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雷雨(节选)》教学札记_雷雨节选

    时间:2019-01-26 03:34: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七十多年来,《雷雨》频繁地接受着读者的重读,经典在一代一代读者的解读、对话、争鸣中,被不断解析出新的文化与审美意蕴。作为中学教材中的老篇目,《雷雨(节选)》成为中学生了解欣赏戏剧的必选文本。在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受到了经典这种“常教常新” 的魅力,现举几例与广大同行分享。
      
      鲁侍萍是什么样子的?
      学习《雷雨(节选)》,对于周朴园和鲁侍萍形象的分析是无法回避的学习重点。为了更好地把握鲁侍萍的人物形象,避免分析人物形象的单调,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描述鲁侍萍的样貌。也许是这个环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积极地想象鲁侍萍的样貌。最终,一位学生的构想获得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这个妇人身着洗得发白的对襟布衫,穿一双老式的黑色圆口布鞋,衣物虽然陈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头发已经花白,绾着一个圆髻。她眼角低垂着,流露出悲哀的神色,脸上有很多皱纹,写满了岁月沧桑的痕迹。身体有一些伛偻,也许是生活的艰辛,纯然不像是五十上下的人。她走路很慢,说话慢条斯理的。
      这是一个受尽生活折磨而已经老去的妇女形象,大概学生对于《祝福》记忆犹新,这种形象的描述深深印上了祥林嫂的影子。我有些诧异学生的见解是如此的一致,询问学生得知,他们依据的信息主要是鲁侍萍说过的几句话:“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不好”“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为着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她遇人都很不如意”。
      我把《雷雨》中对于鲁侍萍出场的描写读给学生听:
      鲁妈的年纪约有四十七岁的光景,鬓发已经有点斑白,面貌白净,看上去也只有三十八九岁的样子。她的眼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望着前面,但是在那修长的睫毛,和她圆大的眸子间,还寻得出她少年时静慰的神韵。她的衣服朴素而有身份,旧蓝布裤褂,很洁净地穿在身上。远远地看着,依然像大家户里落迫的妇人。她的高贵的气质和她的丈夫的鄙俗,好笑,恰成一个强烈地对比。……她的牙齿非常整齐,笑的时候在嘴角旁露出一对深深的笑涡,叫我们想起来四凤笑时口旁一对浅浅的涡影。
      现在吃惊的是学生了,他们没想到鲁侍萍原来是这般模样的。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处理起来就有些顺理成章了。比如:
      周朴园为什么对侍萍念念不忘?除了婚姻的不如意,侍萍的美丽、贤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有虚伪的一面吗?虚伪是显而易见的,周朴园的虚伪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有一点就是他“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悬挂侍萍照片;保持侍萍生产后遇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爱穿侍萍绣过字的衣服;牢记侍萍的生日;在心中一直保留着侍萍贤慧温柔的形象”,但当实际上样貌并未大变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不能轻易认出来。
      
      为什么偏偏提“洋火”?
      语言是戏剧的第一要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戏剧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要让文学鉴赏真正得以落实,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戏剧教学的关键。
      童志斌老师的《〈雷雨〉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3期)给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戏剧语言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例如欣赏下面选段:
      周朴园 (沉思)无锡?恩,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童老师问学生,鲁侍萍回答周朴园的话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这样一句话呢?师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可能鲁侍萍是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也可能鲁侍萍在说话过程中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而无意识地加了这句话。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可以想见侍萍在多年之后仍然保持着对往事的怀念。接着,童老师抓住“洋火”这个细节、“我们”这个词语触发学生的想象,勾连“鲁为周缝衣服”等相关的情节,从而解开了周朴园、鲁侍萍为什么念念不忘30年前往事的谜团。这样的解读无疑是扣住了戏剧的特点,品味出了语言背后的空白,让学生体味到了立体的人物形象、复杂的人性以及魅力无穷的戏剧语言。
      笔者在课堂上也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充分地思考和讨论。课堂实录如下:
      生1:我觉得鲁侍萍这句话显然是多余的,是不是曹禺先生疏忽了?
      生2:说曹禺先生疏忽了我不同意,应该是另有深意,但我还没有想明白。
      生3:我觉得鲁侍萍提及洋火可能是她看到了洋火,比如桌上放着洋火,她看到了就提起了这个话题。
      师:这个说法有点意思。按照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的会话理论,对话双方应该遵守关联原则,否则就可能影响对话的延续。
      生4:按照×××同学的说法,剧本中应该用小括号加上剧本提示:侍萍看到桌上的洋火。
      生5:我觉得没有必要加提示。在这一情节之前有一段剧本提示:“仆人下。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鲁侍萍认出周朴园后,就一直在旁边仔细观察着他,因此周朴园点烟的动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我觉得这种解释很有见解,合情合理。你们有其他看法吗?
      (学生沉默)
      笔者把童老师师生的研究结果告诉学生,课堂上立刻引发了争论。有学生认为是周朴园点烟的动作触发了鲁侍萍的记忆合乎情理,有学生认为童老师师生的解读更接近剧本本身,也有学生认为这两者之间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解释。我适时地提醒学生,经典的意义在于它的包容性,在于它的多样解读的可能性。
      课后,我仔细观看了多种版本的《雷雨》话剧录像,发现对于这个细节的处理,不同版本的方式各异。夏淳任导演、郑榕饰演周朴园的北京人艺第二版中,鲁侍萍提及洋火之前,周朴园没有点烟的动作,桌上也未见洋火。顾威任导演、杨立新饰演周朴园的北京人艺第三版中,鲁侍萍提及洋火之前,周朴园手中一直拿着洋火,并在问鲁侍萍“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时擦亮了洋火。陈薪伊任导演、达式常饰演周朴园的上海明星版中,周朴园有擦洋火点烟的动作,但在鲁侍萍台词中关于洋火的话被删去了。看来,不同的导演、演员对于剧本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哦”字怎么不见了?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钱谷融语)《雷雨》中内涵丰富的潜台词,充分体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中学课堂上,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也逐渐形成了赏析语言的经典角度,比如赏析周朴园语言“哦”字的丰富的含意。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周朴园哦,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周朴园哦。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周朴园(痛苦)哦。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这几个“哦”字,意味各异,表明了周朴园的心情由漫不经心到紧张窘迫的变化过程。笔者和学生在品味完这几个语气词的妙用后,有学生举手发问:“哦”字怎么不见了?这个古怪的问题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哄笑。待他讲清楚,我们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原来,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周朴园的语言中有很多“哦”字,但在知晓鲁侍萍的身份后,语言中的“哦”字突然就不见了。
      这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现,我让学生一起去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们讨论后认为,周朴园在未知晓鲁侍萍的真实身份前,已经对鲁侍萍的身份有所警觉甚或是怀疑,“哦”字并不完全是对下人的拿腔作调,而是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归从前的一种复杂心理反应,而知晓鲁侍萍的身份后,他的心理恢复正常,就少了沉吟思索了。
      有学生补充说,周朴园一开始就对鲁侍萍的身份有所怀疑了。他指出文章有这样一段文字: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户旁,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
      周朴园以为鲁侍萍是新来的下人,他以老爷的身份用命令的口吻与侍萍说话。“你――你贵姓?”这句台词,却暴露了周朴园内心的真实情感。一个表示停顿的破折号,一个表示尊敬的“贵”字,充分表明侍萍关窗户的动作已经引起了周朴园的怀疑。陷入回忆中的周朴园在语言中经常出现“哦”字自然不奇怪了。
      
      (南京市第一中学;210001)
      

    相关热词搜索: 节选 札记 雷雨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