度的封建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属于文明史评价观。B项和C项不是最主要依据。D项是实施科举制度的原则。答案选A。
      (二)测量要点游离化
      高考试题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大量使用教材之外的新情境设题,以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
      【例2】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属于教材之外的内容。《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是错误的;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从材料看,D项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答案选B。
      (三)命题手法情境化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试题大量采用新情境材料。从命题情境营造手法来看,报纸通讯报道、场景照片漫画、人物言论摘录、诗歌谚语民谣、曲线图表数据、英文俚语典故、电影戏剧名著、研究设计想象等方式层出不穷,试题既体现了历史的广博与深邃,也将历史的浓郁陈色赋予灵动与鲜活的生命力。
      【例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解析】本题是最佳(程度)选择题,渗透了思想教育。A项中旧式婚礼复杂,花费较大,故不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相符合。C项与史实相符合,是正确的表述。D项可以从材料中的数据中直接反映出来。答案选A。
      (四)材料资源乡土化
      除新课程全国文综卷外,各省市单独命题的新课程历史试题都或多或少关注本省的特色乡土资源,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4】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通过安徽省地方史情境设计,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①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体现三纲五常(“孝肃”)的内容。答案选B。
      (五)考查内容热点化
      既然高考从来不回避热点,因此,关注热点问题,十分必要。注意分析近几个月中发生的国内和国际大事,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学习。
      【例5】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从时政热点切入,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能力。从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内容可以明确恐怖主义是各国公敌和反恐需要国际合作,因此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过于绝对,③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答案选A。
      二、复习新思路
      根据以上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新趋势,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中外通史知识体系,加强贯通古今的能力
      新课程高考背景下的复习,必须依据《考试说明》,参照历史课标,不拘泥于教材,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去整合教材知识,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14~19世纪中西通史知识体系,可以这样构建:
      
      (二)巧妙构建历史分析模型,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构建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模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模型:
      (1)政治因素:当时的政府及其实施的经济政策(上层建筑)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时的社会政治是否安定祥和。(2)经济因素: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工具是否有大的提高和飞跃;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否有新的变化或调整,是否能够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客观因素:当时的社会资源、资金、交通、气候等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是否具备。(4)思想观念因素:当时的政府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当时社会思潮和民众的精神状态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等。(5)外部因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否具备。
      例如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因素:二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国际形势相对稳定;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经济的发展。政府根据国家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2)经济因素:二战后,日本政府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日本政府大力引进先进的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3)客观因素:日本虽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窄,但由于购进廉价的原料,注重产品更新换代,赢得了广大海外市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遏制到扶植援助政策的转变,使美国获得了大量的资金。(4)思想观念因素: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培养人才。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日本民众十分勤劳,具有极强的开放、经营理念等。(5)外部因素:二战后,国际形势相对安定;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日本获得了近百亿美元的 “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请同学们按照以上的分析模式,试着分析“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中日两国建交的原因”。答案请参见《求学》网站www.省略。
      (三)加强对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的复习,有备无患
      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新型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民主法制建设、体制制度创新、改革开放、祖国统一、“三农”问题、中外科技教育的发展、儒学与近代化和现代化建设等长效热点问题的专题复习,另外还要注意周年热点问题的复习,如: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和总理衙门设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主权,1901年《辛丑条约》和清末“新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华盛顿会议召开;1931年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41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皖南事变爆发,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1年中国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提出、不结盟运动开始,1971年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等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1862年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和中国洋务运动开始、林肯颁布《废除黑奴制度》法令,1872年轮船招商局创办、清朝派出首批留学生,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892年爱迪生获得双向电报的专利权,1902年《英日同盟》签订,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42年中共延安整风运动开始,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中日建交,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八二宪法”通过,1992年中共十四召开、市场经济体制提出,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等等。对这些长效热点问题和周年热点问题,要适度关注,找出命题的切入点或折射角度,做到心中有数。
      (四)把专题、阶段、中外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把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认真研究教材前面的目录,形成本课时、本专题的整体知识结构,这样既便于准确记忆,把握主体,又便于按图索骥,在解题时能够明了命题意图,获取和解读题中有效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知识结构就可以整理如下。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视角 抢鲜 中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