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分析与对策 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章

    时间:2019-04-23 03:27: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留守儿童。大量的社会现实与媒体报道,说明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性问题。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随着撤点并校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进入我校就读。年龄大多在7—12岁之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由此,三年前我们学校办起了寄宿制学校。我有幸从从事多年的教学岗位转到这个全新的、陌生的、充满挑战的、终日与这些留守儿童朝夕相处的生活管理与学习辅导老师的新岗位上。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就这几年来与这些留守儿童朝夕相处工作中的体会与感受,谈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分析与对策,供同行参考。
      一、学校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与分析
      小学学龄中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是7—12周岁,生活自理能力弱。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孩子聚少离多,极少沟通,在家大多由爷爷、奶奶照料。但隔代教育产生溺爱、纵容等诸多弊端十分显著。
      学龄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社会、学校、同学、老师、交友、生理变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烦恼,他们需要倾诉,发泄、依赖和安慰。而留守儿童恰恰缺失的就是这些。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见一次面,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我曾对我校寄宿的留守儿童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统计: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40.9% ,经常与父母联系的20.9%;
      非常思念父母的98.0%,不思念父母的0.0%;
      觉得自己非常无助,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的34.7%;
      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寂寞的32.2%;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15.5%,遇到寻求帮助的10.5%。
      爸爸、妈妈在自己心目中印象:有的同学选是自己最可爱的亲人。有的同学选取对自己不甚关心。但竟有相当多的同学选了只是春节给自己带礼物的人。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与庇护。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如果在学校再得不到关爱的话,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这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结”所在。出现所谓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一)缺乏亲情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渴望有人倾诉,渴望亲人的安慰……然而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与孩子见一次面。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故而他们普遍感到孤独、无助。并由此滋生出许多心理障碍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问题。
      (二)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就弱,一些行为规范都是家长、老师言传身教而形成,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料,除了学校老师的说教外,大部分则是从影视、社会学习而来,而社会文化氛围复杂。而我们学校处于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条件好,学生身上并不缺钱。而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多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更无法在学习行为规范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一些学生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家里不听长辈教导,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能做的事情不做,过度依赖别人。在校不听老师的教导,常说谎话不诚实,缺乏互助友爱精神,迷恋网吧,有的甚至早恋荒废学业。
      (三)长期形成的抑郁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又缺兄弟姐妹,爷爷奶奶不好沟通,孩子们感到寂寞。一位六年级的女生在作文中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我爸带着我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有多么的寂寞,多么的伤心。自你们走后,我几乎没有笑过,每天晚上都梦到你们,多么希望你们不要出去打工,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生活该多好啊。有许多的孩子不爱讲话,不爱与人交流,独自一人,久而久之,将形成可怕的抑郁。而性格开朗的孩子,则可能过早地走上社会,接触社会,沾染上不良习气。
      二、对策
      以上几点是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社会及政府方面
      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政府教育资源,逐步让农民工的子女在他们务工的地方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是解决留守的最根本的办法。
      (二)学校是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主阵地
      创办更多的、达标的寄宿制学校。以收留、培养留守儿童。这是解决留守的最有效途径。要办好寄宿制学校必须在硬件达标的情况下,关健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生活管理与学习辅导教师队伍。
      这在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岗位。他(她)们必须与这些孩子同吃、同住、课余时间同生活、同娱乐。晚自修时间必须能担负起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的课业辅导,可以说是全天候的监管。所以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对留守儿童生活管理教师的培训与管理,要抽调高素质的、业务能力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爱心、细心、耐心的老师担任留守儿童的生活管理与学习辅导教师,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使他们能够在心理、生理、行为规范、课后学习辅导等诸多方面关心、爱护、培养住校的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担负起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角色。
      (三)老师的亲情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记得有一位学生,他来我校当寄宿生时才上二年级。一天早晨,我查房时,突然听到哭喊声:“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迅速来到房间一看,房间里就剩他一人,我还以为是其他同学欺负他,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起床的铃声响了,他也和其他同学一样迅速地起床穿衣,可是,他的衣服怎么也穿不好,眼看着其他同学都迅速地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拿着脸盆到楼下洗脸刷牙去了,房间里就剩下他,他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哭得很伤心。我就坐到他的床边,对他说:没关系,老师帮你穿,我拿过衣服一看,原来他的衣服袖子一边还是反的,难怪穿不进去,我一边帮他穿好衣服,一边与他聊天,才知道平时都是妈妈帮他穿的。衣服穿好了,他终于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小声地说:老师,你真好,真像我的妈妈。谢谢老师!
      还有一个六年级女孩,她性格内向,胆子小,极少与人交流。平时总看到她独自一人,时而在花埔旁独坐,时而面对天空发呆,看着同学们玩得非常开心,但她从不参与,学习成绩也不好。看着心情抑郁的小女孩,我就主动与她拉家常,但她摆弄着两只小手,回答总是非常的小声,有时甚至低头不语。但可以感到在很少的言语中流露出对父母的思念与向往。于是我经常主动与她接触,吃饭时与她同桌,给她夹些菜,让她多吃些,晚上睡觉时,常到她的床边与她聊聊,掖掖被子。也时常与她谈学习。久而久之,她对我的神情没有那么冷淡了,有时甚至她先开口与我打起招呼,晚自习时,也能来问我一些做不出的题目,我就借此机会,耐心帮助她。渐渐地她与我亲近起来,性格也逐渐开朗,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记的有一次,放学后,她高兴地拿着一份卷子来到我的身边,细声对我说:郑老师,你看,我数学考了95分,王老师今天表扬我了。看着她脸上久违的笑容,我的心也渐渐放下了。
      关爱留守儿童,既要保证孩子们在学校的正常学习,更要让他们享受大家庭的温暖,要让他们感到“没有小家有大家,父母不在老师在”。使他们深切感到:学校就是他的家,老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
      (四)严格要求与有目的地培养团队和责任意识,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我任生活管理教师的这几年,除了在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外,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留守儿童年龄跨度大,独生子女多,所以如何培养他们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期间,我让他们结对子,在日常生活中,让高年级同学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学习上,让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让他们在互相帮助中建立友情,使他们感到朋友多的好处。当今社会,事业的成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团体的力量、协作的精神才有可能成功。
      (五)学校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延伸到假期
      建议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假期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参与进去,以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还可以开放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以及乒乓球室等场所,让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有可以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六)家庭方面
      要大力宣扬“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让家长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学校联系,加强沟通。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同样的蓝天,同样的阳光。让我们与爱同行,用博大的胸襟,美好的情感,伸出爱的双手,构建和谐校园,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架起爱的桥梁,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忧伤;让我们齐心协力,播撒真爱,去迎接新的希望,拥抱明天的太阳。
      (责任编辑贺蕾蕾)

    相关热词搜索: 儿童心理 留守 对策 寄宿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