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图式理论【图式理论指导高职英语读前活动的意义及教学设计】

    时间:2019-04-13 03:15: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必须以原有的旧知识为基础来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如何构筑图式就关联到如何更有意义地阅读并理解语言材料,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理解开始前构建、激活图式的活动或练习,这一阅读教学原则对于高职院校英语阅读课进行读前活动的教学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意识到实际上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习阅读教材中的字词及语法结构,还应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的技巧及策略。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教学原则,学外语的学生更特别需要一种能够帮助他们从意义上理解文本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达到目的。
      【关键词】图式理论;读前活动;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02-03
      现代认知心理学基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如认识和理解世界环境的能力、演绎和归纳推理、决策、预测、学习、我适应等)。 [1]计算机科学是研究信息处理的科学(百度百科词典)。计算机的功能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系统和计算机一样,它通过各种感官接受信息,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然后产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 [2]计算机科学的发明与应用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可以说认知心理学将人的大脑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3]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学习必须以原有的旧知识为基础来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4]基于这种思想而发展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并加以运用。有学者研究国内的英语教学,指出尤其是1997年以后,对图式理论领域的研究进入了活跃时期,但基于图式理论编写的教材及结合图式理论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相关论文较少,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5]本文是笔者在进行学院中外合作项目英语阅读课程中结合图式理论归纳总结的实际操作案例。我们的合作课程使用全目标语授课方式,这也更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资料的不同特点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的读前活动。
      1 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
      自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24-1804)在《纯粹理论》中引入“图式”概念以后,这个概念成为各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术语之一。[6]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指出和说明了图式在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图式,人就无法反应刺激、认识事物、把握客体。[7]英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 (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 1886 -1969)把“图式”引入心理学,形成了记忆图式理论,记忆的内容便是往事的图式。记忆“表征”问题的提出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起重要作用。[8]
      近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David Rumelhart 1944-)重新提及并发展了schema的理论及概念,并从把这些概念作为认知结构运用到阅读的过程中。Schema 既指所有信息加工过程所依赖的基本要素(schemata are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upon which al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pends )。[9]在schema的研究中, 国外TESOL的教学专家们总结了四项主要的发现:
      1.内容的理解依赖于原有的知识。
      2.文化背景影响对原文的理解。
      3.在学习知识和思考过程中专业领域知识的重要性。
      4.原有的知识容量和结构影响理解和学习成果。
      针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L2)的阅读教学研究, 图式(schema)理论被用来诠释/阐释阅读理解的实质:既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没有词汇,语法的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我们就无法读懂我们看到的句子。又比如,学文科的学生读一篇物理学的专业文章, 因为没有相关的内容图式( content schema) , 即使看得懂词汇,也难以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而缺失文章的体裁修辞和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又称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不仅影响阅读能力较差的读者的阅读效果,也同样影响语言水平较高的读者。 [10]只有熟悉各种文体,阅读时才能更容易理清文章脉络结构,理解逻辑关系。我们正是根据一定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我们面临的阅读材料,因此如何构筑schema就关联到如何更有意义地阅读并理解语言材料,提高阅读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地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并作用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中。
      2 基于schema理论设计阅读前的教学活动的意义
      Schema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 既然学生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影响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那么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调动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相关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不是仅给学生布置阅读一篇文章,然后要求他们回答一系列的理解题,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测试学生而不是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11]
      基于图式理论,发展了一系列的阅读前(pre-reading)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设计这样的读前讨论;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   1.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in the picture?
      2. What do you think she has done?
      3. Why did she do it?
      设计这样的阅读前的课堂活动的目的是激发或创建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背景知识,提供给学生阅读课文的必要的语言准备,最后使学生必备读课文的动机。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这个观点,并把它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特别是应用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
      我国初中和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因为应试的原因是以语法和词汇教学为重点。高职学生在入学前形成了一定的英语语言图式,但是对所学过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英语水平普遍还停留在较底的层次,造成学生主动降低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我信心度下降,因而使高职阶段学习英语进一步的困难。[12]因此精心设计阅读前的课堂活动,激活学生大脑中已存储的语言信息,帮助学生构建与阅读材料内容相关的知识框架,不仅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 阅读前的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一贯围绕对课文展开精读活动的传统教学模式,[13]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读前活动来达到字、词、语法的教学目的。但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应该意识到实际上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阅读教材中的字词及语法结构,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的技巧及策略。如设计以下的阅读前的活动:
      3.1 单词联想法。 单词联想法的目的是诱导出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提出各种说法,想法,见识或经历。教师通过分类,分组,或同时引出新词汇,将单词整理在黑板上。比如,学生要阅读一篇关于好莱坞电影业的课文,可设计进行如下的课堂活动:
