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读者式新闻文本的模块化生产实践】读者文本

    时间:2019-04-25 03:21: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都市类报纸的内容结构中,城市新闻一直是报纸实现本土化策略的核心板块,也是报纸区域化扩张的重要突破口。但是随着传媒竞争环境的转变和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的增长,城市新闻的传统属性和生产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城市新闻是应该以刊发传统的新闻内容为主,还是以提供多样化的资讯为主?未来的新闻文本是以规范化的新闻体裁为导向,还是以读者更方便地阅读和接受信息的需求为导向?基于上述的改革思路,南方都市报2008年8月起,对城市新闻进行全方位的改版,以“广州读本”替代原有的“广州新闻”(8个珠三角地方版也相应推出)。经过近四年的实践,南都城市新闻从操作理念、内容选择、文本写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南都特色的城市新闻文本,为都市类报纸的城市新闻如何体现本土化、提高市民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从“新闻”到“读本”的操作理念转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报纸版面的专刊化成为我国日报晚报的发展趋势,其中城市新闻专刊以贴近本土、贴近市民、贴近生活的特色追求,满足了城市读者了解新闻信息的需求。但是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读者获取信息和实现社会参与的渠道大大增加,其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接触报纸,关注更多的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情,更讲求新闻信息的实用性。在信息的接受方面,他们重视如何更方便地获取和理解新闻信息,而对于报纸新闻的标题、导语、结构以及写作手法较少关心,读者对信息核心内容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新闻规范化写作形式的关注。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如果只是把新闻写得规范,显然不能适应读者与日俱增的信息需求。
       相比之下,城市新闻的报道题材基本上是以跑线记者关于各行各业和城市街区的工作动态为主,与普通市民的贴近性不够;城市新闻的文本形态遵循的依然是消息、特写、通讯、述评等传统的报道体裁。显然城市新闻的传播理念依然是以传播者为中心,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只是延续已有的新闻生产模式。而读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报道形态,考虑的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变城市新闻从报道内容和形式游离于读者需求的现实状况,就成为城市新闻改革的必要条件。
       南方都市报以“广州读本”替代原有的“广州新闻”,其现实价值不仅在于概念的转换,更体现了城市新闻操作理念的深刻变革。其一,城市读本是对新闻传播功能的延伸。报纸除了提供新闻事件的报道,还有其他方面的信息服务功能。如南都城市读本涉及时政、社会、民生、商业、人物等主要内容外,还开辟现场、网闻、商界、体验、帮办、面孔、讣闻、解密等版面,一些版面的设置还体现出贴近珠三角的地域特色;其二,读本是对新闻体裁的丰富和扩展。新闻体裁本身是新闻写作实践的结果,同样应该在实践的发展中推陈出新,不能以传统的规范来约束新闻体裁的多样化特点;其三,读本带动了新闻版面生产流程的变革。根据南都城市新闻“日刊式”的操作理念,读本是“以城市新闻(新发,动态,硬新闻)为筋骨,以城市描摹(静态甚至常态,话题,记忆,人事,一切与城市相关的广义的报道)为血肉的报纸整合文本;因而既不同于“新闻”专叠,又不同于生活专刊”。这样的产品设计,使得城市新闻的版面分工更明确、传播功能更齐全,从而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
       二、内容:从新闻事件的线性反映到城市生活的全景式再现
       都市报以市井新闻为特色,是反映城市生活并服务于城市居民的综合性报纸。自诞生之日起,都市报便是“接地气”的,它让读者看到了另一种报纸形态,一种剔除复杂、艰涩、沉重,以平等视角关注城市市民生活的姿态。平民意识、人文关怀以及更为广泛的读者基础是都市报在完成基本功能之外,进一步发挥社会、文化等积极作用的优势,也对其传播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读者市场区域与广告商目标消费市场区域都统一于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城市,城市区域便是都市报竞争的根本。传统的城市新闻抓牢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几大块,各条线上的记者用最新最近的动态事件新闻勾连起城市的脉络,将各种新观念、新事物、新信息向这个城市群落的所有居民辐射。这些线性新闻编织的信息网络广阔、清晰,但还少点城市文化的密度和贴近市民的温度。
       南方都市报的城市新闻读本从线性的平面迈向立体的全景。以深圳读本为例,“封面”、“头条”等常设版面充分发挥了动态硬新闻的优势,“市民”“邻里”等灵活版面则为报纸增添了更多的“人间烟火”。这些版面统领的是相对静态的情感新闻、生活话题、服务资讯,比如深圳读本市民版“找乐”栏目为读者提供最新的音乐会、书友会、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资讯,搜城版“价格风向标”栏目则网罗各大商场最新折扣优惠信息……这只是些“小人物”“小动静”“小信息”但却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它们是城市文明版图上的微小注脚,虽然平凡清淡却不可或缺。
       这些贴近市民的话题、记忆、人事等相对静态的报道,为硬性动态新闻信息构建的主干密密地补上枝叶,使其更加丰满,充满生机。不仅清晰勾勒出最新的城市动态,也全景式再现了城市生活,更完整更有人情味地记录下城市、城市人、城市文化的发展变革,更好地服务大众,持续推动社会的协调、共识的凝聚、文化的传承。丰富的内容保障了信息网的广度和密度,效用的大小还受信息网张力的影响,这张力来自内容的深度。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变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让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受众不再满足于获知信息,而要理解信息,理清信息背后的节点关联,掌握事实变动的原因、影响、趋势,最终让信息为其所用。因此,要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的关照,满足受众需求,内容深度不容忽视。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报刊杂志化风潮带来的积极贡献之一便是对内容深度的关照,长线长篇的调查、解释性报道,嬉笑怒骂中点拨世事风云的犀利评论,为都市报增添了一抹理性和深刻。
       从“新闻”到“读本”的转变,包含着深度方面的探索。以南方都市报城市新闻读本的“头条”版为例,“头条”往往以一个突发事件为触点,充分调查、有效策划,必要时以连续报道、专题报道呈现,把相关题材做足做透,还原事实真相,剖析因果关联,全力解开读者的所有疑团。虽然是日报,却打造出相当于杂志“封面报道”的精品,这些颇见功夫的作品成为城市新闻读本的鲜明特色。
       三、文本:从以新闻为本到以读者为本
       与新闻相比,读本是一个更加广阔和丰富的概念,不仅是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扩张,也反映理念的深层转变。“新闻”的人物重心在于传者,而“读本”的重心更多关照于读者受众。
       长久以来,“传者本位”和“受众本位”在新闻传播时间活动中相互拉锯、抗衡、渗透,随着传播生态环境的变幻此消彼长。秉持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以“市民生活报”为定位的都市报自崛起时就践行“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赢得了市场。南方都市报首开“市办市看市订”之先河,使人们能像购买消费品一样,消费资讯,消费知识。让报纸真正走进市民生活,成为大众消费品。
       随着市场化不断深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读者获取信息和实现社会参与的渠道大大增加,消费需求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需求变了,社会语境变了,都市报需因势而动,将一向秉持的“受众本位”理念深层推进,真正做到文本呈现形态、结构表达、获取形式方面的“以读者为本”。

    相关热词搜索: 模块化 文本 实践 读者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