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超越行动_逃避.行动.超越

    时间:2019-04-05 03:17: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文静的美国人》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关于越战的杰出政治小说。通过分析主人公福勒从最初逃离一切到后来勇敢承担的心路历程和其人生轨迹的转变, 揭示出格林关于存在主义哲学方面的思考:即人类一定要勇敢的选择和行动,并在选择行动中背负责任走向自我超越。
      关键词:福勒;逃避;承担;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70-02
      《文静的美国人》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根据自己在越南抗法战争亲身经历而创作的杰出政治小说。虽然小说是以殖民主义的战争为背景,然而格林更加关注的是人在战争下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况,通过对主人公福勒在精神危机中心路历程的转变描写,揭示出了格林关于存在主义方面的思考,格林在这部小说中强调了人类选择和行动的重要性。
      一、局外人的逃离
      福勒是英国驻越的战地记者,对于万事万物他都是一直保持着无所谓的冷漠态度。他只愿以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身份出现在生活中,逃离一切也规避一切。面对战争的黑暗和残酷,他却能够完全用无所谓的态度处之泰然,“手榴弹爆炸在我早已平淡无奇了”。他很了解战争的局势战况,每一次跟新来的人介绍局势背景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像一张唱片翻来覆去的那几句话重复播放,一切都那么枯燥无味。
      作为情人,他和越南舞女凤儿的相处模式一直都是很松散随意的。福勒对凤儿并没有爱情可言,凤只是自己身边的一个玩物,她只要做好“替我做饭做菜,替我烧鸦片烟,温柔可爱地躺下来,供我寻欢作乐”就行,他满足于凤儿若即若离的态度,只要她能够避免自己不要在最后的十年孤零零地生活就够了。对待工作,福勒认为“一个记者的任务就是揭露和记录。”他的人生信条就是“不介入”“不卷入”,他一再申明“政治并不使我感兴趣,我是一个记者,我是没有立场的”。 “我不站在任何一边。我还是报道我的,不管是谁赢。”福勒一直提醒自己不牵连进人世间的那些情况,任凭他们去打斗,任凭他们去残杀,对于他而言,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在信仰方面,福勒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去信奉上帝,那些祭祀占卜都是鬼把戏。他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他觉得死亡远比上帝确切,那些有信仰的人只不过是想通过一个万事不变和永久存在的寓言来给自己壮胆子罢了,但上帝对于他们的一切还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无论是工作、爱情还是宗教,他都早已提不起任何激情,他逃避选择,不愿行动,只希望能够躲避在凤儿和鸦片构建的桃源中来麻醉自己。福勒的自我意识是不完整的,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社会的理想,他的生存如同行尸走肉般显得那么没有意义。
      二、“介入”后的承担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只要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必须要行动,通过自由的选择来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通过自由的行动来获得区别与物的存在意义。福勒不能永远的逃避,因为他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存在着,而“存在对于人的实在来说,就是行动;停止行动,就是不再存在”派尔的出现和一些列行为使得福勒的人生轨迹慢慢发生改变,他终于明白往日自己所谓的“不介入”、“不卷入”只是在自欺欺人,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当福勒和派尔因为汽车抛锚受困于岗楼中,福勒对派尔的那一套从约克·哈丁书本的理论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他反感天真无知的派尔那理想的政治观念,他告诉派尔“他们要有足够的米吃,他们不要去当炮灰。他们希望有那么一天也跟别人一样平等。他们不要我们这些待在他们四周的白皮肤的人告诉他们,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尽管此时他还是再重申自己是没有立场不想介入的,但实质上他的行为已经暴露出他这种无意识的自欺,他的内心明明是充满是怜悯和善良意识的,“但愿他们不必夜晚坐在黑暗里,担惊害怕”
      由于他们的出现,间接的导致了守楼哨兵的伤亡,当福勒听见从岗楼残迹传来的哭泣的声音时候,他对受难者生命的同情整个的占据了他的心“我对那个在黑暗中哭泣的声音是负有责任的……这两个人的死伤是我造成的”。福勒终于忍无可忍,为了避免更多无辜者因为派尔的自以为是和无知盲目而白白牺牲,他彻底的背弃了自己的原则,完全的介入到事件当中,把派尔交给了越南地下党人士。
      他不仅仅在政治立场上有了原则上的行动改变,对待身边的凤儿,他的内心也升起了从未有过的柔情和怜悯。他没有再把凤儿当玩物,而是把她当成弱小的孩子,可人的妹妹了。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工作还是他人,他都有了一种深切的感悟了,他开始从精神的沉睡中苏醒,一步步走出心灵的沙漠。
