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解读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一把钥匙 高中语文课文目录

    时间:2019-02-26 03:26:4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接受式、被动式、封闭式的弊端。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语文课堂教学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科学探究”教学就是要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获取知识、猜想与假设并合作交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实施探究式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景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通过多角度巧设问题创设探究情景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需要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设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教会他们发现问题,使他们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习惯。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含有疑点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探究。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在教师对作者、文章的背景和题旨都掌握之后,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如下设疑:
      (1)作者笔下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作者要写景物的这些特点?
      (2)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3)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惦记着江南了”?
      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同时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使学生将景、情、人结合起来理解课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究。不断探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又去探究 ,最终解决问题。当一个个的问题被学生发现。又被学生解决时,那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就会使学生自觉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这时候就会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创设探究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变得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2 通过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探究情景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通过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如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就可引导学生对文中朱光潜的“推敲之说”进行探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提出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推”的“自掩自推”的“冷寂”,不仅让“鸟宿池边树”显得无理,意蕴也浅得多;有的认为“敲”以闹衬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又不露痕迹地切中题目的“幽居”二字;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只有争议不断地产生才能真正体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二、抓文中空白,引导学生探究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有时作者根据文学创作的需要。在行文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而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是引导探究最好的切入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空白”去引导学生思索、想象和理解。沿波讨源,显其深深幽处。如选修模块外国散文欣赏中的《懒惰哲学趣话》一文,文中并没有对旅游者和渔夫的是非曲直做出评判,而是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作品探究渔夫和旅游者的生活态度,并谈谈自己又愿以何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走向未来,于是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做出大胆想象,巧妙填补这些空白。从而引发了探究问题的欲望。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合作,相互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做学生的知音、知己,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环境越宽松,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热情就越高,探究性也就越强。例如针对《项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的结尾,笔者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经过讨论,同学们选出了这样一些续写短文:有的说,玛蒂尔德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因为经过十年的艰辛生活她已变得勤劳、坚定;有的说玛蒂尔德听到这个消息简直就是五雷轰顶,她十年的辛苦白费了:有的说玛蒂尔德会质问她的朋友为什么当初没踉她说明白;有的说,后来无意中发现,玛蒂尔德赔偿给好朋友的项链也是假货。双方哭笑不得。最后要求学生从文中寻找依据,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比较上述续写短文的优劣,从而选出相对合理、新颖的设想,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洋溢着饱满的探究热情。
      
      四、运用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探究
      
      1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运动的发展过程,人们接受新事物总是由浅表向深入发展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运用点拨式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按认识规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探究。如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本课中的“人生如梦”一句理解时,可以点拨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有人说“人生如梦”是作者消极思想的流露,有人说是苍凉悲壮的感叹,你认为应该怎么理解?对此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把讨论延续到了课外,自发地写了讨论笔记。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由浅入深地点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多么重要。
      2 连动互点,逐步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被动的演讲者,他的教学活动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点拨学生,还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点拨,甚至是学生点拨老师,这样不但能大大调动教师的思维。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教《祝福》一课时,可以围绕鲁四老爷是否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祥林嫂在再嫁的时候为什么闹得那样“出格”、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等问题,师生互相点拨,共同切磋,最后各抒己见,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必须更充分地发掘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潜力。使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程 解读 高中语文 钥匙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