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2011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阅卷实录:2018江西法检考试阅卷

    时间:2019-03-18 03:26:3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江西省从2005年自主命题以来,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这七个作文题如何呢?请先一览:   2005年“脸”(话题作文);   2006年“雨燕减肥”(话题作文);
      2007年①“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②“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二选一)(命题作文);
      2008年“以20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写一封信”(看图作文)(书信体);
      2009年“兽首拍卖”(材料作文)(议论文);
      2010年“找回童年”(命题作文)(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1年“孟子的三乐”(材料作文)(议论文或记叙文)。
      客观公正地说,江西省这七个作文题,命制得都比较好,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更没有出现偏题怪题。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进行命题。一个高考作文题,命制得好不好,不能以专家的评说为准,而应该以学生好不好写,有没有话说,有没有写作的欲望、冲动,能不能写出优秀之作等为准。按照后一个标准论的话,七个命题,的确均是作文的好命题。
      就孟子的“三乐”而言,通俗地说就是,家人、亲情之乐、问心无愧之乐和教育英才之乐。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乐写都可以。
      父母健在、健康,兄弟姐妹无灾、无祸,当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我们中国人是很讲究、很看重亲情、亲缘关系的,家人、亲人的平安健康是一种幸福。就这方面歌颂亲情、友情,赞美孝道、手足情,肯定关心、关爱等,是比较容易立意行文的,也完全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问心无愧,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抱有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议论的话题。社会越前进,物质经济越发达,人似乎越变得冷漠、自私起来了,真是咄咄怪事。这样的作文题是切中时弊的,是值得大家各抒己见的。
      得英才而教,教天下可教之才,变顽童为有为青年……雨露中的禾苗茁壮成长,是人生之幸、人类之幸、国家之幸、社会之幸;是乐事也,是美事也!当然,具体行文时,也可以触及现实的教育体制,比如各地争夺教育资源(师资、生源)等问题。
      总之,这个作文题,以非常浅近的文言文形式出现,选择孟子的思想作为论题材料,反映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三乐”中的第一乐是对亲情的重视,第二乐则隐含对操守的崇尚,第三乐是关注教育话题。“三乐”表现的是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同时“三乐”又有一种鲜明的时代导向,体现了命题者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此命题完全体现了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的鲜明宗旨。此外,这个命题还延续了近几年对文体的鲜明要求,必须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这又反映了命题者近几年来一以贯之的要求,就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该会熟练地运用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文体,能写文体规范、鲜明的文章,能一展自己的才情、才华。
      
      真题回放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例文一
      乐在无愧于天地
      □江西考生
      “至圣先师”孔子曾为我们留下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确,富贵无法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一个人要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唯有无愧于天地,方能坦荡一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被孟子视为“三乐”之一。当你的心胸能坦然地向天地敞开之时,笑看云卷云舒,不亦乐哉。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用不义的手段牟取物质上的肤浅的快乐,而内心却时时在自责、不安中度日,那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的,这样的人生简直是一种煎熬,一种心灵的煎熬,一种良知的煎熬。谨记孔老夫子的告诫吧,顶天立地生活,每日坦然地仰天俯地,即便清贫会折磨你的肉体,也无法驱逐你精神的快乐。因此,乐在无愧于天地。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迎来成功的信念。在斯诺克球坛久负盛名的球员希金斯被曝卷入“赌球”丑闻,曾有被终身禁赛的危险。虽然事实已被澄清,但他的形象却在一些球迷心中轰然倒塌,此次世锦赛上,在被一球迷辱骂时,他安之若素地完成比赛,最终一举夺魁。希金斯声称自己无愧于天地,自己打球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快乐,能为自己找到成功的信念。最终,希金斯让我们目睹了王者归来的风范,也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信念源于无愧于天地的快乐。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坚持自我。“人在做,天在看”,中国首善陈光标如是说。高调捐款使他遭受了一系列劈头而来的“箭镞”,他却依然坚持善行。他表明自己的高调是为了呼吁更多的爱心。因此,他坚持自我,在无愧天地的快乐之中,依然忍受着诟骂与误解。坚持自我的勇气,亦源于无愧于天地的快乐。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光明正大地“追名逐利”。党员干部杨善洲坦坦荡荡地“追名逐利”,“名”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名声,“利”是百姓的利益。他的名利观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高度肯定。无愧于天地的快乐,让他“追名逐利”也能如此坦荡无畏。
      乐在无愧天地,内心浸浴在坦然的快乐之中,把不义之举抛于脑后,构建心中的一方净土。
      坦荡一生。仰望天空,云淡风清;俯视大地,生机勃发。乐在无愧于天地!
      