      三、人必须道德的行动
      (一)行动的必要性
      人不能如同局外人一般始终活在虚无中,人必须为自己建构一个目标来让自己获得生存的意义。就像萨特所言的那样,“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自己的或者体现某种特殊理想的目标,才能体现自己真正是人”福勒终于看清了自己要实现的目标,那就是不能让那么多无辜者白白受难。阴沟里的被误杀的母子、岗楼里死伤的哨兵、舰板上挣扎着逃生的人群、广场上抽搐的躯体这些都刺痛了福勒的心灵,他终于做了一个最不简单的决定,把派尔送上了死亡的路程。
      福勒曾经那么害怕行动,他希望自己的不作为能够为自己和尘世来设置一个绝对安全的屏障,他不希望卷入到任何行动以至于扰乱自己内心的安宁。然而为了那些无辜可怜者,他还是做出了行动,牺牲了自己一直竭力维护的内心宁静。派尔毕竟曾经救过他一命,是自己的恩人和朋友,把派尔交给越共就是在间接的杀害他,他将永远的陷入到不安的愧疚中,永远的置身在心灵的煎熬下。他是那么情愿派尔能够留在美国的家中过着简单美好的生活,可是派尔却偏偏要无知的闯进越南,如果不采取行动控制和消灭他的话,人们就会因为他的错误白白送命。人是通过自己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动来成就自己的,“人是自己造就的,他不是现成的;他通过自己的道德选择造就自己,而且他不能不作出一种道德选择,这就是环境对他的压力。”福勒做出了自己的道德选择,为了殖民地国家无辜的人民背叛派尔。这样的选择太沉重,福勒从此活在了深深地的负罪感中,他不是不知道“介入”后的代价,也不是不了解一旦做出选择后自己要承担的后果,可是他必须要有所行动,因为“人除掉采取行动外没有任何希望,而唯一容许人有生活的就是靠行动。”
      (二)行动中的超越和救赎
      “希望存在于行动的性质本身之中……行动同时也是希望”。在这样一个道德败坏、文明破败的荒诞境遇中,生存显得是那样的空洞和无望,可是人还是需要擎着希望来行动,去不断觉悟和救赎。福勒的选择让我们思考:当个体生命面对残酷的现实的时候,应该去怎么面对?面对人生的困境的时候,我们究竟又应该去承担什么呢?
      存在主义者认为,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关键就在于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对自己存在责任的担负。福勒的内心经历了如何选择的痛苦和绝望,但不管怎么样,最后他还是回归了本真,从一个自我放逐的“精神流浪者”又寻回了自己缺失的精神维度。他的选择让自己作为“单个的人”的人性彰显出来,他已经明白了“从他被投进这个世界的那么一刻起,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不能只是像过去那样只需要单单考虑自己内心的安宁了,因为“当我们说人对自己负责时,我们并不是指他仅仅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而是对所有人负责。”他开始为殖民地国家受苦的人民负责起来,不能再对那些残酷的画面充耳不闻和视而不见了,承受着良心的无奈和痛苦,他终于决定了自己的选择,并也准备承受着随之而来的痛苦。正如萨特所认为的那样,决定我们存在的就是我们自身的选择,而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在这痛苦中,我们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真实和完整的人。
      福勒终于找回了自己,“一个人不多不少就是他的一些列行径”福勒走向觉醒的一系列行径为他的存在确定了价值和意义。通过自身的选择,他超越了荒芜的情境,使自身获得一种存在的本质,完成了作为一个人(Man)而不是一个(Person)的蜕变。他逐渐从对尘世的麻木和冷漠中走向了对人类的爱和信仰,这是他使自己成为英雄的开始。德国生命哲学思潮代表人物鲁道夫.·奥伊肯在其《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一书中曾指出,“人是自然与精神的会和点,人的义务和特权便是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地追求精神生活……人应以行动追求绝对的真、善、美”格林笔下的福勒就是在此追求中终于重新找回那缺失的生活意义,也寻求到了内在的独立的精神生命。
      四、结语
      伊丽莎白·布兹( Eliza-Beth B.Butts)曾赞称格雷厄姆·格林为英国存在主义心理学派小说的作家。的确,格雷厄姆·格林是名副其实的存在主义作家,福勒的成长蜕变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主义崇高伟大的道德和积极进取理想的体现。格林在这部小说中强调了人类行为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类一定要超越自我,强调了我们一定要有确定明确的价值观并且要勇敢的背负我们的责任。小说应该是受过洗礼的,能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发,格林的《文静的美国人》即是这样一篇意味深长的小说。
      
      参考文献:
      [1][英]格雷厄姆·格林.文静的美国人.主万译.译文出版社,2008.
      [2][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译文出版社,2008.
      [3][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出版社, 2005.
      [4][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三联书店,1987.

    相关热词搜索: 逃避 超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