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审题不可忽视的两个问题】不可忽视的问题

    时间:2019-02-28 03:24: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看下面的作文题: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惊醒和关怀。”这是华语传媒为史铁生颁发“杰出成就奖”的一段颁奖词,引发很多人对自身内心的关照和所处境遇的关怀。
      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暂且不论这样的题目是否适合让中学生敷衍成文,对考生而言,不管什么样的作文题都是“别无选择”、必须作答的。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力求精准地把握作文题的意旨,并迅速地在其与自己的积累之间找到畅通的管道,让自己的思维与笔尖流畅地划出漂亮的曲线。
      “居住在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对其抽象内核的理解可能会各有各的答案。但这些答案不一定都是最佳
      的或最恰当的,所以,追求“最佳”与“最恰当”应成为每个写作者努力的方向。
      
      作文没有“零审题”
      从来就不存在所谓“零审题”的作文题,再简单、再浅显的作文题,其给写作者提供的意义空间,都不可能是一眼望穿的透明的溪水。一道作文题总会有其特定的规定性与开放性,而对规定性与开放性做具化的、明晰化的诠释是审题的必修功夫。
      以“一”为题的作文这道题简单吧,但如果真让考生写这道简单的题目,茫然失措、不知从何下笔的肯定不是少数。怎么办呢?首先要思考,“一”有多少个义项(词典上有十几个),其中哪些义项可划入作文题的“意义范围”(一般是实词意义),这就是规定性,不管怎样写,你的作文中的“一”必须在这个范围内。当然,考场上是不允许查词典的,怎么办?可以用联想法,把脑海中以“一”为核心的词语(或短语)尽可能多地调动出来,如“一朝一夕”“一如既往”“一心一意”等,提取其中“一”的意义,立意也就有了依据和准则。好的作文题总会有很大的开放度的,但具体到某一篇文章,还是要有个清晰的指向,即文章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明了针对哪些人、哪些现象而作文,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镐。
      回到“居住在自己的内心”的审题。重点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内心”的具体所指;二、如何理解“居住”?一般的理解,“内心”当指人的精神追求、生活态度、处世观念等等,且应是健康、向上、积极、乐观,是与庸俗、消极、萎靡、悲观相对的;“居住”的意思,我的理解是,人应该紧紧地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不随波逐流,不轻易抛弃和放弃。
      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十八九岁的考生可能想不了这么多。他们的人生阅历还很浅,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其实很表面化,即便他们能从上述的角度去理解“居住在自己的内心”,恐怕大多也只能泛泛而论。可能命题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提供了一段不算短的材料。
      
      深入材料的“腹地”
      与有的考生聊天,发现他们对材料基本上只是快速地扫上一两眼,错过了进入考题“腹地”的机会。不同性质的材料其作用是各有等差的,寓意型材料是对作文立意的形象描述,对其主旨(可能有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的准确概括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背景型材料和言论型材料一般具有“启发性”和“示例性”。
      比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材料,四个分句各有侧重。①“世界似画家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是对“世界”的诗意化阐释,洋溢着赞誉的情感因素,提醒考生在思考“世界”时应从其“美丽”“动人”等积极的方面进行,而不应该是灰色的、阴暗的。②“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强调世界的进步、温馨,靠的是创新和谐,是从人在世界中所应起的作用方面阐述的,告诉考生人在世界上应该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③“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是对“世界”内涵范围的阐释:世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但不变的一点是人在这样的世界中都必须演绎“平凡真实的人生”。这涉及人在世界中的定位问题,以及如何把持自我的问题,尤其值得思考。④“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是说世界可大可小。为什么说起来很大,其实又很小呢?这取决于人对世界的心态、眼界与认知,同样值得深入思考。
      材料的“示例性”大多是以“个例”的形式呈现。本文开头的作文试题关于“居住在自己的内心”是通过引用颁奖词中对史铁生的评价具体“示例”的,换言之,其阐释的是作为作家的史铁生是如何“居住在自己的内心”的。在史铁生看来,作家的职责就是要始终“面对人的基本状况”、“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与未明事物作斗争”。也就是他始终执著于自己心目中对“作家”这两个字的理解,始终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进发,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层面,思路还是不能打开,还须做由此及彼或由个别到一般的联想式思考,即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一个普通的人,应该向史铁生学习什么,怎样定义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写作的时候还可以再具体些,把镜头聚焦在某一特定范围的人群上,比如可以谈政府官员如何让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永不变色,可以谈教师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前永葆教书育人的初衷,比如可以谈作为学生的自己如何保鲜赤子之心,让生命更真纯、更透明。我尤其觉得,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无疑是一种上上的选择。
      

    相关热词搜索: 审题 不可忽视 两个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