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等待戈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等待戈多》中的荒诞的思想和荒诞的艺术

    时间:2019-05-11 03:15: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突出地体现了作者本人的哲学思想,即这个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悲哀的,不再有意义和永恒的价值;人类被铺天盖地的荒诞包围着,人类怀着希望生活着,等待到的却是更多的失望,并由此而绝望;人被孤独,冷漠,虚无,晦暗包围着。此戏剧是荒诞的思想和荒诞的艺术形式结合的典范之作,更好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 《等待戈多》荒诞 等待 意义
      一、引言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他的此剧展示了现代人近乎绝灭的心情,是个触礁的荒诞世界中心灵疏离的最佳写照的作品。在戏剧艺术上,此剧最能体现贝克特的创作特色,它是荒诞的思想和荒诞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哲学思想:人与生俱来就处在荒诞中,而且还将永远处在荒诞中,在劫难逃。在一个荒诞的世界中,生活本身就是荒诞没有意义的,生命也是荒诞的,语言是荒诞,一切都是荒诞。
      二、荒诞的思想
      此剧的荒诞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流浪汉于黄昏在一个乡间小路上等待戈多。一天过去了,戈多没有来;第二天他们又来等待戈多,戈多仍未出现;第三天,他们还将等待…… 剧中的戈多,虽然没有出场,但却是戏里最重要的人物,等待戈多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对于戈多这一形象的解说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戈多就是上帝,因为戈多(Godot)就是由上帝(God)一词演变而来的;有人认为,剧中人物波卓就是戈多,当他走上台时,两个流浪汉就误以为他是戈多;还有人认为,戈多并不是个具体的人物,他只不过是“死亡”、“虚无”的象征。贝克特本人被问之戈多究竟是谁时,他说:“我要是知道,早就说出来了”。
      戈多的身份不确定,他是个永远不会出现的“缺场”,可人们却还要无望地继续等待他。这一点已经体现了荒诞的思想。而对于戈多的“等待”,则更充分体现着荒诞的思想。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的戏剧》中说,“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而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物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间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接受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就是等待。人生活在盲目的希望中,人们在遥遥无期地等待着一个模糊的万难实现的希望。然而,人们并不因为屡次失望而不再希望,反倒是失望愈多,希望愈烈,最终在等待中耗尽了生命。希望等于无望,绝望中又不放弃等待,时间由此变得毫无意义。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存在是极其荒诞的。这其实也是剧作者对荒诞现实的一种反叛,一种抗议。
      萨特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也在此剧中得以体现。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世界是荒谬的,在此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出现的也不知为何身份的人,这事件本身就具有十足的荒诞意味。更荒诞的是,这两人在那里等,实在百无聊赖,无聊空虚之至,不知道如何度过这等待的时光。他们为了打发这无聊时光,就没事找事,没话找话。他们嗅鞋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互相伤害,互相捉弄。两人不断地重复这些无聊的言行,却无法找到摆脱无聊、空虚、绝望等的方法。当他们想到戈多或许不来时,他们不禁恐慌起来,不由绝望起来,想自杀,却连自杀的愿望也实现不了。他们的底线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人们生活得毫无意义和存在得极其荒诞。海德格尔的思想也在此剧中找到了最佳的例证。海德格尔认为,我们人类是一些无望的、偶然的生物,被扔在一个没有我们也必然存在的世界中。自我的存在处于时间中,它瞬息即变,没有任何质的稳定性。它的过去已归于泡影,现在刹那间即逝,而未来则渺茫而不可知。而且,死亡随时可来,因为它是一个“虚无”。因此,自我则以为着沉入虚无。两个流浪汉的所作所为足以体现海氏的思想。
      三、荒诞的艺术
      该剧荒诞的艺术形式也使得荒诞的思想体现得更明显。
      (一)消解情节和动作。贝克特说:“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艺术。” 《等待戈多》便贯穿了他的这一理论。剧中的情节和动作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只剩下静止的“等待”。人物在等待中无聊地聊天,语言和行动总不相符。生存不是象它表面的情形那样,呈必然的线性发展状态,它完全有可能是一个圆圈,既无起点,也无终点,没有变化,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
      (二)循环式的结构。该剧的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完全重复。戏演完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结尾又回到了开头,两幕戏似乎可以合为一幕,但其实不然。这循环式的结构突出了世界人生没有变化,没有发展,没有生命力这一主题;同时又加强了戏剧的荒诞意识和悲剧气氛。
      (三)人物无性格,语言荒诞。剧中先后出现了五个人物,他们记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他们等待戈多,但不知戈多是谁,也不知为什么等待戈多。他们没事找事,没话找话。他们嗅鞋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波卓一夜间便变成了瞎眼的残疾。幸运儿其实是个奴隶,剧中只说过一次话。那个传话的男孩,第二次出场时竟不知道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自己。剧中人物的语言往往是驴唇不对马嘴,他们说话只是为了打发没有意义的时间。譬如,在第二幕中,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有如下一段对话:
      爱斯特拉冈:在你还不能把我杀死的时候,让咱们设法平心静气地谈话,既然咱们设法不作声。
      弗拉季米尔:你说的对。咱们不知疲倦。
      爱斯特拉冈:这样咱们就可以不思想。
      弗拉季米尔:咱们有那个借口。
      爱斯特拉冈:这样咱们就可以不听。
      弗拉季米尔:咱们有咱们的理智。
      爱斯特拉冈:所有死掉了的声音。
      弗拉季米尔:它们发出翅膀一样的声音。
      爱斯特拉冈:树叶一样。
      弗拉季米尔:沙一样。
      爱斯特拉冈:树叶一样。
      这段话听起来罗嗦乏味,荒诞不听,但话里也透露出绝望,不安和期待,并且,仔细琢磨起来,又并非没有意味:人们有时候滔滔不绝地说话,便是为了掩盖思想的贫乏;人们有时候可以不思想,不听,但人的理智却不会永远停止思想。即便是面对荒诞的存在,人类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留下自己生命的印记。
      四、结语
      简而言之,在《等待戈多》中,荒诞的思想和荒诞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有机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好地表现了荒诞的主题。通过对人生存在的荒诞现状的揭示,此戏剧获得了永恒的主题意义:世界的荒诞性和人的生存的荒诞无意义的悲剧性,人类生存的困惑,焦虑,孤独,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分离,人对自身的无法把握,人的自主意识丧失之后的无尽的悲哀和惨状。作者的这些哲学思想,都在本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关热词搜索: 荒诞 等待 思想 艺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