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学分银行体系中学分转换制度建设的思考】 制度体系

    时间:2019-05-12 03:26: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银行储蓄功能及特点,以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时间、自愿选择学习地点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制度的完善,突破了“学分互认”的瓶颈,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t-g、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衔接与补充。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立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其中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制受的核心。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转换;学分互认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007-03
      从专业角度看,“银行”是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通常具有存款、贷款、汇兑等功能。“学分银行”是银行,它具有银行的基本功能,如存储功能、汇兑功能;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它存储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分,它汇兑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历或资格证书。“学分银行”包括灵活与开放的入学制、转换制、学分制、课程制、学制以及评价制等在内的弹性学习及教育制度的安排。学分转换是“学分银行”的核心与关键。在“学分银行”制度下,学习者无论在任何时间和空间,按照一定的标准制度,修完一门课程并通过考核就可以计一定的学分。其他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计学分,学生可以不按学期制进行学习,可以连续学习也可以中断学习,但学分的累积都有效,就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存于“学分银行”。
      终身教育是对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思想重新清理的结果,是对教育的全新认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要想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就要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立交桥”。而学分银行制度被认为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方式之一。“学分银行”制度的完善,突破了“学分互认”的瓶颈,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互相衔接和补充。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都对该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系结构,其中比较成功的有美国的学分衔接、英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和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等。各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名称不尽相同,操作方式略有差异,但是制度的理念和思路基本一致,是同一背景条件下的不同做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点相同之处:一是操作方式上,当学生完成了学校所认证的课程并获得学分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了某个等级的资格证书时,都由学分银行系统授予学分;二是制度目标上,致力于打破各院校之间以及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之间的壁垒,共享教育资源。
      概括起来说,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首先,各高校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层次上不同,执行的是不同规格的教学计划,客观上为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以及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制造了障碍;其次,各高校学分设置及质量要求没有统一标准,甚至高校内部的学分与学分之间在学时、质量和费用上也不等值;再次,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最后,学分互认机制本身不健全,管理难度也较大。笔者认为,鉴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全面实行“学分银行”制度不现实,应采取分地区、分层次开展的策略,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范围,真正地体现出“学分银行”的价值和效果,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持。因此,笔者提出“学分银行”可以先在同一地区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中开展,待条件成熟后,选择性地将普通高校的学分课程进行转换和认证,纳人体系之中。一、学分银行组织机构
      学分银行制度需要建立一套三级运行管理机制,由教育主管部门、独立委员会和协议教育机构分级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颁布有关学分转换、认证、累积及兑换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组织框架、搭建学分转换与累积体系,审核协议院校和培训机构资格。独立委员会负责编写学分转换的指导原则、制定运行规范,领导和监测学分转换系统的运行,核准课程设置和培训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并为学生和教育机构提供一套咨询系统和网络在线服务。委员会下设的各个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教育机构中专门设立学分转换咨询与服务部门,负责完成学生的学分转换工作。各机构职责明确、分工有序,形成良好规范的运行体系。政府和高校之间应加强沟通,全面掌握学分转换的信息,协调具体的实施工作。
      二、学分转换制度
      所谓“学分转换”是指学生学习本校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可通过一定方式,经一定的比例,转换成其他高校平级或高层次高校相关课程的学分。学分转换的背后,是学生的流动,是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整合,这也势必将有利于合作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要想在高校,尤其是不同级别的高校之间推行学分转换和互认,首先,要以学分为核心,实行完全学分制。高校应更广泛地开设可选课程,更灵活地计算学分,让学生有足够大的自主空间,在各个课程之间进行比较、选择,然后学习相应课程以获得学分。其次,在充分借鉴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学分转换系统,该系统要制定出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学分转换规则,使不同级别高校的学分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转换。此外,学分转换系统不会以牺牲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分体系为代价,只是根据高校层次和教学质量,对学分进行折算,以真正实现学分的转换、积累和兑换。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一)“转换系统”负责制定课程学分和绩点
      “系统”学分是用来描述学生学完课程所需工作量的单位分配值。它反映了每门课所需的工作量,涵盖了听课、实习、研讨、实验、论文以及在图书馆和家庭中的个人学习时间。通过考试或评估后取得学分,标志着该课程的结业。绩点为学生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但“系统”绩点不会代替各高校自己的等级划分,如何采认绩点由各高校自行决定。
      “系统”学分的评估与计量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对各高校课程学分的评估和计量必须要有一定的参考标准,学分计量的依据主要取决于课程学习时间及脑劳动量、难易程度。其中在脑劳动量方面还要考虑不同级别高校的学生由于入学分数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以同样的脑力消耗所产生的效率是有不同的。此外,还要将不同高校的课程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维度加以考量。
      因此,笔者认为“转换系统”的推行并不以牺牲各高校的学分体系为代价,充分尊重各高校的学分体系框架,这一点体现在各高校可以直接采用“系统”学分,也可以保留本校学分,实行“双轨制”。学分的折算可依据高校的层次、教学质量而定。例如,某重点大学1学分等同于“系统”的2学分,不满1学分的课程,若超过0.5学分,则算成1学分。
      (二)学分的计算
