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课文素材《报任安书》一材多用 报任安书(节选)课文

    时间:2019-03-14 03:26: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备考方略]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少成多,积铢累寸,积善成德,学问贵在一个“积”字,对于作文写作而言,厚积方可薄发。“胸藏万汇”,方可吞吐翕张。作文素材,可以从生活中来,可以从阅读中来,可以从课本中来。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就是一座丰富的写作素材库,司马迁是一个被人广泛运用的经典人物素材,但是联系其创作的《报任安书》,可以对语文课本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从整理情节点、发现语言点和多角度提炼思想点对这一写作素材进行拓展。具体内容展示如下――
      情节点: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人生坎坷经历;司马迁面对绝境选择“隐忍苟活”而不是一死谢世;李斯、韩信、周勃等成功者遭遇的挫折;文王、仲尼、屈原、左丘明等人在困境中成就伟业的动人事迹……
      语言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思想点:大丈夫志在千里,当忍辱负重,执著前行;面对挫折,勇敢面对,追求人生的价值;逆境出人才;自古雄才多磨难;官场失意的司马迁却为后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史记》,可见,人生道路上,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一扇通往光明的窗,所以,不要为已倒的奶瓶哭泣,抬起头来,去寻找新的更可口的食源;人生不仅要“立功”,还要“立德”“立言”;面对人生的转折点,要抓住机会……[素材展示]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20岁时,开始从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考察风俗,采集传说,积累写作素材。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一书。后来因替李陵叛变一事辩护,获罪下狱,接受宫刑。他出狱后,担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的撰写工作,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少年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的治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他曾向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19岁成为补博士子弟。20岁开始游历生活,到过会稽,访寻夏禹的遗迹;到过淮阴,探访韩信的故乡;到过丰沛,考察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子的故乡……游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司马迁父亲病危时,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我死了之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父亲的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知道自己要用双肩扛起父亲毕生未竞的事业。太初元年,司马迁以太史令的身份,会同二十多人,通力合作,反复计算,改革历法,完成了著名的《太阴历》。天汉二年,李陵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为其辩护:“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投入监狱,并处以腐刑。
      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并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人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于是忍辱负重,终于以惊人的毅力,在六年的囚禁生活中,完成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多元解说]
      方向一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话题解说
      遭遇挫折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难以避免的,对于司马迁而言,他所遭遇的挫折,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所以从遭遇挫折的角度,司马迁没有放大人生的痛苦,而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隐忍苟活”。他正确看待人生的挫折,化痛苦为力量,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写作这个话题,要围绕“遭遇挫折”后不要“放大痛苦”立意,以司马迁遭遇“腐刑”仍保持正常心态作为实例加以论证。
      素材运用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寂寥的街头,你是否为生活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是面对人生种种挫折与失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在遭遇挫折时,勇敢面对,不要轻易放大痛苦,只有如此,才能快意人生。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遭遇挫折而没有放大痛苦。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宫刑,生,则遭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临终前对自己谆谆重托的父亲,他遭遇的挫折,足以让内心痛苦郁结,摧垮人的意志,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微臣,站立成为一个为民族书写历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方向二转折
      话题解说
      “转折”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发生方向性的变化”,转折对于一个人来说,一定是使这个人的人生方向和道路发生本质性变化,因此面对话题“转折”,我们联想到司马迁,可以看到他的人生有几次转折:其一是父亲去世前的重托,使他的人生发生转折,他注定要成为一名史官,克绍箕裘;其二是为李陵辩护,接受宫刑,失去男人的尊严;其三是完成《史记》,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史官,变成名垂青史的伟人。围绕着司马迁人生的几次重大转折,我们可以从“转折使人生变得精彩”来立论,以司马迁作为素材,写出精彩作文。
      素材运用
      雄浑壮美的风景是黄河的百丈九折,是密林的神秘莫测,是山峰的奇伟跌宕,这些都是转折造就的,而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带来的惊喜与顿悟,也是转折妙处的最好体现。
      如同奇峰秀景,有转折的人生是精彩的,转折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更有对意志、生命力和对真理认知的考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是由无数个转折谱写而成的,中华五千年的许多英魂,都是由无数转折造就的。
