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方法_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和谐”

    时间:2019-05-28 03:32: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作为语言类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的教学更应体现这一点。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教学的良性改变并不是很大。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习惯性思维依然存在,再加上语文学习收效缓慢的特点,语文依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思考,笔者认为,应当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做到教师、文本、学生三位一体,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做到语文课堂教学“三和谐”。
       一、师生角色和谐
       1.师生都应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都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要求语文教师由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其实,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但是,教师的主体作用不能表现为“一言堂”、自问自答,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一潭死水,无生机可言。教师的主体性要表现在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在与学生的教学交往中发挥引导作用方面,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方面。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的参与上。只要教与学相互促进,课堂活动就会和谐有效。
       2.教师要当好和谐课堂氛围的掌控者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严格地说,是教师营造的。丰富的学识,幽默的谈吐,机智的应变等等都是对一个语文教师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当教师为一件事、一句话重复再三,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厌倦,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挫。在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曾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说“是不是”大概有四五十次之多。有一次上课时,笔者的手在不停地挥动,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你看老师的手!”这些不良的教学习惯,久之就会造成学生的厌烦,也谈不上提高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能够掌控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学生不会,站在那儿笑,笔者乘机说:“你笑得真甜!”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语文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在教授《项羽之死》的时候,要求学生想象项羽渡过乌江之后的情景并用文字表述,学生的讨论热烈,氛围和谐。
       二、课堂情感和谐
       曾听得一位同人说过,有位语文教师在上《声声慢》的时候,将班上的学生上哭了。在佩服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之余,笔者也为这些学生的情感所感动、感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只有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才能实现情知交融,升华情感内涵,使语文课堂活动趋于和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许多社会价值观念渗透到学生家庭、甚至学校,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学生情感冷漠,没有同情心,对文本难以达到感情的共鸣。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语文教师要做好情感的导向
       语文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他的情绪情感往往感染着学生的情绪情感,因此,教师首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语文教师也是文本信息的传递者,所以,要能够挖掘文本中的情感信息。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以入情。”文章都是有情感的,语文学科更具浓厚的文情诗意特点,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地。在教授《祝福》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查找资料,了解旧时代农村妇女的思想状况、生活方式,对于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悲剧命运给予深刻的同情,再加上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更增加了这种情感体验,因此,教学时,学生也都对祥林嫂的命运欷歔不已。
       2.融情于文本,让情感升华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韵味。语文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与文字共舞,让精神欢歌,让心灵得到愉悦。
       只有让学生对课文情感因素达到真实的体验,才能达到教师、文本、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和谐的、有效的,也才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三、课堂对话和谐
       “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因此,对话的和谐就是课堂活动的和谐。但是,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对话的形式虽然很多,课堂交流也你一言我一语,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这些对话实际上解决了多少真正的问题呢?有些对话游离到了课堂教学之外,甚至变成了人身攻击。解决的方法是:
       1.师生应平等对话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权威变成课堂的主导,要尊重学生,要在师生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流。要改变学生怕老师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差异,弄清每一位学生学情,尊重学生人格。只有在平等基础上,学生才愿意交流,才能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师生之间要做到心灵沟通
       有些语文课堂看似热闹,你一言我一语,学生交流得不亦乐乎,但只要留心去看,有几种现象:要不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要不教师连续发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要不教师指名,学生短促回答,教师补充等。如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都没有去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没去认真思考分析,更没有自己的东西生成,把“思维的碰撞”简单化为“嘴皮子的碰撞”。其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正心灵沟通,是一个认真倾听、分析、比较、研读并最后决定是认同还是排斥的一系列连续、复杂的活动过程。师生之间做到心灵的沟通,语文课堂的对话交流才算完成。
       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无课”是课的最高境界,是追求课的“自然”。轻松和谐课堂氛围,平等友爱、充满赞赏和尊重的学习环境才会使学生学得生机勃勃,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德县实验中学(242200)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要做到 语文 和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