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31 03:30: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引言】   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模式来指导语文的课改,提升老师的教研能力,营造教研氛围,我校开展了百人百课的教研活动,希望能从老师们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课改的理想效果。我和本科组的戴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执教《小石潭记》第二课时,以期探讨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我用三个主问题贯穿整堂课,让学生有的放矢,明确目标后再自主学习。把课堂的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展示交流——学生质疑老师点拨上,让学生一步步领悟文章文字之妙、情感之深。
      【课堂实录】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师:平凡的小石潭因为柳宗元的到来而名传千古,那么到底它美在何处,柳宗元又是怎样展现它的美呢?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看到学案,齐读学习目标。
      生(齐读):第一,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二,能初步赏析文章写景的方法。第三,体会作者孤清寂寞的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的题目,时间为10分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二题,你们不仅要回答写了什么景物及其特点,还要回答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自主阅读文章,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二、合作讨论,品析写景方法
      师:自主学习时间到了,相信有部分同学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遇到了困难,下面我再给大家10分钟,请各文科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出最佳答案,并记录在学案上。
      (学生围在一起讨论激烈,师适时到每个小组听取讨论并指导)
      师:好,讨论时间到此为止,很多小组都已经做好展示的准备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一题,请大家齐读题目。
      生: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试着用概括段意法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师:第六组举手最快,下面有请他们的代表巫珊瑜同学来给大家展示。
      生:我们组根据题目中提示的概括段意得出的文章写作思路是第一段为发现小潭,第二段写看到潭中的景物,第三段写潭的源流,第四段写潭中凄清的气氛,第五段写同游的人。
      师:非常好,在审题时既抓住了方法要点,回答时也要言不烦。那么从这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呢?
      生(齐说):空间顺序、游踪顺序……
      师:有同学说是空间顺序,对吗?
      生:不对,空间顺序是介绍一个东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之类的,而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很明显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
      师: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题,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发现了小石潭哪些的景物,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生:“闻水声,如鸣佩环”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声非常地清脆悦耳。“水尤清冽”写出了水非常的清凉。
      师:这两句写水的句子在角度上有何不同?
      生:前一句是听觉,后一句是视觉和触觉,作者肯定是用手去触摸过才知道它格外凉的。
      师:大家可以再进一步想想,这水是因为拍打在什么上面才会发出这清脆的声音?
      生:石头,作者实写水声,其实还虚写水底有许多石头。
      生:其实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一句就直接告诉读者水底的石头多姿多彩、奇形怪状。
      生:我补充赏析这一句,这句先从整体写石头,而且整个底只有一块石头,也说明这个石潭确实很小,另外又从局部来写石头的形状,这种手法叫点面结合。
      师:看来你课前预习功课做得非常好,值得表扬。
      生:我赏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鱼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动,“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师:大家再进一步想想,作者写鱼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什么?
      生:是为了突出水的清澈,
      师:这种手法叫做……
      生:侧面烘托。
      生:我赏析的是“似与游者相乐”这一句,这一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鱼和游人共乐的情景。
      生:第三段“斗折蛇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源流的曲折蜿蜒之感。“其岸势犬牙差互”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岸的参差不齐。
      师:刚刚大家分析了小石潭的水清、石奇、鱼跃、源流的曲折蜿蜒,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
      生:树算不算?
      师:为什么不算呢,它也是构成小石潭风景的一部分啊。哪位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一句。
      师:没人举手,看来这确实有点难,今天老师给大家做个示范,请大家听听感觉如何。站在小石潭边,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挺拔青翠的树,它的树干树枝上缠绕着翠绿的藤蔓,严严实实,仿佛一丝阳光也无法漏进去,一阵风吹来,下垂的藤蔓枝条随风起舞,仿若少女在风中奔跑的舞裙。希望大家尽情发挥你的想象,营造出一幅更美的画面。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第四段“四面竹树环合”也在写树,这两句不都是写树很多的句子吗,为什么不放在一起呢?
      生:前面的树是在作者快乐的时候写的树,而且它在动,后面的树静静地立在那,营造的是幽深冷寂的气氛,带给作者的是凄凉之感,当然不能放在一起。
      三、质疑点拨,分析感情
      师: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生:作者是先乐后忧。一二段为乐,第三段过度,第四段为忧。
      师:哪位同学先来给我们具体分析作者的“乐”?
      生:第一段听到清脆的水声而心生乐。第二段“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作者看到游鱼的快乐。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我并不认为写出了鱼的快乐,相反,我觉得这好像在写作者没有什么依靠而有淡淡的忧郁在里面。
      师:大家怎么看待这一句。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鱼的快乐正在于它的自由自在,“无所依”正是写出了没有什么东西阻挡鱼的游玩而快活。
      师:这一段确实直接写了作者的快乐,至于“无所依”是否能理解为作者的忧郁,我们待会再来解答。下面哪位同学来分析作者是怎样由乐转到忧的。
      生:第三段虽然没有明确写忧,但从“明灭可见”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担心。第四段“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方面实写环境的冷清,另一方面,这样冷清的环境很容易勾起作者想到自己被贬的身世而忧愁。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个一乐一忧,哪个为主要的,怎么理解。
      师:问的非常好,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哪位同学来发表看法。
      生:很明显乐是主要的,作者用两处直接详写乐,而一处写忧。写乐的字数多余写忧的字数。
      师:这样理解对不对呢?
      生:我不赞同,作者那是在以乐写忧。他是为了排遣心中被贬的忧愁才来寻乐,这种欢乐是暂时的,你没看到,他一坐到潭上,那短暂的快乐就消失了,心中的忧愁又出来了。如果一个人心中快乐占大多数的话,根本就不会写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文字。
      师:分析得太好了了。(掌声)这样一分析我们也解答了前面提出“无所依”确实有作者淡淡的忧愁在里面。
      师:这篇文章我们要分析的三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遇到哪些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
      生:老师,我觉得第四段的“寂寥无人”和第五段出现这么多同游者相矛盾,这怎么理解?
      生:这“寂寥无人”可以理解为没有当地人去,而且作者在前面不是说到“伐竹取道”,说明这以前没有人去啊。
      生:这“寂寥无人”也可以理解为后面写的同游者不是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能走进他的心中帮他排遣寂寞。
      师:两位同学都分析的有道理,还有问题吗?
      生: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删去。
      生:不可以,这是游记散文的一种格式,记录同游的人。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我代第一组问大家一个问题,第一段可不可以删去“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生:这么好的句子为什么要删,这一句也交代了作者游览小潭的缘由,就是那水声吸引作者去看的嘛。
      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这篇文章,下面请同学们归纳这篇游记散文的写景方法在学案上。
      (生很准确地写到比喻、动静结合、侧面烘托、视觉、触觉、听觉)
      师:请同学们运用其中的一两种方法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写出你心中的春景,下课!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二中)

    相关热词搜索: 小石 教学实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