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2018年中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原因探究]

    时间:2019-04-08 03:19: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在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疲软,使产能过剩危机再一次凸显。从微观厂商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入手,分析国内外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和生产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缺陷,继而论述了这些问题背后政府决策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最后提出从问题的根源处解决过剩危机。
      关键词:产能过剩 市场均衡 需求 政府决策
      
      一、序言
      近期,产能过剩现象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讨论。自公布钢铁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以来,水泥,有色金属,炼油,造船,家电,汽车等行业也相继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随之,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现象做出了回应,短时间内制定出四条“组合政策”积极应对过剩问题,郎咸平,许小年等经济学家也做出了回应,表明中国的产能过剩已经非常严重。
      产能过剩,顾名思义,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超过了社会需求。短期内的产能过剩是经济周期的必然过程,但是如果长期延续下去,不仅会导致行业内内的恶性竞争,影响市场运行的良性循环,还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成本。如果产能过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引起经济萧条危机。下面,我们从经济学原理角度系统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并以此来制定相应的对策。
      产能过剩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从市场均衡角度出发,分析内需和供给的变化以及市场失灵等(尚明,2006;田娟,2008);从微观厂商行为出发,解释厂商经济决策的失衡以及政府政策对厂商的(林毅夫,2010;张维迎,1999)。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需求过剩的原因。但是,持续的产能过剩以及目前多行业都卷入产能过剩危机的泥潭,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内部市场,还需要结合内外环境和的变化全方位分析。
      二、产能过剩的经济学解释
      1.微观厂商理论
      厂商在进行生产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所处的市场环境,即企业在制定价格和确定产量是需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情况以及本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行为。如果错误估计了市场规模,高估了了消费者的需求情况或者没有考虑行业内企业内的进出数量,就会造成决策的失误,造成产能过剩。
      此外,厂商进行生产需要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短期内,某些生产要素固定在预定的水平上,比如固定的土地数量,固定的工厂规模等。而长期内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可以根据成本的变化和市场上的需求情况来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但是长期有多长,需要考虑不同要素的不同调整情况,这个是很难确定的。如果企业生产的是钢铁,电力等固定投入很大的产品,那么调整的周期就比较长,本行业利润一旦下降,由于短期内无法调整,企业就会面临亏损。由于前期巨大的投入,即使产能过剩,也会因为已投入的固定成本的限制而不能退出市场。
      2.均衡理论
      传统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在完备信息下,消费者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种作用机制的推动下,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相等位置。但是当供给和需求偏离程度较大,诸如产能过剩问题便出现了。从经济周期角度,产能过剩是经济周期的一个必经过程。当某行业出现高价格和高利润时,就会有大量的企业涌入,增加产品的供给。而供给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下跌,使一些企业出现亏损推出市场,于是过度的资源从此行业推出,最终达到均衡的状态。由于市场达到均衡需要一定的作用时间,且调整的程度依赖于特定的市场环境。在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的中国,单纯依靠市场短期内是很难从过剩的泥淖中走出来的。
      (2)产能问题原因的具体阐释
      1.需求总量不足和结构变化导致供求失衡
      (1)国内消费长期不足 从中国内部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由于投资强大的拉动效应,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都是依靠投资和出口。对消费性需求的激励不足。而中国居民普遍有较高的储蓄倾向,再加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中国整体的消费性需求一直偏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由于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收入的不均等会引起社会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从而使社会整体消费需求下降。
      (2)收入差距导致消费结构变化 收入差距过大还引起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在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成“M”型态势发展,即高档消费火爆,中档萎缩,低挡较好。比如在汽车消费市场上,今年第一季度中档国产汽车下跌3.8%,高档汽车中宝马增长37%,奔驰增长20%,奥迪增长41%。这势必会对中国的汽车行业产生影响,近期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3)后危机时代出口受阻 在外需方面,中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但一个经济体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一旦海外市场萎缩,出口受阻,必然导致出口导向的生产领域产能过剩。全球经济危机尤其是近两年的欧债危机便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了重创。一直以来,欧盟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洲政府的紧缩性政策以及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升值,使得欧洲市场萎缩,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崛起,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逐渐减弱,对出口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度以成本优势占据国际市场的中国制造业,在新国的国际形势下,也不得不面临转型的挑战。
      2.企业决策
