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 [论重大自然灾害社会化救助]

    时间:2019-05-15 03:20: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当前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的显著问题——“强国家,弱社会”   目前体制一大弊病便是政府包揽过多,其他主体力量发挥不够,救灾社会化程度低。对民间力量的不信任与排斥是“强国家,弱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2009年1月,从“绵竹市社会资源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次对镇政府、本地居民、志愿者的调查中瞥见政府对志愿者介入当地社会事务充满担忧,并提出“志愿者不要给政府添乱”,对志愿者的希望则是“给政府提出一些产业扶持思路即资源”,做一些“招商引资”的工作。于是许多志愿者及民间组织在灾区坚持一段时间后便被迫撤离,如著名的“遵道模式”的结束。
      救灾主体的单一倾向表现出了救灾物质来源渠道单一化、救灾款项依赖财政划拨、各级政府权责不清、救灾人力智力支撑网络不够宽阔、救灾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系列问题。此外,社会化救助面临困境:民间团体及志愿者缺乏科学、严密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如各项事务的决策与执行、分工方法与责任分配等;缺乏有效的监督自律机制,如救灾款物的收纳、管理、发放和救灾工程的验收等;对国家宏观救援体系和运作不够了解;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以及志愿者之间还没有能够形成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救灾立法滞后,政府虽然对志愿者和民间公益组织给予肯定,但是还没有对民间公益组织给于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和规范。
      灾害救助社会化的动因与条件分析
      1、市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政府权力主导局面被打破,且出现多个权力中心的并存与制衡。环视我国的情况,社会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公民社会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铺砌了民间社会与国家或政府有效对话的坚实平台,也为其积极有力地介入甚至主导社会生活、分项或掌握社会话语权鼓足强力的后劲。
      2、第三部门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结构的变更,第三部门在满足社会需求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Levitt首先使用的,它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的兴起“反映了一系列独特的社会和技术变化,以及酝酿已久的对国家能力的信心危机。”。
      3、慈善救济的传统。中国民间慈善传统源远流长,是救助社会化极其重要的一支。慈善救济与灾害救治社会化的题域交合颇多,因此对慈善救济传统的承继是使救灾事业趋于成熟完善的必要助推器。
      4、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例如在512地震发生之后第二天,南都基金会就联合102家机构发布《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而在救灾第一线的四川则出现了两个大型的NGO联盟,这些NGO相互联系,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展现出NGO联盟的合力。
      5、现代化通讯及交通运输的发展。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打破了重重自然障碍,为物资及人员的互通有无提供了便利;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网络、电话等辐射式的通讯方式使信息得以迅捷交流互换,为全社会关注、了解社会事物提供平台。
      灾害救助的社会化设置
      灾害救助社会化是完善我国当前救灾的可行途径之一,它应该成为当前救灾体制谋求完善健全的目标。
      1、政府需确立一个民主的、法治的社会制度。需明确政府是有限责任的政府,社会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有秩序的社会。“健康公民社会的构建,依赖于社会权力的平衡,也依赖于社会合作和信任的发展,更依赖于政府对社会的尊重。”ix首先转变政府管理理念,轻身份,弱控制。政府应形成促进民间力量发展的管理制度设计,与民间力量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联合互助,各尽其能地深度互动。同时强化资源激励,营造民间力量发展的能促型环境。建立政府对民间力量的常态支持和资源激励,如优惠的税收政策及项目引导。其次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力量整合的制度化平台和机制。建立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分工协调机制,如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救灾中遇到的问题及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信息;建立容纳民间力量代表参与的政府决策机构和协调机制。明确民间力量参与灾害救助的职责和参与路径,如准入与退出机制。
      2、民间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民间力量需要通过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功能,增强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寻求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首先,健全组织形式使分工清楚、职能明确,任人唯才,保证组织工作效率提高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自律机制,杜绝损害组织团体声誉的不良事情发生。自律机制既要依靠“道德驱动的自律”——源于行为主体的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也要依靠“制度化自律”——包括组织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准则、指南、大纲、戒律和契约等。再次,拓展公共空间。拓展行为可能发生在两个维度上,一是让渡型拓展,即拓展对象及结果是政府承担的边缘职能;一是认可型拓展,即对政府原来并未承担的、在社会变迁中新产生的某些领域的占据,政府给予肯定或默认。
      总之,社会的进步、繁杂为民间力量提供了众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完善自身,妥善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是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而灾害救助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自然灾害 社会化 救助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