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什么意思

    时间:2019-01-20 03:30: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当代诗歌在品读与教学上都是比较困难,当代诗歌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诵读与词句分析上,而应该从了解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入手,深入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要了解当代思潮和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影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会当代诗歌,教学方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当代诗歌 诗人 历史 文革 现代思潮 表现手法
      
      在品读诗歌时,很多学生觉得古典诗歌不容易读懂,其实古典诗歌的难点主要还在于语言,其意境和主题大多还是显性的,而当代诗背景复杂,意象朦胧,情感与思想艰深晦涩,尽管语言上不具难度,但要读懂却很困难,尤其是形成于文革中和文革后的诗歌。各地课本和读本中所选的诗歌大多还属当代诗中意象比较明朗的作品,但即便如此,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当代诗,从而进一步理解整个当代诗歌,还比较困难。不要说学生不能读懂,很多老师也不喜欢甚至也读不懂当代诗。朱光潜在《谈谈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学文学的人们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不合口味的作品一概藐视。”更由于诗人中较多有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如海子、顾城等,于是经常听有人对诗人有这样一句评价:“诗人是神经病。”对于一个不懂诗歌的人,也许可以这样随便说说,但作为教师,这样说就不单是对未知事物的“藐视”,简直是粗暴的“无知”了。这样不仅无助于学生理解当代诗歌,也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简单肤浅又粗暴的态度。
      当代诗的教学,如果仅停留在对诗歌词句进行朗读分析,是不能从根本上理解诗歌的,更不能进一步理解整个当代诗歌。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到,要想理解当代诗歌,先要理解诗人,要想理解当代诗,还要试着去做一个诗人,当一回诗人,这样做了,教学就能事半功倍,即使教师没有去分析诗句,学生们也自能解得其中的“味”。
      
      一、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着重了解文革及其前后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时代的客观原因,诗人的思想,随着政治的变化,经历了许多次的大起大落。当代诗人中,有经历新旧时代交替的,有经历政治磨难的,更有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历史浩劫的。每一次的政治运动,都深深触及刺痛了诗人的“灵魂”。文革是一个失去理性的时代,是思想的炼狱,诗人们无论从生活还是从思想,从肉体到灵魂在这个炼狱中都经历了一场空前“运动”。年青的诗人们曾经怀着满腔热情,怀着一颗炽热甚至是狂热的心,去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锻炼自己,想用自己的一双手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甚至是生命。然而,历史的发展演变却使他们渐渐感到了茫然与失望,文革后期,他们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于是他们开始冷静,开始反思他们走过的路,于是,当回头再看社会再看历史,他们所看到的只是扭曲的人性,专制的文化,强权的政治,落后的经济……混乱的社会,他们不免从内心产生了对信仰对社会对人的怀疑,使得文革以后的诗作充满理性的反思。在颠倒黑白的世界中,他们清醒了,他们知道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他们却感到“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多少年来的封闭,让他们只能看到重重叠叠的山,他们多想成为一个走出崇山峻岭的“山民”啊,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感到的是“你看我时很远”……由于这段历史在中学里教材涉及的很少,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很难体会了,这直接影响到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就是许多70后、80后也未必了解那段历史,至于以后,渐行渐远的历史对学生理解当代诗是最大的障碍。尽管诗歌浅近的语言能让人一目了然,而基于那些历史的深层次的内涵却可能一无所知,因此,多了解新中国的历史,尤其是经济和政治上的起伏,多给学生看一些介绍建国后历史的电视片,看一些文革题材的影片等。可以直观的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特别提一下作为新诗潮代表人物的海子,文革对于仍是少年的他来说,也许有着贫困的的切肤之痛,却未必有思想的切肤之痛,他并不是文革这场运动的直接受害者,但他却是文革这列火车惯性的直接受害者。任何思想都不是孤立的,不会有断层。不了解海子的生平就他的某些诗篇来论其人,易将海子理解为一个固守穷困,不接受现代文明的一个偏狭的乡村诗人。而事实是,海子是一个才子,1979年15岁的他就考人北京大学法律系,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教的恰恰是当时最时髦的控制论、系统论和美学。短短的一生,创作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海子的诗歌中大量写农村生活内容,但这不表明对现代文明的摒弃,只是因为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生活有着割合不去的情结,
      “他曾自认为,关于乡村,他至少可以写作15年”。(西川《怀念》)。他自杀于1989年3月,那曾经是一个经济冲突、文化冲突、思想冲突都很“纠结”的年代,因此解读海子的悲剧,同样要上溯到文革那个时代。对于他,仅仅想通过反复诵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去理解他的诗歌,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一定是肤浅的,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二、深入体会理解诗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及其理想化的精神境界
      
