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

    时间:2019-05-19 03:20:4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情趣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对美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学校是用艺术熏陶人生的重要场所。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文中华美的词藻,寓意深刻的话,无不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并在这美的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作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有真情实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挚情感,从而认知事物,陶冶性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更学会做人。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尤其是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任何一篇美文佳作,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从事教学活动,毫无疑问的是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成为爱美、会美的一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美”着手,让学生从语文中受到美的陶冶,这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培养。
      一、在诵读中体验美
      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幅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读的过程是对教材加深感觉,形成体验的过程,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使学生的心情得到陶冶净化。如《根》一文,文质兼美,行文流畅,是进行节奏训练与感情朗读的好文章。特别是最后一节“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指导学生朗读时,要通过节奏和重音的处理,读出根不追求名利荣耀的高尚品格。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出作者对根的赞美之情。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朗读中进入美好的意境,在朗读中感悟美的语言。学生在读,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品味到文章的语言美。
      二、在分析中理解美
      教材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很有个性。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推敲、欣赏一些美丽的词句,从而得到美得熏陶。琢磨传神的词语,重在琢磨其精妙。用词的精妙,指的是它是否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春》一文中,作者写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其中“钻”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小草从尚未完全解冻的土里破土萌芽而出的景象,展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在教学中,用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品味其中的妙用,仔细体会优美的句子。感受文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
      三、在欣赏中感受美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景象的美。在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散文,它们往往以优美的语言取胜,而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子来表现。教师若能捕捉到这一亮点,再配以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存在,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春》一文,描写春花的第四段,作者把春花竞放的景色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在学生欣赏录音朗读时,再配上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了桃李争春、百花斗娇的景象。学生欣赏后,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美的感染下,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形象,产生美得情怀。
      四、在想象中拓展美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里强调的就是阅读语文中的想象。如果说理解可以再现形象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凭借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想象,让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课文结束后,教师留下一个悬念: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回宫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在讨论时有的说“皇帝不再爱虚荣,改掉了爱穿新衣服的缺点。”有的说“皇帝不知悔改,继续寻找漂亮衣服,还把两个骗子聘为御用裁缝”……无一不说明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孩子们——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积累、贮存。并加入了丰富的想象,使美的感受不断加深。
      审美创造不可能凭空进行,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依据。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总是要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产品,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比如音乐用声调旋律,绘画用线条色彩,舞蹈用形体动作,文学语言来表现等等。所以,艺术的物质媒介规范着艺术的内容,决定审美创造的手段和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牢记“业精于勤,艺无止境”的道理,在长期刻苦的学习和锻炼中,进入随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的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此外,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应该与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紧密结合,与其他各类素质教育共同进行。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是学校在新课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确立健全的审美思想,提高审美素质起到其他方面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都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周围现实事物、文艺作品等的审美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处处存在的。只要教师善于发掘文中的“美”的因素,用美的形象去启迪,用美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动用多种形式进行审美的训练,带领学生在游览、参观、阅读等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审美 试论 中学语文 教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