      学分转换系统规定,学生只有完成了教育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工作量,完成了所有的课业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获得合格的评价,才能获得学分。学分是量化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例如,欧洲学分转换系统要求,一个全日制大学生一年要修满60个学分,一个学分通常需要参与25— 30个学时的学习,因此,全日制大学生的工作量大约是每年1500-1800个学时。按照此原则,修满60个学分可以完成一年的学习,而获得学士学位总共需要180个学分,即3年时间;获得硕士学位则需要300个学分,即5年的时间。因此,该系统“学时”要求比较灵活,包括上课、参加讲座、研讨会、独立研究、实验室工作等的时间,均可被量化并计入学分系统。
      (三)成绩的评定
      学分转换系统要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学分,还可以表示他们学习水平的等级,使学生在不同高校之间的流动更加便捷。为了便于学分互认,可以引入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平均学分绩点制GPA(Grade Point Aver-aged)。绩点制是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统计制度,而绩点效应是以课程为单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按分数高低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等级给予相应绩点。例如,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评分等级不依赖于学生的客观分数,而依据每个学生在所处环境中的横向比较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共设7个等级。学生按照考试成绩的高低排序,学校教务部门根据每个等级的比例来确定学生的学分等级。
      (四)学生交流与学分互认过程
      我国的学分银行建设同样有必要采用统一格式的文件,包括高校信息、课程目录以及学生的学习协议和成绩单。这样将能够保证信息的全面和有效,为学生交流提供了基础。同时,文件格式的统一使得信息便于管理和比较,能够保证高校信息和学生信息的可比性,便于学生流动。
      1.高校信息与交流课程目录
      高校信息和课程目录是学分转换系统中的重要文件,适用于所有学生,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每年必须对其进行更新。这些内容不仅要提供课程清单,而且对教学计划、学习单元和课程模块都有详细描述,为学生的选择提供充分的信息。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高校基本信息,包括高校的名称、地址、类型和基本描述、等级课程目录、入学注册程序、校规等。第二,等级课程信息,包括科目名称及代码、课程类型、等级、学期、学分,授课教师、课程目标、推荐读物、教学语言、评价方法等。
      2.签订学习协议
      学习协议包含学生参加跨校交流的计划学习课程清单和学习该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学习协议必须由学生本人、学生母校的教务部门、接收学校的教务部门三方共同签署。它是学生返回母校转换学分的认证,只要学生能够修得学习协议上的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就可以在回到母校后保证学分被母校完全认可。
      3.交换学生的成绩单
      学生成绩单是用来记录学生跨校学习期间表现的重要文件,它为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标准格式的记录。它不仅要记录学生跨校学习过程中所学课程、所获学分,还要记录学生的成绩等级和学生所参与的学习活动,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交流期间的学习情况。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成绩单在学生离开母校之前由学生的母校确认审核后,发送到接收学校。当学生完成交流活动后,接收学校再将成绩单发回母校即可。这样学生便可以依据寄回的成绩单在母校得到相应的学分认可,转换学分,而无须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学分不仅可以获得母校的认可,而且还可以经过“系统”的学分折算进行累积存人“学分银行”。
      (五)学分转换模式
      1.同级别高校的学分转换
      同级别高校之间考虑更多的是学分互换问题,同级别高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和学生素质都处在相当的水平,相互之间愿意也更容易进行学分互换。学分互换旨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人才流动,如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
      学分转换系统的作用就是对不同高校的课程学分进行评估和折算,给出系统学分,学生可以将获得的系统学分存人“学分银行”进行累积,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学分能效,作为双方学分互认的重要参考依据。此举以区域教学联盟为基础,实现联盟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近些年,在教育比较发达的一些城市出现了“教学共同体”和“大学城”。例如,南京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共同创建了“仙林大学城教学联合体”,实现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设备互享、图书互借、实验互开、信息互通等资源共享方式。
      2.不同级别高校的学分转换
      目前,在国内由不同级别高校自发组织形成的学分互换模式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级别高校的课程形式、课程学分标准以及师资存在着巨大差别,导致学分的含金量也不尽相同,高级别高校自然不愿意同低级别高校建立教学联盟、实行学分互换。
      “学分转换系统”的推行,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级别高校之间的学分互换。我们以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为例,高职学院和成人高校的学分可以采取“双轨制”,通过学分转换系统的折算,分别列出学校学分和系统学分。由此,解决了不同级别高校学分互换中学分质量不同的关键问题。成人高校对高职院校学分的认可,是以本科学历和学位为出发点。高职院校学生在专科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某些系统学分,将会在成人高校的本科学习中获得认可,不仅避免了重复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习时间,节约了学习成本。反之,高职院校对成人高校的学分认可,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出发点。成人高校的学生所学习的某些课程和获得的系统学分获得高职院校的认可,当系统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满足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要求,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成人院校、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学分互换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但并不意味着无从着手,我们可以先从单向认可做起,普通高校可以提供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学分转换系统”的折算,成人院校、职业院校的学生申请通识课程的学习,获得系统学分,并得到原所在高校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人院校和职业院校要想吸引普通高校和学生对自己课程的认可,应做好以下四点:一是课程内容要与市场需求结合,体现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做到学有所用;二是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课程的在线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三是要具备课程质量控制标准;四是普通高校学生获得的系统学分将存入学分银行进行累积,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兑换职业资格证书。
      当然,学分转换系统不仅适用于高校之间,社会成人在被认证的培训机构获得的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习经历经确认后也将由学分转换系统折算成系统学分,计人日后申请学位的毕业学分。
      总之,学分转换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问题,它的实现并非一朝就能达成,需要不断努力去推行。学分转换本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寻求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陈炜,陈叶梅.构建“学分银行”是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8):4-5.
      [2]陈晶晶,陈龙根.韩国学分银行制及其对我国构建完全学分制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0,(8):91-92.
      [3]陈娟.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及其对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5):89-91.
      [4]吴钧.“学分银行”实施的困惑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89-91.

    相关热词搜索: 学分 制度建设 转换 体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