      1. Ask students what film they saw last time. Or ask them what their favourite film is.
      2. Ask students the names of famous or their favourite film stars, directors.
      3. Ask students what kind of film it is.
      4. Ask students what their favourite film is.
      经过教师的刻意整理,在黑板上给学生展示出这样一组词汇表 :
      学生经过词汇的复习及相关知识的预习,就为下一步的课文阅读铺垫了一定的语言基础。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心理特征,通过单词联想法在读前设计单词的复习、预习、及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因英语词汇量限制而造成的畏难情绪,提高阅读兴趣。
      3.2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来激发或增加相关背景知识。根据不同的题目可组成2至6人或8人一组。比如,学生将要阅读一篇关于如何改善学习习惯的课文,那么可考虑设计如下的课堂活动:
      1.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每人在小组里谈论自己的学习习惯。
      2.各小组评议哪些是公认的好习惯。
      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的看法。
      4.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课文,学生将讨论结果与课文做比较,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列出各自的学习习惯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讨论法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量;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气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阅读猜测法。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诠释的阅读过程是: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判定、和修正 从而加速信息的吸收和同化。同化就是把新信息纳入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的过程。当学生把阅读中的新事物新观点与已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就更容易产生理解,阅读也就更有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当学生看完标题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读前思考题:
      1.From the title,what do you expect the passage to be about?
      2.What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is going to tell you under this topic of the text? What facts or examples will /can he use in the passage?
      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当学生读每段的第一句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提问:
      1.From the first sentence,what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will say the next ?
      2.From the first sentence,what do you expect this paragraph is going to deal with?
      这是因为段落的第一句往往是主题句。抓住主题句,组织学生展开对故事情节发展(supporting idea)脉络进行推测,有利于学生学习冒险,大胆尝试,不怕犯错误。好的阅读者就是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揣摩,猜测,修正以达到正确的理解。当原有的信息不断地被新的信息所修正,新的图式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
      3.4 课文预读法。 课文预读法通常使用在较长篇幅的阅读教材中。比如指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目录、标题、副标题、前言或概括性,总结性的章节,所附的视觉图片等,其目的是快速了解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找到主题大意。对于高职学生也应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往往不注意看课文的标题、插图、及文字说明。因此,可以通过设计如下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1. How many paragraphs/chapters are there in this reading material?   2. What does the title/ topic / caption tell you?
      3.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chart /caption?
      高职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科目的专业课本阅读学习任务,阅读量大。课文预读法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整体上构建阅读框架,把握主题,培养快速有效的积极阅读的态度。
      4 结语
      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教学原则,学外语的学生更特别需要一种能够帮助他们从意义上理解文本的教学方法,而阅读理解开始前的构建图式活动或练习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研究表明设计以学习主题相关的读前活动能够更加显著地帮助特别是阅读能力较底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来完成阅读的任务。[14]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弱点,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阅读理解开始前的构建图式活动或练习可以使得学习任务容易并有趣。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或练习体验到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这一方面帮助大脑理解输入的信息,另一方面在吸纳新的信息的同时,也丰富了相关图式的内容。[15]
      参考文献
      [1] 林尧瑞, 马少平: 人工智能导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9
      [2] 张文: 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兴起的科技时代背景[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8(4)
      [3] 王树根: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模型框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27(5)
      [4] 方俊明: 认知心理学与人格教育[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5] 韦汉, 章柏成: 图式理论和中国外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12(3)
      [6] (苏)维里契科夫斯基: 现代认知心理学 [M] 孙晔 张世英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 P9
      [7] 石向实: 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J]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4(3)
      [8] 魏屹东, 周振华: 揭开记忆之迷的巴特莱特认知心理学[J]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88 (8)
      [9] Hawkins, B.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in a Second Language [M] // M. Celce-Murcia (ed.)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C ] 2nd-ed New York: Newsbury House1991 PP.169-184
      [10] 斯琴,李满亮: 从图式理论的视角看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39 (1)
      [11] Dubin ,F, & David B.Academic Reading and the ESL/EFL Teacher [A]. In M. Celce-Murcia (ed.)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C ] 2nd-ed New York: Newsbury House 1991 . P202
      [12] 秦红梅,殷萍萍: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探究及对策 [J] 科教文汇 2009 (10)
      [13] 林邦钧: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1)
      [14] (澳)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M] USA: Heinled & Heinle Publishers,1999.
      [15] 何军好,郭晓洋: 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

    相关热词搜索: 图式 英语 高职 教学设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