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从养蚕衍生到对生命教育的思考|衍生思考

    时间:2019-05-28 03:28: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引发思考的案例:在经历了与学生一起养蚕的行动后,动物的生命周期最后一课《蚕宝宝变了新模样》也进入教学。我取出一盒蚕茧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今天我们要破开蚕茧来观察里面的蛹”,故意将“破开”两个字说得很响。
      学生刚习惯性地说“好”,马上又诧异地发出惊叹——啊!这声音里分明表示了学生的难以想象的意思,怎么可以将这么好、这么辛苦养出来的蚕茧破开呢?
      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了抗议……
      在学生的惊叫和惊叹声中,我妥协于孩子们的各种方法,蚕蛹的观察实验顺利完成。
      下课了,学生虽然不停地向我讨要蚕茧,但13个被剪开的蚕茧都被学生用粘胶纸封好后如数回到我的手中,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一堂科学课换来学生的爱心,真好!
      学生的这种对蚕的呵护和珍爱,来源于一起养蚕的过程中建立的对小动物的喜爱,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从科学学科和生活实际这些现象中折射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我们对生命态度的思考,对生命教育的思考。事实上,这早就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珍爱生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也明确提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这与自然常识教育相比,在对待大自然生命世界的态度、意识上的要求更高了,目标也更明确了。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共同商讨在科学教育上采取有效的策略,以科学课堂中所遇到的相关的珍爱生命的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珍爱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
      一、适合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一方面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也就是说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教科版“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当然适合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一草一木,虫鱼鸟兽,伴随他们童年生活。科学课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花草树木的认识过渡到对植物界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兴趣,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从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版《科学》(3—6年级)教材内容安排来看,总共32个单元中,有12个单元直接涉及生命教育,占总量的37.5%,如《动物》《植物》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是隐性的生命教育内容渗透在其他的单元中,如《声音》单元中对耳朵的结构分析,《天气》单元中天气对人类的影响,等等。这样看来,符合生命教育的内容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比重了,我们的编者已经将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地体现在教材中。从理解教材和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中,我们是否应该将这种意识准确贯彻在实际的教学中呢?
      根据教材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可以分为四大块,即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健康生活、生活与环境,我们以此具化为: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和自我,掌握在各种灾害条件下的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二、生命教育的误区所在
      学生囿于知识层次和理解能力,对生命的解读还存在许多偏差和盲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进行纠正和提醒,达到更完整和完全的教育效果。
      误区1:关注人类而忽视动植物。
      我们都知道,动物有听觉、有情感。但是实验研究表明,植物也是有听觉的,也是有情感的。若把一只燕子的巢穴连同穴里的孩子一起捣毁掉,它会发疯一样扑扇着翅膀,大声啼鸣。一只刚生完小猫的猫儿,若把它的孩子拿走,它也会发疯地乱喊乱叫。我们的手被割破会喊、会叫会述说,而动物感到痛苦却没有能与人类交流的语言来倾述,它们的痛苦会更深重。植物也是如此。
      误区2:关注动物而忽视植物
      学生要真正了解生命的过程,体会生命的珍贵,就必须经历生命或体验生命的过程。我们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长期进行养殖和种植活动。如果学校有专门的养殖园区,教室里还有生物角,可以养小动物、种植蔬菜和其他一些植物,并对这些动植物进行长期的观察。但是学生往往能意识到动物是一种生命要保护,却对乱踏草坪、乱抽枝条、折花摘叶的行为毫无反应。
      误区3:妄自定义有害与有益
      自幼孩子就被老师、家长灌输这样的观察:青蛙是有益的小动物,要好好保护;蝗虫、蜗牛等是害虫,要坚决消灭。殊不知从小渗透的消灭意识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毁灭,难说将来不会去伤害更大更多的生命。
      三、结合案例渗透珍爱生命教育
      1.关注细节,对生命的谨慎
      教科版《科学》在教材设计中许多值得肯定的细节,正是对生命的谨慎呵护。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教材提出让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各种各样的树叶》一课的教学,教材呈现的是学生在“捡”落叶;观察的叶不是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而是捡的落叶。进行叶的观察时,也不再把制作叶的标本列入教学内容,其用意就是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2.明辨是非,对生命的尊重
      组织学生就水污染、空气污染、农药污染问题开展讨论,调查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危害。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观看录像,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动物、自然风光录像,学生能产生生态美好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对待花、草、树、木,怎样对待虫、鱼、鸟、兽,与它们和谐相处。观光考察,通过春游、秋游等观光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去自然保护区或郊外进行实地考察,体验山清水秀、优美环境的舒适,理解草、木、虫、鱼、鸟、兽、人的和睦相处,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生物间和谐协调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适时点拨,对生命的呵护
      “观察蜗牛”结束时,我问学生:“下课后你们准备怎么处理小蜗牛?”几个孩子说准备把小蜗牛养下来再作观察,也有同学说要把小蜗牛放回大自然。一个孩子的发言让我非常感动,他说:“我要把小蜗牛放到我刚才抓到它的地方。小蜗牛像我们一样也有生命,我们应该让他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慢慢地成长……”下课了,看到一些孩子小心地把蜗牛放进杯子,唯恐惊扰了它而细心地呵护着,另外一些孩子来到草坪边把小蜗牛放到草地上,我的心里投射进了灿烂的阳光。
      4.亲身体验,对生命的感受
      开展植物种植活动比较适合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让他们亲手种植、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看到动植物从小长大的过程,体验在养护、培育过程中的艰辛,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及关心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对生命教育的另外思考
      生命教育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散落在一些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提炼。例如,小学低年级开展健康教育,可以设计“危急”场景,教会学生拨打急救电话,学习处理烧伤和电击伤的办法。
      三年级时,谭舒宁同学在上了《植物的一生》后,就在自家的阳台上的花盆里种毛豆,从发芽到长叶抽枝,一直给孩子制造着惊喜。但不知是由于营养不良还是缺少阳光,枝条又细又长长得如藤条,在阳台上缠蔓,家长要拔掉,他一直坚持,还要等到毛豆开花结果为止呢。
      可见,生命教育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尊重每一种生物的生存的权利,哪怕它只是一只无关紧要的小蚂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教师自己对生命尊重与珍惜,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第二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养蚕 衍生 思考 生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