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风云征程居杏芳 [风云征程十八载燃情岁月]

    时间:2019-04-16 03:17: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民办教育风云征程   记者:您作为内蒙古民办职业教育的领军人,从事职业教育18年,您眼中的民办职业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现状如何?   杨俊平:过去的职业教育,像我们这个门类的服务行业的,公办教育主力军不去介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限,所以当时只有民办学校在搞这类职业教育,大家比较平等。现在则大有不同,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连续15年投入数百亿的资金用来支持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所以对于我们而言职业教育仍然难做。过去是人家不做的我们做,现在是与庞大的对手竞争,还是艰难。
      记者:您这十几年从事职业教育,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杨俊平:民办职业教育最困难的有三点。首先,外界因素的制约。教育是一种公益属性的事业,民办教育从起步开始就有诸多先天要素的不足,比如说:办学场地的制约,今天租一块明天租一块,负担重;经费没有保障,不可能达到设施齐全;师资来源,没有优秀的师资就无法保证办学质量。
      其次,认识上的制约。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重文轻理”“重知识,轻技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心只愿意接受学历教育。普遍认为搞手艺、搞技能的人就低人一等,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无社会地位,这样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第三,生源素质上的制约。现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被学历教育排斥到门外的学生,公立私立的中职学校所招收学生的分数只有一百多分,如果招高考落榜生分数也仅仅一百几十分甚至更低。在投入不足、认知高度不够的前提条件下,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实用技术型、为经济社会服务并且在社会上站得住脚的人才,可想而知,压力和困难有多大。
      记者:18年做下来,您欣慰的又是什么呢?
      杨俊平: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各行各业开始呼唤“职业化、专业化”,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已经提高。比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现在进入美容美发行业,都要求有职业教育的经历,哪儿毕业的好用就用哪儿的,形成了竞争反馈的机制,这是进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职业、就业的重要性。什么是职业?职业就是“精于此道,以此为生”,只有通过专业的训练才能精于此道,有了专业化的训练,再加上非常职业化的理念,人们才能以此为生,立足社会,才能真正的行行出状元。行情看好是我一大欣慰。其次当然是这么多年我们培养了很多的专业人才,促进了就业,这是实实在在的成绩。
      有一次,我与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老师交流,我说,“我比你伟大”,他问我为什么呀,我说,“你的教育是锦上添花,去新东方的孩子他们本身就是精英,而来我这学习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三遗弃:‘被社会遗弃,学校舍弃,家长放弃’,所以我的教育是雪中送炭,你说我是不是比你伟大?”听完这些后,他点头认可。
      记者:人才就是顶天立地的,您培养的就是接地气的立地的人才,是吗?
      杨俊平:是啊,像新东方的俞敏洪他培养的是“飞鸽牌”人才,连中国都留不住人家,顶天,也对也好。而我培养的是“永久牌”人才,我18年培养了5万多实用技术人才,直接、间接解决了20余万人的就业。所以我的人才直接服务于当地,直接解决就业问题。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记者: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也是就业教育,两个指标都是实实在在的,杨氏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那么您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两个方面做实的?
      杨俊平: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有很多公立职业学校宣传“升学率”,我认为这是非常可笑的,他们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搞的是“曲线救国”的学历教育。什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最经典的一句话。使无业者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有了一技之长从而获得职业,使有业者通过不断地深造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更乐于在这个职业持续干下去,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升学率,强调应试型的分数。职业教育应该围绕着市场,并且和就业是零距离的,根据市场就业岗位的需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才是职业教育。强调升学率是偏离了本质方向。
      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比如学农科的学生去田地里就业,学工科的去机器车间,学商科的去市场营销。而如果是“黑板上种地,教室里开机器”,这是职业教育的悲哀。我们杨氏18年的办学理念旗帜鲜明,从未变过,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社会培养“进的来,学的会,用的上,出的去”的技术型人才。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动手能力占据大部分的时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理论性的专业授课,更多的是强调职业化理念,职业化思维,我认为这才是职业教育所应该广泛提倡的本质思想。
      记者:无论是公办的还是私办的职业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生源问题,中高职的孩子普遍都是一百多分,这与国外的职业教育结构完全不同。您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制约,还是我国工业化程度不够所带来的影响?
      杨俊平:我认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制约。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导致很多人宁愿“穿着长衫,站着喝酒”,也不愿意成为“劳力者”躬耕农田或开动机器。这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其次,舆论的导向问题。我国那么多的媒体舆论都钟情于报道高考的文理科状元,即使国家下文明令禁止也不见减少,但没有几个愿意报道一个技术能手的成长故事,这从舆论导向上就变得非常的功利和世俗,也进一步地从传统观念上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提出了“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的口号,但职教的大赛能和普教的高考相提并论么?高考是举全国的资源来维护的“国考”,而全国的技能大赛其规模影响以及媒体的关注度根本无法与高考相比。第三,我国的用工体制有严重的问题。比如,坐办公室的就是比车间干活的工人挣得多,话语权足,嗓门高。过去中国的车间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办公室就是简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代名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一比较,就业导向就显而易见了。
      我国的职业教育不能实实在在地培养出一些实用性技术人才,学生从毕业到上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离市场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办得还不够专业,不够职业,但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人们的传统观念转变,用工意识的改变,舆论的认知,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职业教育的未来我还是十分看好的。一个社会的合理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结构,它的基础一定是数以千万计、数以亿万计的实用型人才,再往上应该是高级技术人才、管理型人才。但由于现在的学历教育“一支独大”,舆论引导和传统观念等影响使人才结构成为“倒金字塔”结构,所有的人都往研发型、管理型人才的层面上发展,很少有人愿意深入基础性岗位。这个现状是很危险的,对我国产业经济化发展有非常大的制约,但我仍然看好未来,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才结构一定会倒过来。
      记者:我国的职业教育摒弃了一些很好的传统,国家重新整合了一套系统,但这些新的系统对很多行业来说是“水土不服”的,您对此怎么看?
      杨俊平:这也正是我在很多场合所一直提到的——“浮躁”!浮躁的气息充斥着整个职业教育。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工作者花大量的经费去德国、韩国、日本,学习他们的职业教育模式,而他们的职业化理念、职业化的教育思想却都来自中国。我们中国诞生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比如黄炎培“亲自教学”的思想,陶行知的“陶公教育理念”。1917年,在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念下创办了“中华职教社”,当时的职教社几乎支撑了全国的产业经济,培养着全国的产业技术工人。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为什么我们就忘记了呢?与其说我们跑到国外去学习人家的职业教育,不如好好研究黄炎培职教思想、陶公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把职业教育办好。

    相关热词搜索: 征程 燃情 岁月 风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