      真正的诗人,是高尚的人;一个投机钻营的政客,也许能写出几首诗来,但是是不能称其为诗人的。政客与文学家从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人,文学家需要的是真,政客则需要伪,两者是矛盾的。屈原,是一个诗人,他哪怕“愁苦终穷”也会“董道不豫”;陶渊明是一个的诗人,宁愿“采菊东篱下”,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杜甫是一个诗人,才能从内心喊出:只要能“得广厦千万间”,庇得天下寒士俱欢颜,自己“茅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绝唱。对今天我们这些自认为充满理性,一切唯利唯名是图的“明白人”来看,诗人的做法当然不免太“傻”,太“神经”了。就诗人的态度而言,不要认为诗人是一个极端主义者,诗人大多数都只是理想主义者。谈到海子时,西川这样说“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
      (西川《怀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子是幸福的!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他自杀前的两个月,在此前1986年他曾经有过一次自杀的念头,可见89年3月这一次也不是临时起意。一个自己内心已经打算要死的,却将他所有的祝福都给了他周围的人,甚至是陌生人,这难道不让人感动吗。他虽然明知自己不能从这个世界获得快乐,但他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尘世获得幸福”,哪怕是一个陌生的人。其实所谓诗人的独特思维,就是诗人不媚俗,不为他人的评述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更不会为一己私利而背弃做人的准则。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受了文革磨难的舒婷为什么还要祖国而歌,被太阳晒黑了的梁小斌为什么还要为劳动而歌了……诗人的心中永远有一个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这个境界不是高高在上的虚幻的仙境,也不是处在尘世边缘的“世外桃源”,那是一 个人人平等,只有真善美,思想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诗人的一生都在为之奋斗,如果现实的人生寻找不到这样的世界,有些人宁愿选择离开。因此,诗人永远是一个为建立自己理想化的世界、为自己的心声呐喊、为百姓的利益呼吁的上下求索的大写的“人”。
      
      三、了解现代思潮与现代生活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涌进了东方这个封闭了多年土地。虽然中国曾经是一处思想艺术的沃土,但多少年来的封闭,使得这块土地渐渐地失去了活力,日趋贫瘠。改革开放无疑将一股春风带进了中国,人们开始接触现代艺术,虽然在当时的现代艺术带有很大的模仿性,某些行为艺术展还引起过风波,但毕竟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因为人们已经开始试着尝试用更新的手法来表现思想与生活了。在八十年代曾经有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社科热”,人们对现代哲学表现了空前的热情,诸如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等,进入了人们的思想。在文学方面,封闭了许多年,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第一次知道了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黑色幽默等西方现代文学流派。前者影响了当时一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为其创作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后者则直接影响了文学的创作手法。当然,任何思潮的产生总不是孤立的,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与艺术大行其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终于从封闭的大山中走了出来,人们终于看到了海之苍茫与浩淼,现代思想与现代的生活,冲击着每一个见到了大海的“山民”,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不断提高,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却又由于多年来经济落后的原因,使得人们处于追求物质与追求精神交困中。对物欲的追求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放弃了精神,而精神的富有者,又不得不面对贫寒的生活,这种矛盾与焦虑,再加上对当时社会上许多不良现象不满,直接导致诗歌内容的表达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使得诗歌似乎变得晦涩难懂。但是不管如何,诗歌总是当时生活情感的反映,在每一首诗歌中,我们总能找到那一个特定创作时间的生活的印迹。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多地对每首诗歌内容多作生活背景的介绍,这样能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时代的特定生活,进而真正理解诗歌。
      
      四、了解当代诗歌中“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当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与风格是各具特色的。上面说过,由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的,当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具有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再加上本土作家个人的探索,诗歌风格流派众多。但是,对于传统的诗歌教学来说,我们一直习惯于“两分法”,即将中国文学划分为“浪漫主义”和
      “现实主义”,这两种风格的诗是容易懂的,因为叙事会条理清楚,抒情会直白无余,但在这样长期的教学下所产生的结果是:读得懂的即是好诗,读不懂的当然会得到“这是什么东西”这样一句粗暴的评价。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和各种资讯快餐,连传统经典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小说也读得越来越少了,至于侧重“表现”的现代派小说读得更少了。关注也能看懂获奥斯卡奖的影片,却不关心也不一定能读懂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这倒底是文学在倒退还是我们的欣赏能力的滞后呢?在表现手法上,只知道记叙抒情议论说明和比喻借代象征,只能理解单一的抒情叙事法则,无法理解各种超越现实的意象与表现手法,不能在时空中任意邀游,不能将当代诗歌跳跃的句法结构整台为为自己所能理解的句法结构,因此当然无法对诗歌作深层次解构与解读。比如对波德莱尔的“化丑为美”表现手法不理解,不懂意识流,对诗人跳跃的语言感到茫然……很多人似乎都知道舒婷的诗是“朦胧诗”,而这个名词恰恰是‘由于当时的一批“传统的”
      “资深”的评论家和文学家不能理解“现代诗”,才会自露其丑地给某些当代诗这样一个可笑的“朦胧诗”称谓。因此,如果要深入了解“朦胧诗”(不仿再这么说吧),还需要引导学生,读一些现代派的文学作品,以了解多种创作手法,再也不能封闭守于传统的理论与手法中了。
      总之,欣赏当代诗歌尤其是当代诗歌中的现代主义诗歌时,需要欣赏者的主动介人,欣赏者如果只是作为旁观者从远处观照,是不能真正深入理解诗歌的。因此,在学习当代诗歌时,老师和学生都尝试着做一回当代诗人吧。

    相关热词搜索: 中味 作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