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部编新教材九下历史第8课ppt [如何使用好历史新教材的课前提示]

    时间:2019-04-12 03:24: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常州地区初中历史新教材(北师大版本)在体例、结构和形式上与以往人教版有了很大的变化:体例上,将时间体系转化为单元知识体系;结构上,强调主题版块;在形式上,课前增加提示(即每一课正文前都有一个方框,框内有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言),课后增加“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等学习栏。
      就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充分使用好课前提示的功能,我结合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导语的功能
      导语是讲授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有如戏剧中的“序幕”,好的序幕一开始就能立即叩动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的课前提示往往是根据青少年求知欲旺盛和好奇的心理特点,精心编拟的许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悬念、活动,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
      在常州历史参与中考的大背景下,许多其他学科的教师即将转岗历史,一门崭新的学科必然有它独有的特点和教学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重视历史学习,充分利用好课前提示的导语功能,是第一步。观察上述的课前提示,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编写者为我们准备了大量的设疑和悬念。类似这样的课前提示俯拾即是,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环节时可适当采用。
      二、教学提纲的功能
      新教材的课前提示本身就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揭示了本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线索,为教师准备好了本课的教授提纲。如提示中的“你知道秦王嬴政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实际上讲述了秦统一六国的基本史实,即秦的建立过程;“赫赫一时的秦朝很快就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实际上要求归纳秦末农民战争的起因、经过;“‘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包含着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指出秦灭亡后的结果;“庞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则相当于政治学科中的启示,属于一种感悟的范畴,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
      这样,本课的基本线索,即秦灭亡的原因、经过、结果与启示,通过课前提示清楚地揭示出来,教师可作为授课的提纲。对于学生而言,充分运用好这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通过课前提示分析和归纳教材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这种重新整合的过程,可以使转岗历史学科的教师很快地转变到自己熟悉的教学方式上来。但教师在运用课前提示作为教学提纲的时候,要灵活机动,重新整理结构体系,使课前提示条理更加清晰化,切不可生搬硬套,僵化机械。例如,在本课中,我就将“庞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放在了“‘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包含着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之后,因为启示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范畴,它希望的是通过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教育学生要广施仁义,以史为鉴,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三、学生自学阅读提纲的功能
      对学生来说,一打开课本,首先看到的是语言精练生动、富于启发性的课前提示,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逐步进入历史知识的王国。而大部分课前提示往往是围绕本课重点、难点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既是本课内容重要的探讨部分,又是课程标准与目标要求所在,学生在逐步进入历史王国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初步在探讨课文的重、难点。
      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
      思维和解决问题是紧密联系着的,未知的世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接触到某些新的不大理解的知识时,便会产生思维。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教学活动带有鲜明的问题性,而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课前揭示大多是提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这就非常便于教师利用课前提示中的问题因势利导,通过诠释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利用课前提示的“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庞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探求和思考,向前我们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的严厉刑罚,中间我们可以探究秦始皇的耕与战的疲惫政策,向后秦二世的纨绔作风与暴、苛政,通过前因后果,左右联系,纵横捭阖,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单纯的历史现象、个体事件逐步转化为对历史本质的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从而使学生由以往仅仅的“学会”变为“会学”;一方面既简化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达到事半功倍的妙用。
      五、课后小结的功能
      结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不可忽视的最后环节。好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善。结尾的方式很多,依据课前提示可进行概括式结尾。在讲授完本课后,可按照课前提示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并指出:由于时代背景的要求和秦国的锐意进取,加之对手的日益衰败,因此秦王能“扫六合”,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但由于秦朝繁重的赋税徭役、残酷的刑法,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忍无可忍,很快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通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实施约法三章,逐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西汉,更是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亘古不变的真理。这样既归纳了知识结构,更培养了学生的正确史学观。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课程标准,为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利用好课前引言的各项功能,一定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新中考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如何使用 新教材 课前 提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