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唐崖土司皇城【土司皇城数字视觉化再现与土家文化传播】

    时间:2019-05-11 03:16:5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容美土司遗址、遗物非常丰富,可从中窥见其政治、军事、经济制度及文化意识之一斑,但其中不少建筑、古遗址、石刻文物保护现状很不理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借助数字3D技术将容美土司遗址原貌画面式地呈现出来,在现代视觉传播环境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对数字化再现容美土司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做深入阐释。被视觉化的容美土司城将演化为富于传播功能的符号,成为诠释民族生产、生活、文娱、制度、信仰的载体,有助于最大限度的表现文物古迹的文化内涵。运用传播学理论探究土司文化应如何进行大众传播,不断提升传播效力和寻找更多样的传播手段,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土司皇城 视觉再现土家文化传播
      聚居湘、鄂、渝、黔四省(市)边界地区的土家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也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在土家族历史上,土司制度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并影响着土家族聚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其目的为“以夷制夷”。恩施地区土司制度存在数百年之久,如今仍有丰富的土司文化遗存,主要有墓葬、遗址和文物等。如恩施州现保存的有久负盛名的唐崖土司皇城和容美土司保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存。
      “看”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视觉传播已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随着视觉文化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受到关注。在现代视觉传播中,图像作为信息的载体存在于人类社会文明中,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要语言符号之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图像的制作、发布、复制、传播变得非常简单,并打破以往将文字作为主要文化符号的承载,跨入图像时代。
      数字视觉化对土司皇城遗址、土家族文化的保护、传播有重大意义。土司皇城是土家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和见证,运用现代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对其风貌进行复原和再现,既是对土家族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发掘和抢救的积极尝试,也是向视觉传播应用领域延伸的新命题。希望本文能够对弘扬土家族文化,振兴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视觉传播理论参考。
      1.容美土司城遗址概述
      在土司时期,土家族聚居地区存在着大小数十个土司,其中容美土司雄踞一方,实力较强,影响较大,到容美土司末期,雍正皇帝仍然认为:“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容美土司城遗址位于鹤峰县容美镇东10余公里处的平山寨上,于明万历年间所建,容美土司遗址的内容很丰富,但又比较分散。
      在近十几年的抢救性发掘和收集、整理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高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以容美土司的“河图洛书”、“大日如来佛”、“土司大铜钟”、“土司官印”为代表的文物千余件。这一大批文物已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2.数字视觉化对土家文化传播的影响
      2.1 读图时代的到来
      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关土家族历史发展和土司皇城的研究非常活跃,众多学者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角度、多维度对土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方面展开研究。但这些研究都集中以文本的方式体现,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将信息活动体外化的记录、保存和传播。
      在现代视觉传播学研究中,图像作为信息载体的方式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突显。图像在传播过程中的直观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类进程中,视觉语言从质朴简约的表达逐渐向电子化、数字化乃至多媒体化综合运用方向发展,其对建筑、遗址这些具体实在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风俗、艺术、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实保留的民间传统和已时过境迁的历史发生的视觉实现,与简单的文本描述相比有极大的优势。
      2.2 审美性
      容美土司曾有8代司主在屏山(又名平山,距鹤峰县城11千米)苦心经营,营建了规模宏大的爵府等建筑群落。纵观容美土司城遗址风貌,从自然、人文角度都极具审美价值。将这些采用不受时空界限约束的视觉语素组合手法,运用成熟的图像制作技术,在审美原理和法则的规范下,使视觉语言形态产生惊人的表现力,变成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数字视觉化后的容美土司皇城,不仅是对遗址本身自然景观、建筑特点、风俗习惯的高度提炼,而且是艺术加工过程中使其变成具有美学特征和情感的艺术符号,拥有地域独特的审美意趣及艺术价值。