      (1)短期内要素调整难度大 我们可以看到,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消费品以及部分大宗消费性商品。原因在于,企业短期内往往无法改变某些生产要素的量。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最初投入的固定成本非常大,遇到市场不景气,很难通过调整要素规模来应对市场。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在没有收购或重组前,往往继续生产而不会退出市场,这样产量还会继续增加,从而使问题进一步加重。这是产能过剩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2)行业规模过度扩大 产能规模本应有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规模以及本行业内的企业规模来自行决定,但是由于信息不足等原因,企业对市场和行业前景的总体判断往往不够准确。即使是在信息相对透明的行业,由于高回报率的刺激使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也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结果。在市场高涨时期,大量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蜂拥出现,既挤占了市场,又抢夺了资源,很大程度地削弱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2) 技术劣势 在新兴产业方面,如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多晶硅等也出现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国家近年来对高技术产业大力扶持的政策下,大力扩张产业规模的结果。但是这些新兴产业由于很少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主要也是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而进行简单加工,导致产品的低附加值和低竞争力。此外,近年来流动性过剩使得市场上存在大量资金,而这些行业的新进企业融资成本低且易获得贷款,在市场景气时便过度扩张生产规模。如今投资热潮已近退去,加上国外市场疲软,产能过剩也就随即出现了。
      3.政策影响
      最近几年中国GDP一直保持高位增长。但是在保量的同时却没有保量。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一直都是采取粗放型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大,处于上游的农业和下游的服务业一直无法与之配套,这直接对工业品的消化能力不足,同时依靠出口的道路也严重受阻。这是长期以来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
      (1)投资浪潮的后续效应
      在加快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中,国家大量增加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据统计,中国高铁近些年发展迅猛,至今投入运营的铁路已达到了7000多公里,在建的达到1万多公里。截至2010年底,全球一半的高速铁路由中国运营。分析来看,在基期,投资表现为生产性需求,但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如果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l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产能过剩。由于高铁的快速扩张,目前已出现了供给过剩,许多线路上座率不高也印证了这个问题。由于收益不足以偿还债务,许多在建工程停滞,造成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需求不足。
      (2)对国企的特殊保护
      国有企业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电力,通信等行业。而这些行业这是产能过剩出现的集聚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国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的保护,在融资方面受限较小,所以在生产能力和规模上都有突出优势,从而造成了资源的过度集中。如今大型国企武钢和鞍钢的巨额亏损,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要放到市场中去检验,不能依靠政府的特殊保护生存,否则国有企业就像襁褓中的婴儿,永远也长不大。
      此外,在其他方面,宏观政策的影响也比较大,国内高额的税率严重压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海南免税商店的火爆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税负的降低对消费强大的刺激作用。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投入不够。值得一提的是日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其消费能力还没有释放出来。如果政府在户籍制度放宽,给予其一定的补助和激励,相信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产能过剩的形势下中国的出路
      产能过剩问题对我国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自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产能过剩就一直困扰和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根本问题便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一直都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粗放型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口号提出多年仍未有太大实际成效,主要原因便是出口的盈利优势比较明显,对外贸易有较强的盈利空间。即使行业规模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负载能力,庞大的国外市场也可以消化掉过剩的产能。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有动力去改变发展战略。日前出现的产能过剩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挑战,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型。
      值此契机,政府可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关闭低效率,高污染企业,通过市场化收购,进行行业重组。同时对高污染行业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对于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困境,主要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过剩,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企业制度和经营模式,加大对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的投入,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丁世勋,黄旭平.经济危机视角下的产能扩张与产能过剩[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0,26(4).
      [2]梁金修.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6(7).
      [3]闻潜. 经济高位运行中的产能过剩及成因分析[J].经济经纬,2006(5).
      [4]郑文,史文胜,付保宗.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商业时代,2007(13).
      [5]陶忠元.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能过剩的生成机理:多维视角的理论诠释[J].经济经纬,2011(4).
      [6]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产能过剩 原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