      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如椽大笔走来,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的沧桑与苦痛,他轻轻耳语:“是转折赐予了我勇气。”难道那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屈辱竟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不,留下了,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明白了,如若没有人生的转折,司马迁恐怕还不知道自己修史的决心有如此之大,毅力有如此之强,是转折赐予了司马 迁以执著。
      转折是如此神奇。
      方向三选择
      话题解说
      “选择”指的是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挑选。既然有选择,就要进行判断和考虑,选择的对象、方法不一样,结果必然不同。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的人能够把握住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于是人生由此变得灿烂辉煌,事业取得成功;如果面对各种诱惑,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那么你的人生就会走入歧途。所以应围绕“选择什么”“为什么要选择”“如何选择”“选择的结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对于司马迁这一素材,可以围绕司马迁在遭遇宫刑之后,面临“生还是死”的两难选择,选择生――必须忍受奇耻大辱,选择死――可以解脱但是无法完成父亲临终前的重托;选择继续写《史记》,难;选择放弃生命,易。所以根据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获罪后的“生与死”的选择――坚持完成《史记》和放弃活着的权利的选择,可以写一篇不错的文章。
      素材运用
      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这个世界生存,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选择的考验。一个人成长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我的脑海里走出一位头发花白而嗓音沙哑的老人,这是谁呀?司马迁。他不过是替李陵说了一句公道话,不料触怒了汉武帝,挨了一刀子。面对此等奇耻大辱,他在《报任安书》中说:“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上父母之丘墓乎?”“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想到了死,一了百了,但他又想到了老父亲的临终遗言。终于,他选择了“隐忍苟活”,目的是写出一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
      司马迁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给那些稍微遇到挫折就“临清流而赴死”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方向四解读自我与成功
      话题解说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表面上看起来,每个人对自己是最熟悉的,但是,许多人缺乏对自己的解剖,并不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也不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更不知道在面临人生巨大变故时,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解读,这样就导致许多人一生碌碌无为,远离成功。只有那些对自身有着清醒认识的人,才会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善于解读自我,为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达到事业成功的顶峰。可以从司马迁对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把他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表达出来。
      素材运用
      自我认识是一种对自己内心和灵魂进行解剖的过程,更是一个痛苦的自我关照和反思的过程。内心澄澈如水,则会如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苟活于世,只能遭人耻笑。与他相似,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胖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忍受耳聋的折磨过着艰难的生活,但他们都明白自己的需要,都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们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解剖,最终都取得了成功,深受后人敬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凡是伟大的人都有一颗善于自我解剖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排除外界的干扰,执著一念,成就人生。不论世易事异,他们都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顽强拼搏,特别是司马迁,在遭遇宫刑之后,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忍耐和坚持,明白自己要完成父亲的遗志,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要让自己的死重于“泰山”。所以他不抛弃,不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在个人的自我认识中,走向了成功的顶峰,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方向五镜子
      话题解说
      唐太宗有一段对镜子的精彩论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司马迁就是一面镜子,一面可以折射出人性光芒的镜子,从司马迁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何面对逆境,面对挫折;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如何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面对朋友陷入危难,敢于仗义执言;面对奸臣当道,如何做一个“贤人”;面对历史,如何秉公直言,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所以以司马迁为写作素材,可以写出一篇以“镜子”为题目的好文章。
      素材运用
      一个冷清、幽深的囚房,墙上的窗户斜射进几缕惨淡的光,一个无奈而沉重的声音,低低地说:“我,接受,腐刑。”抬起头来,两行清泪从脸颊滑落。他就是司马迁,他用自己的选择,为后人树立了一面镜子。
      是的,司马迁是一面镜,一面可以折射历史的镜,照出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武的人生沧桑,照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们称颂着司马迁这样的镜,清澈透明,一览无余。在这样的镜面前,每个人都可以照出灵魂下的“小”来,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污秽龌龊之处。
      可是还有一句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如此,人如此,镜亦如此。
      司马迁作为一面镜子,是不幸的,而更不幸的是他的君主,亲手毁了这面明镜,却让昏镜当道,人问惨剧不断。
      所以,如果我要买镜,一定要挑一面特制的镜:一面光亮如洗,可察毫末;一面昏暗沉寂,模糊朦胧。用特制的镜,照人,照世,照史,既不会让目光被瑕疵纠缠,也不会让失误遁形于昏暗,终会照出一个明媚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课文 素材 报任安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