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古琴正音 [天地正音古琴]

    时间:2019-05-29 03:22: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是琴的最高部分。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断纹】
      
      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斫琴是指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它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并需体现其散、泛、按音质的匀称等诸多专业要求。同时历代以来有大批的文人士大夫琴家参与到斫琴领域中,目的在于对那精妙音声品质在琴体上的完美要求。因此,精良的斫琴往往是古琴艺术完满呈现的首要前提。
      古琴的式样有很多,但几千年的传承积累了详细的数据并有相应的模版,这就给今人的制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琴谱中所见古琴式样达五十余种,主要有伏羲式、神农式、凤势式、连珠式、师旷式、子期式、仲尼式、霹雳式。
      从出土的古琴实物和大量琴书著录中可以看出,斫琴技艺早在汉唐以前就达到了精湛的程度,当时已经对轻、松、脆、滑的岁古良材,生漆、灰胎,以至丝制弦等材料的功能有了敏锐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各种材料之间优化的组合、配置方面也创造出了卓越的成绩。唐代李勉的《琴记》,北宋石汝历 的《碧落子斫琴法》,《僧居月斫琴法》,南宋田紫芝的《太古遗音》及《琴苑要录》等大量琴书著录中都有着不同程度对斫琴制度的详细记载。
      制作古琴时,选材很重要,自古以来,都是以分别属阳与属阴的两种木材斫制而成。桐木属阳,置于上,斫成琴面。梓木属阴,置于下,斫成琴底。桐木木质松软,制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梓木坚硬,制作琴底能使琴坚牢不易变形。以桐之柔配梓之刚,以材之阴阳相合得音之刚柔相济。《太古遗音·琴材论》:“梧桐之材,心虚理疏,举则轻,击则松,折则脆,抚则滑,谓之四善。”
      木材必须风干,否则木质会开裂起翘,且音色不好。自然风干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斫琴者常搜罗各种陈年古木(古墓败棺或是古宅梁柱)用来斫琴。同时,木材要纹理清晰、顺直,没有伤疤或虫蛀,木材的长度是一米二左右。
      古琴的面板呈弧形凸起,底板扁平,面板和底板以鱼胶胶合,象征天与地,也有扩大音量的作用。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古琴面板上先要用漆灰做一层灰胎,最常用的漆灰是用鹿角霜和生漆调和而成的鹿角灰,鹿角霜为熬制鹿角胶剩下的骨渣。接下来是髹中国大漆(生漆),大多数情况下用黑色漆,少数用朱色、褐色和紫色。千年来古琴的髹漆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工艺。从其化学性质看,生漆是漆树分泌的一种天然的津液。生漆中种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成份所形成的网络状的立体大分子结构,可以使阴干后的生漆表面在韧性、弹性、坚硬等方面具备极大的强度。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我们见到的唐宋元明琴,其漆色浑如鸟木,虽历千年百年漆层大都坚固完整。古琴的漆一般要刮二十多遍,刮完之后还要自然存放,如果严格遵守这一道程序,自然存放约一年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它彻底的干燥。待漆干透后,用油石蘸水细磨古琴表面。
      古琴的琴弦也是古琴的最重要材料,古人大多使用丝弦,现在更多地是尼龙包裹着的钢丝弦。传统的丝弦是由蚕丝所制,优点是音色古朴、静美,缺点是价格昂贵、不易维护、易断弦、易跑弦、摩擦力大易损伤手指与指甲。而尼龙包金属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老一辈琴家吴景略先生与相关人士研制成功,其特点是余韵长、音色干净、价格便宜、易于保养、结实耐用、寿命长、不易磨手。
      古琴的一些配件的制作,比如焦尾,尤其是龙龈和岳山,都要选择硬质木材,这样有利于声音的迅速传递。如果木材很软,能量就会有过多衰减。焦尾、承露为达到风格协调一致,所以与岳山、龙龈选择同等材料(红木、紫檀或黄花梨等)。古琴的琴徽一共有十三个,文人一般喜欢蚌壳作为制作材料,因为它在月光下反光,容易找到徽位,而且黑白相衬,非常素雅,当然,也可以用象牙、陶瓷片、各种玉石玛瑙来做琴徽。
      古琴三千多年来一直沿用着一样的制作工艺,古人在斫琴上的智慧几乎是无法超越的,它的工艺非常合理和完美。完整的流程两年的时间才能够把一张琴圆满地完成,这里面所耗费的时间和工艺过程是相当长的,从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到擦光、定徽、安足、上弦等每一道环节都要做到格外精益求精。而且古琴本身极易损坏,收藏不善,一旦受潮,不免木料变形,漆皮剥落,原音消失而被弃去。所以现存流传下来的古琴都格外珍贵。
      【琴弦】
      
      传统的琴弦为丝弦,现代采用尼龙钢丝弦。
      丝弦是将规定数目的丝线扭成一股,然后绕在框架上浸入装有弦胶的缸内,以使丝弦不会再松散。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然后截成合适的长度。 丝弦共有三种规格,“太古”为标准弦,“中清”最细,“加重”最粗且弦外缠丝。按《与古斋琴谱》所述,“中清”琴弦最佳,因为其音色最为细腻清脆。丝弦音色古朴独特,但音准不稳定、易断、演奏难度高。
      尼龙钢丝弦是在钢丝外包裹尼龙层制成的,具有音量大、强度高、音准稳定的优点,逐渐取代了丝线成为了古琴的主流。不过也有人认为钢丝弦金属味过重,而传统丝弦独特的音色是无可取代的。
      “古琴制作的关键是用琴弦带动木质琴体的震动,同时琴体又需抑制住这种震动,协调这种矛盾,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好琴”——王鹏
      东晋 顾恺之 宋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13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音色优美、颇具魅力的古琴的场景。画中有14人,或断板、或制弦、或试琴、或旁观指挥,还有几位侍者(或学徒)执扇或捧场。
      【琴台】
      
      琴台的一种用来安放古琴的台桌。明代文震亨著《长物志》描写的琴台,高二尺八,比琴长一尺,宽度必须能安放三张琴才称得上雅观。华贵的琴台用紫檀木制造琴台架,上面安放一个锡制水池,再铺一块水晶台面;琴台上摆放古琴,水池里养金鱼。还有一种琴台用河南郑州出产的长大“郭公砖”作为台面。郭公砖是当时郑州砖匠郭公制造的空心泥砖,灰色,长五尺,阔一尺,砖面有方胜或象眼花文。郭公砖琴台最适合弹奏古秦,砖心中空形成共鸣腔,琴声清冷动听。
       上古的琴,是放在案上弹奏的。所谓“案”,不是桌子(桌子是汉唐后才出现的家俱)。“案”是有“围边”的大木板,原是吃饭时放食具的东西,放在地上后有如倒扣的木盘,有很好的共鸣效果。所以,周代的琴体是没有音箱设计的,奏乐者与大家一样席地而坐,将这没音箱的琴(真正的古琴)放在案上,利用案的共鸣来放大振弦的音量。故而,上古的琴是一方木料制成的,没有明显的腔式构造,只是为了上面数条弦的张力而强调“坚直”和轻,所以要用桐木来造,桐木是一种实心击之也如“空心”的特殊木材,古人也讲:“上古之琴不过是在一木的两端支上木条,再张上琴弦而巳”
      

    相关热词搜索: 正音 古琴 天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