      评点
      1.本文立论正确。作者从孔子名言入手,明确提出“唯有坦荡一生才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并以为全文的论点。用作论据的事例典型贴切,无论是希金斯的信念,还是陈光标的言行,都非常有说服力。
      2.全文论证充分有力,注意正反说理,有党员干部从始至终坦坦荡荡地“追名逐利”,有中国首善陈光标被误解却无愧坚持,分析透彻,逐层剖析,行文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中心论点突出。
      3.文章语言句式整散结合,形随情变,行文有致,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铿锵悦耳,颇有韵味,变枯燥的说理为文采斐然、激情丰沛的论辩。
      
      例文二
      寓乐于教
      □江西考生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三幸。
      一曰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失意之人皆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知音难觅,明主难逢,固有一定道理,如果少些激愤,多些理智,从伯乐角度去思考,我们发现虽有伯乐之心,但有时候却难得英才。戴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无数,当有人问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填上了“发现学生法拉第”。在他看来,遇见千里马远比化学领域的发现更加艰难。英才难得,得之并教育之,幸事也。南方科技大学在探索高校改革的路上,遭遇政策限制,难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是却有45位优秀学生顶住毕业后可能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的压力参加了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没有这45位英才,南科大将名存实亡,一次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将可能终结。伯乐大幸,南科大大幸,中国教育界大幸。
      二曰教学相长之幸。
      得英才而教育之,师生在共同的领域中必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学相长。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是“新实在论”的提倡者,但后来招收了一个叫维根斯坦的学生,这学生总是不相信他的研究,但这个学生的“异论”总是有依据,罗素在和弟子的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新生”,罗素的哲学观也因此转为“逻辑实证主义”, 维根斯坦后来也成为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思想的碰撞让二人在哲学研究中走得更远,教学相长,罗素大幸,维根斯坦大幸,哲学大幸。
      三曰价值实现之幸。
      天下英才是祖国的希望。培育希望,树栋梁之才,明天和未来均握自己的手中,既是重担,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孔子有三千弟子,得英才七十二,隔代弟子更是无数,孟子就是其中一个,孔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创立了儒学体系,那么他至多只能辉煌一时,一代,正因为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儒家思想才遍地开花,孔子的价值才得以最大化体现,我们才尊称其为“圣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孔子大幸,儒学思想大幸。
      有此三幸,能不乐乎?有此三幸,能不寓乐于教乎?
      
      评点
      本文在发展等级的可取之处有二,首先是语言错落有致,干净有力。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时,都统一采用文言句式,句子短小,表述简洁,避免了行文的罗嗦;在分析论点后,又非常贴切地采用排比句点题,使得论证有力,语势充足。其次文章曲折论证,构思新奇。文章立意并没有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乐也”这个角度直接立意,而是从“幸”这个侧面角度分点进行阐述,在文末点题时,短短的一个反问句将二者自然衔接,将“幸”和“乐”统一起来。该考生构思可谓新奇,创新可谓大胆。
      
      例文三
      论亲情之乐
      □江西考生
      在孟子认为的君子三乐中,我最欣赏“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带来的快乐。亲人的存在是亲情存在的根本。拥有亲人,是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拥有亲情的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亲情之乐,乐在亲情是一份贴心的陪伴。
      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很好,他写给弟弟很多诗词,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人世间美好的祝愿。即便是不能在一起过中秋,却因为亲人的存在,兄弟俩能共望一轮圆月,共祝平安,期待下一次相逢。漫漫人生路,因为有了亲人的注视,有了亲情的陪伴,人们不孤单,不寂寞。
      亲情之乐,乐在亲情是一股前进的动力。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人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在痛苦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父母,最想回到父母身边汲取重新出发的勇气。绘画大师夏加尔也说:“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父母之爱,亲人的期望,往往鼓励着人们勇往直前,走向成功。
      亲情之乐,乐在亲情是一份有意义的付出。
      “施永远比受快乐。”对亲人们的付出带来的快乐是加倍的,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带来的遗憾却是永久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回到家乡时写下《无家别》,写一个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这种无家可别的悲哀,痛入骨髓,恐怕直到生命消亡的那一天才会终止。
      只有亲人存在,人们的爱才能落到实处,人们的付出才有意义。一个人,无论多大年纪,如果父母不在了,便沦落为孤儿,在这世间再没有切实的依靠。
      亲人存在,人们才拥有亲情。因亲人存在而产生的亲情之乐,是人间至乐。
      
      评点
      文章以观点给人启发,论证多样而被评为49分。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行文,先展示“亲情之乐”这一中心观点,后将之具体化为三个小论点,分别从亲情是一份贴心的陪伴,亲情是一股前进的动力,亲情是一份有意义的付出论证观点的合理性。三个论点透过了现象,揭示了亲情之乐的本质和缘由,论证深刻,给人启发,让人深思。其次文章大量采用中外名人故事作为论据,又在其中大量穿插名人名言,如引用了苏轼的名言,司马迁的名言,绘画大师夏加尔的名言,充实的论据使得文章内容既充实,又有文采。不足的是文章标题过于宽泛,和材料写作要求连接不紧。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阅卷 作文 江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