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时间:2019-05-15 03:16: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被动吸收知识过程,而是学生根据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所有新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才能成为活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学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包括生活体验和实践活动在内的各种途径,主动获取知识,即学会学习。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一些认识。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
      心里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人到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都存在,从而开始开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一起为家庭购物,学生从购物中了解到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相关的一些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购物常识。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联系,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脑、动口、动笔,获取知识的过程。一节课后,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分之二。教师应该做到能让学生动口的地方,一定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动笔之处,一定让学生去写;能让学生动脑的地方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把学生参与的机会还给学生。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精、要准、要活。最好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体验到主动参与的乐趣。如:在教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改变了原来的一题一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应用这个环节来学习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1)猜想。首先复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这个单元我们讲两位数的乘法,你猜想一下,乘法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定律。如果有,请举例验证。(2)验证。同学们举了大量的实例,即:用数字、事实、材料。最后,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想、举例验证,然后通过归纳、整理,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学到的知识,要比教师讲要学的好,掌握的牢。(3)应用。运算定律重在运用。在讲运用定律简便运算时,让学生自己发挥,让学生有创新意识,你认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如12×25这道题,书上用12×25=4×3×25=(4×25)×3=300;我没有满足于书上这唯一的解法,而是问学生,你认为这道题还可以怎样简算。有的同学说,老师我把25×12看成25×10+25×2=250+50=300,我当时表扬了这位同学,还有别的解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思考、讨论了,有位同学站起来说:我把25×12=25×11+25=275+25=300,我也表扬了他。在总结时,我说:“这两位同学的思维活跃,能够把以前学的东西活用,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解题思路开阔了,创新意识增强了。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方法自主
      素质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面向全体,这是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向全体,有必要把班里的学生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计算28+7等于几?讨论你是怎样算的?同学各抒己见,说了各种算法:
      (1)用数数的方法,数出28后面的第7个数,计算出28+7=35。
      (2)用小棒操作。
      28+7,即个位上8加7等于15,表示1个十5个1,十位上2加1等于3,表示3个十,所以28+7=35。
      (3)用凑十法计算28+7时,28个位上的数是8,8差2是10,把7分成2和5,28+2=30,30+5=35。
      (4)有的同学算28+7时,把7看成10来加,28+10=38,由于多加了3,再用38-3=35。
      (5)有的同学用连线方法计算。
      (6)还有的同学在操作的基础上,压缩了28+7=35的思维过程。即个位8+7=15,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5,十位2+1=3,28+7=35……
      通过同学自主探索,发现各种算法,在计算中,同学们逐渐发现了某些算法的局限性,并找出理想的比较简便的方法,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规律。
      事实证明,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不同,在算法掌握上不要一刀切。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学数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四、自主学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通过探索学到了知识,十分兴奋,但是否真正掌握并能应用,还需要适量练习来检验和巩固。
      如:在学习9加几时,我设计以下几组题:
      (1)针对性练习。
      a.计算。
      9+1+3=9+1+5=
      9+4=9+6=
      b.计算
      9+1=9+2=9+3=
      9+4=9+5=9+6=
      9+7=9+8=9+9=
      小朋友独立计算后报得数,并引导小朋友找规律。
      规律:
      a.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
      b.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第二个加数少1;
      c.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次大1,它的和也随着大1。
      (2)综合性练习
      a.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b.移动9,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得几?
      9——————————
      c.在○里填上“>”、“<”或“=”。
      9+5○159+3○129+6○16
      9+8○169+10○209+9○17
      拓展性练习
      a.找自己的气球。
      b.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89+49+7
      9-19-69-0
      9+39+69+0
      9-39-29-4
      9+19+99+5
      c.填□。
      □+2=11 □+3=129+□=17
      9+□=189+□=13 □+9=19
      9+□=15□+7=169+□=14
      d.你能写出几个9+()的算式?
      全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题型来做。
      自主练习可根据学生实际,既要让一部分学生吃得饱,还要照顾后进生吃得好,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促进主体性的发挥。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 自主学习 学生主动 探索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