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名是一个无底洞】歌词里面无底洞什么歌名

    时间:2019-03-17 03:27: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清乾隆时人尹嘉铨,一位道学先生,宫做得也不小,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或司法部的长官,熬到这个位置上,也就可以了。人就是这样没有钱的时候,物质欲望特别强烈:有了钱以后,权力欲望就会上升:而在官瘾、钱瘾都满足以后,求名的欲望就会浓厚得可怕。尤其人到晚年,更着重声名的满足。
      小孩子希望大人注意他,就闹人来疯,这是初级阶段的求名。成年人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或颠三倒四,装疯卖傻:或出出洋相,唱唱反调:或奇形怪状,哗众取宠;或故作悖谬,语出惊人……炒作自己,不择手段,这是中级阶段的求名。最厉害的,还数不甘寂寞的老年人,抖擞那一把快要散架的老骨头,才叫不肯安生。这都是我们这些年来,屡见不鲜的风景了,凡出场、出席、出镜、出台,总有他们身影在;凡褒扬、授奖、表彰、上榜,总是他们当主角;凡聚会、团拜、联欢、饭局,总推他们坐到主座;凡检查、视察、剪彩、指导,总少不了老爷子临场……众星捧月,水涨船高,老当益壮,风头更健,这是高级阶段的求名。
      没名者求名若渴,有名者求名更热,名小者求得大名,名大者与人比名,名不怕多,就怕不名,名上加名,最好是举世闻名。由此看来,名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的。
      公元1871年4月,乾隆西巡五台山回銮,驻跸保定。休致在家原籍博野的这位前大理寺卿,按捺不住他的表现欲了。当然,这样的接驾盛典,侍候过乾隆的他,怎么能缺席呢?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向北眺望,会不会从大路上飞来一彪快马,奉圣旨,亟传老臣尹嘉铨入觐。其实他应该明白,官场是很势利的,所有冀图固宠的臣下,只是希望皇帝的眼睛眷顾于他,哪里愿意他老人家出现,而分散皇上的注意力呢?这位道学先生,站在路口,左望不来,右望不到,真是心急如焚啊!
      人老了,就像一个老小孩,很拿他们没有办法。这位假道学,去吧,怕人家对他这个过气官僚,不放在眼里,主席台,上不去,贵宾席,没位置,只能跪得远远的,用望远镜才能看到圣上。不去吧,这就意味着他真成了在野之人,林下之民,平头百姓,无名之辈,这是他绝对受不了的。又想吃,又怕烫,既自尊,更自卑,那一夜,尹嘉铨光在炕上折饼了。苦思冥索大半宵,他终于想出来锦囊妙计,为其老爹尹会一(也是一位道学先生)请谥和从祀,这个绝好的主意。若是皇上恩准下来,不但孝子当上了,风头也出尽了,想到这里,高兴得直搓手。天色露曙,让下人赶紧为大少爷备马,火速前去保定府,向乾隆皇帝行宫呈上这两份自以为是两全其美的奏折。
      其实,皇帝也未必不小人,乾隆看到家住博野,离保定不远的尹嘉铨,不亲自来朝拜,来面谒,竟打发他儿子来对付朕躬,也太荒谬,太嚣张,也太目无王法,目无纲常了吧?或许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看到尹嘉铨第一封请谥奏章,马上龙颜不悦,面露愠色。“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追矣!钦此。”
      可接下来,看到尹嘉铨请祀的第二封奏折,以本朝的名臣大儒,如汤斌、范文程、李光地、顾八代、张伯行等人打头,认为他们高风亮节,应该从祀孔庙,乾隆看到这里,脸色尚可,因为这是无可无不可的事情。接下来,乾隆勃然大怒,发现奏章中这位老先生“名”令智昏,竟敢奏请:“至于臣父尹会一,既蒙御制诗章褒嘉称孝,已在德行之科,自可从祀,非臣所敢请也”等不逊词句,弘历不是昏君,对如此下作、如此无耻的挟带私货的邀名行径,乾隆能不拍案呵斥?“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钦此。”
      尹嘉铨还在家里静候佳音呢,谁知死期已经不远。
      乾隆对于汉族知识分子,妄自尊大,自成一统,是相当反感的。鲁迅先生说过:“清朝虽然尊崇朱子,但止于‘尊崇’,却不许‘学样’,因为一学样,就要讲学,于是而有学说,于是而有门徒,于是而有门户,于是而有门户之争,这就足以为‘太平盛世’之累。”
      所谓学说,所谓门徒,所谓门户,或所谓流派,或所谓渊源,或所谓圈子,或所谓山头,江湖……说到底,无论过去,无论现在,那些权威、大师、泰斗、名流,老了以后,一定要当老爷子,老宗师,老太爷,老祖宗,就是要大家高山仰止,礼拜赞美,哪怕心脏上了支架,哪怕住在医院出不来,哪怕上气不接下气,哪怕明天去见上帝,生命不息,求名不止。名,对他们而言,如同氧气和水,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了。名,上了瘾,是无药可治的。
      大学士三宝奉命主审这件案子,此人手法,与几百年后的红卫兵批斗走资派采取的策略,大致相同,先从生活问题、男女关系入手。所谓批倒批臭,只要在臭字上大做文章,将其批臭之后,不倒也歪了。对这位道学先生最具杀伤力的攻击手段,就是纠劾他强娶烈女为妾的道德败坏一事。跪在堂下的尹嘉铨,一边掌自己的嘴,一边骂自己寡廉鲜耻,欺世盗名,假道学,伪君子。三堂审讯以后,定为“相应请旨将尹嘉铨照大逆律凌迟处死。”
      《论语・季氏》曰:“君子有三戒……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细细品味,很有道理。这位著作等身的大文人,就为他老了老了还不知缩手,还想“得”到更大名声的行径,为这个“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老了,就要见好就收,就要适可而止,就要鞠躬谢幕,从运动场中回到看台,当一名观众。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加减法的过程,年轻时期,不断地追求,不停地获得,是加法。进入老年以后,便是减法了,一直减到两手空空,如同刚出生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那样,再离开这个世界。至此老天拨地,老眼昏花,老态龙钟,老朽无能之际,你老人家还不厌其烦地求,还不厌其多地得,那就很不令人尊敬了。
      虽然,尹嘉铨案是个特殊的个例,但对已经到了夕阳西下,桑榆晚景的老人来说,还是很具惕励意味,值得深思的。

    相关热词搜索: 是一个 无底洞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