      2.3 互动性
      人类传播是一个以信息为媒介的社会互动过程。视觉传播对土家族文化的互动性体现在视觉还原、视觉解读、受者通过虚拟技术与传者互动三个方面。
      第一,视觉符号形式和视觉符号意义是有机统一的。对传播者而言,是他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意图)。这就涉及到用视觉语言建构物质的过程中,传播者的主观价值、情感判断与客观环境、现实存在的交流和互动。数字视觉技术应用于土司皇城的再现和土家文化的传播时,必然有传播者对土司制度的解读、土家文化的情感以及希望达到的传播效果等。
      第二,就受传者而言,是他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受传者不仅要解读视觉符号里传递出的关于土司皇城风貌的直观信息,还要深入思考、推测这些符号中透露出的土家族文化价值观、土家族文化传承等深层意义。
      第三,当传者与受者的意义活动产生碰撞时,作为互动的结果,受者接受或者未能接受传者传达出的信息。而现代科技领域的数字视觉技术更好地体现了这种互动关系,打破了传受双方时空的阻隔,扩大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
      3.容美土司城数字视觉化的传播渠道
      由于视觉语言形式、效果的不断深化和丰富,视觉语言传播的效能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方面都不断提升。然而数字视觉化终究是一种技术手段,或者说是经过加工的讯息符号,它仍然有赖于通过媒介传播。
      朱永明在《图像时代的视觉语言形态与传播》一文中指出:“在综合性、多元化媒体整合大趋势下,媒介形态与内容之间的融合和互补成为必然。视觉语言形态借助高科技制作能力的推进,在与语言、文字的传播形态结合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整合和创造性表现的创新发展,使视觉语言形态在传播中通过不同的媒介,不断焕发新活力。”
      3.1纸媒传播
      图形图像作为视觉化的符号离不开纸质媒介的传播。但要强调的是,通过报纸、杂志或者平面广告传递的视觉信息不再是一副风光照片或是导览图,它应该是从土家文化元素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具有表现、象征、审美等多重意义的符号,这一符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识别度。人们可以从视觉符号的意义、视觉语言的观点表达、视觉审美等特质,解读出土家族视觉符号的表征特点、内在意义、理性特征及美学意义。
      3.2影视传播
      电影《阿凡达》让3D显示技术走进大众的视野。人们惊叹于这项技术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立体的画面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无限接近真实世界的感受。借助于3D成像技术,一个对古罗马历史和社会习俗一无所知的普通人,也能轻易追忆罗马古城的繁华与宏伟。随着图形、图像、影像从平面静态向时间空间、网络互动的跨越,电视媒体将成为传播数字视觉化的容美土司城及土司文化的主流渠道。用数字3D技术制作出的相关宣传片可以在任何车载电视、移动媒体或景区电影院、广场大屏幕上播出,也可作为电影、电视节目取材的资源。
      3.3网络传播
      网络媒介与数字视觉技术有某些共同特征:一是传播内容的数字化,二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三是传授关系的交互性。这二者的结合使其各自的特点相得益彰,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高品质视觉实现能力,借助现代科技的呈现水准,“产生了奇幻的超现实意味的新视觉逻辑话语”,不断提升传播效力。容美土司城、恩施甚至整个土家族地区正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中国恩施旅游网、五峰旅游网、来凤旅游网等以宣传土家特色生态游、文化游的网站纷纷建立,为数字视觉技术的应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图像的制作、发布、复制、传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进步和提高,数字视觉化土司皇城的原貌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设想,跟随时代的步伐,让土家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土司皇城重现昔日的辉煌和风采的技术条件和理论支持都已经准备就绪,正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数字复原工作启动的时机已经来临。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和古老辉煌的土家文化,二者的相遇一定会给传播学和民族文化学的学科进步与交流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罗惠.《浅析巴蜀地区视觉符号的造型法则与视觉语言方面的特征》.《魅力中国》.河南人民广播电台.2010:4
      [2]黄柏权.《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民族学院.2006:2
      [3]朱永明.《图像时代的视觉语言形态与传播探讨》.《中国出版》.中国出版杂志社.2010:16
      [4]朱永明.《信息化图像时代的视觉编码与修辞》.《包装工程》.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2010:8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6]朱永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美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2004:1

    相关热词搜索: 土家 皇城 土司 文化传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