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崇高形象记心间,怀念鲁迅到永远]语文长江怀念鲁迅先生

    时间:2019-02-06 03:23: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阅读导航】   我们发现那些批判性、匕首式、战斗性的革命文章大多数只不过是鲁迅先生的“游戏文章”。在百度里地毯式搜索后,终于找出了这个不一样的鲁迅――潇洒、轻松、生活化的神情气度。我们需要了解很久以来被符号化了的鲁迅。当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鲁迅,人间的鲁迅后,我们会更为崇敬。
      
      【鲁迅精品】
      墨淡而情浓,严正而通达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到了之后,他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抄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6卷,有删节)
      【品读】
      这篇文笔简约凝重,墨淡而情浓的记人散文,开篇点出写作缘由,奠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作者选取典型的材料片段展开回忆,从新文化建设的历史高度对刘半农的一生作了严正而通达的评价,既突出了刘半农的贡献和建树,又凸显出他性格的变化,从而深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的赞誉和痛惜之情,也有力地捍卫了新文化运动。
      【思考】
      1.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鲁迅针对那些人们批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2.结合文章,说说文章末尾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作家看鲁迅】
      真实的、世故的、智慧的鲁迅
      鲁迅的生活智慧
      孔庆东
      鲁迅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调、生活智慧的人。
      他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他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他的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薪水、讲课费、稿费。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大洋。一块大洋购买基本生活品的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一块人民币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很看重他的300大洋。后来,他离开了官场,也离开了大学,由广东到上海。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给他干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有人不理解鲁迅的做法,说鲁迅为什么拿着国民党政府的钱,还要骂国民党。在鲁迅看来,钱是该拿的,但骂也是该骂的。跑到外国去,在帝国主义的大旗下面骂中国,那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就在国内以笔作枪,贬恶扬善,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豪杰。
      鲁迅曾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可见,鲁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当然也值得尊敬,我们应该帮助这样的“有志”青年。但是不要把二者绝然分开,一味追求理想,不顾生活实际,那就可能成为“幼稚”青年了。
      他在生活中的智慧,使他在思想上、在文章里都明察秋毫。所以,他知道如何应付不同的场面。比如他说如何听高人讲话:“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做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小杂感》)
      这是世故,但这世故背后是对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冷嘲。他也有直率的时候,比如日本请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礼,他拒绝逢场作戏。他说:“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个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记者纠缠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非常为难了。”鲁迅答道:“如果我答应您,我就非常为难了。”智慧不一定都是圆融婉转的,有时候也表现为斩钉截铁的果断。
      那么,鲁迅的世故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的世故呢?他的好友许寿棠说:“有人以为鲁迅长于世故,却又有人以为他不通世故,其实都不尽然,只是与时宜不合罢了。”
      (选自《心理世界》,有删节)
      【品读】
      鲁迅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就只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新民民主义论》)。但通过孔庆东这篇文章,我们走近了鲁迅的日常生活,认识了一个真实的鲁迅,一个战斗的鲁迅,一个智慧的鲁迅。
      【思考】
      3.鲁迅先生的生活智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地概括一下。
      4.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你的“生活智慧”。
      【作家看鲁迅】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
      人间鲁迅
      林贤治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唯以他的人格和思想,招引了大群的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进行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辉煌的战绩。他所获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之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体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辛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有生命的活力。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不能为他增添或者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地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将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选自《人间鲁迅》)
      【品读】
      鲁迅之所以是巨人,是因为他具有伟大的人格和深刻的思想;具有坚韧的战斗精神;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因此他为世人所景仰。此文同时指出,人们为他开纪念会,刻石雕,树铜像,无可厚非,但不能把他像宙斯一样神化,从而对他进行“宗教式的膜拜”。因为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
      【思考】
      5.文章开篇说:“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鲁迅就是诞生其间的巨人。请问那个“大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6.作者认为,如果“世间的纪念物”只是对鲁迅先生“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我们什么都不需要”。你认为我们需要鲁迅先生的什么呢?
      
      【参考答案】
      1.文中评述十年前的刘半农,针对那时人们对他的批评,鲁迅承认的确有浅的一面,但鲁迅所说的“浅”,绝非有些人攻击半农的“浅”。这里用“一条清溪”比喻,由此赞赏了半农的坦诚、真率的品格,虽然浅,却浅得清澈,也是对那些社会的“烂泥”的顺势一击。而且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2.“喷火”一句是针对当时的时事而言,阵垒分明,一方面坚决地肯定了刘半农人生的主流。另一方面也不给对手拿刘半农作文章以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可乘之机。这些话意蕴深沉,表现了鲁迅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悍卫新文化运动的原则立场和对朋友真诚深挚的感情。由此,我们仍然可以感到鲁迅记人的文章中也有着杂文那投枪、匕首的影子。锋利且老辣。3.鲁迅先生的生活智慧体现在如下两方面:(1)清醒的金钱观。他认为金钱是维持人们生存的最基础需要,所以重视钱。(2)懂得生存哲学。该敷衍的时候也得敷衍,该世故的时候也要世故。4.开放性题目,能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5.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有着所谓“东方文明”笼罩下的数千年的僵尸政治统治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专制的、强暴的、虚伪的、保守和蒙昧的时代。6.略。

    相关热词搜索: 鲁迅 心间 崇高 怀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