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共享同一片蓝天作文 与艾滋孤儿共享同一片蓝天

    时间:2019-02-02 03:24: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邓贝西,上海中学高二学生,上海“金爱心学生十佳标兵”之一,热心公益事业,关心艾滋病人,几次到河南艾滋病村考察后在学校创办“同一社”,旨在帮助艾滋病人。邓贝西多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全国和上海市区的“防艾”定会队伍中,用他的声音和行动影响了周围许多人。
      
      缘起一双“大眼睛”
      
      “这件事对我的震撼太大了!”2003年6月,《机关报民周刊》封面上刊登了河南商丘一个患了艾滋病的4岁儿童的照片,由于病情已经到了晚期,他全身长满脓疮,无意中看到这张照片的邓贝西,为这个可怜的孩子流下了眼泪,并给孩子的家属写了一封慰问信。
      此信一去足足有两个月没有回音。正当邓贝西想再写封信的时候,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回信,是孩子的父亲写来的。小邓贝西一看邮戳,发现信是从新疆寄来的。信中说,由于受不了周围人的歧视,他们举家迁到了新疆。原先那封信也从河南辗转到了新疆。小邓随即为这个孩子寄去了一些自己的玩具和学习用品,还劝慰孩子。”的父亲不要伤心。“可是没想到,10月的时候,那个父亲又来了信,说孩子走了。”小邓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件事对我的震撼太大了!除了同情,我还想更多地了解那些身患艾滋病的孩子,给他们我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3年9月,邓贝西正式成为“中国注册志愿者”,他以这个身份在上海浦东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义务工作,多次参加大型疾病防控宣传活动。
      
      一访商丘,“永远忘不了他们的眼神”
      
      “我的初衷是想去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所以,第一次去我只待了半天。”
      半天的时光是短暂的,可半天的收获却是丰富的。他在当地卫生人员的陪同下,走访了一些晚期患者的家。看到那些躺在病榻上骨瘦如柴的艾滋病患者,小邓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那么多人得病!到了那么严重的程度!”这让还在上初三的邓贝西着实吓了一跳,“特别是看到那些小孩子,无助地站在父母的病床前,那种场景看了真的叫人心酸。他们的眼神我永远也忘不了。”
      正是在此行中,邓贝西见到了“关爱之家”。“关爱之家”是当地人民自己办的一个孤儿院,院舍破旧,里面收养的大多是艾滋孤儿。邓贝西说,很多人以为他们是得了艾滋病的孤儿,其实,在国际上,“艾滋孤儿(AIDSOrphans)”专指那些父母得了艾滋病去世后留下的孤儿,他们往往并不是艾滋病患者,只有极少一部分才患病。“他们是最最无辜的孩子,却从小受到了周围人的嘲笑和不公平的待遇。”
      “关爱之家”里的艾滋孤儿给小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很孤僻,见到生人时都很戒备,一般很少搭话。”为了和这些孩子接近,邓贝西尝试提出各种问题,但得到的回答却很简短,要不就是一片寂静。
      回到上海,小邓想了很多:对于一般的艾滋孤儿,他们的生活虽然差,但毕竟受到了政府的关爱,吃住在“关爱之家”,不用想太多的现实问题。最苦的是那些单亲孩子,也就是父母一方去世、一方卧床的孩子,他们必须一边照顾病床上的父亲或者母亲,一边照顾自己,养活整个家的重担等于都交给了他们,因此担负了更多的艰辛。
      
      二访商丘,“他们的成绩比一般学生好”
      
      2004年7月,邓贝西去西部考察的途中在郑州作了一次停留,他特地拜访了生活在那里被称为“民间防艾第一人”的高耀洁老人。“想亲自拜访高老师已经很久了。在那次简短的拜访中,她一直在糊信封。”原来老人又写了一本有关预防艾滋病的书,正准备把这些书寄送给各地的防治艾滋病工作者。“她这样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还战斗在‘防艾’的前线,这让我非常感动和敬佩。”于是,邓贝西也静静地坐下来,帮着老人糊信封,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邓贝西认为,所有的艾滋孤儿都面临着来自生活、教育和心理的三大棘手问题。“就拿教育问题来说,这个村没有英语老师,他们只有语文和数学课。心理问题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因为别人的歧视会让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这种阴影下,造成他们自闭的性格,不愿与外人沟通。”
      为了给“关爱之家”的孩子上一堂英语课,也为了看看那里的变化,小邓于2004年10月再次踏上商丘之旅。这次,最让他高兴的是,当地已经修了路,由政府出资建立了一个孤儿院,并为它配上了给水系统。现在,旧的“关爱之家”没有了,新的“阳光家园”代替了它。
      这次,有了准备的邓贝西在双庙村里停留了整整一天。让他特别高兴的是,好几个孩子竟然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他们对我笑了,还叫我‘哥哥’”。渐渐与他熟络起来的孩子们还悄悄地把心事告诉他:“我的语文考了满分,但是数学没有考好,我好难过。”
      又一次感慨,又一分感动,回来以后,邓贝西再次自己筹钱给双庙村寄去各种学习用品。“我现在知道他们缺的是什么,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坚持鼓励他们,给他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这些东西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对他们有用。”
      
      三访商丘,“为‘HIV’队牵手姚明公园”
      
      2005年8月,邓贝西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下火车,这是他第三次从双庙村回上海了。“那天上午七点,我一走进双庙村,就有几个眼熟的孩子围了上来。”和那些学生简单问候后,邓贝西就请他们带自己去参观新建的村图书室。村图书室不大,里面整齐地排放着一排书橱、三张书桌及椅子。书橱里面,除了几本关于艾滋病的书籍,就是一些中小学教辅书,而这些教辅书是邓贝西一个月前通过邮局寄过来的。
      “这次我还发现,村民们自发成立了―了两个篮球场,他们希望靠运动来增强体魄。”邓贝西说道,“他们意识到多运动可以增强和病魔抗争的力量,看到他们有这份自信和积极性,真是让人开心。”
      离开篮球俱乐部时,球员们向邓贝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和更多的球队比试一番,切磋球艺。另外,他们都喜欢姚明,希望邓贝西帮他们联系到上海的姚明公园,请姚明公园给予“HIV”一些帮助和支持。邓贝西依依不舍地和村里的孩子和村民们告别,踏上火车,就开始在本子上写下半年的工作计划:捐书、联系克林顿基金会、联系姚明公园。
      
      40颗爱心叩响北方小山村
      
      2005年3月,邓贝西在学校发起组织“同一社”,有40多位同学加盟。学习之余,他们有了全新的“课题”,大家凑在一起查资料,了解艾滋孤儿的悲惨命运,认识沉重的艾滋病问题。“就像居委会组织居民给灾区捐衣捐物,我们组织同学为艾滋孤儿献出课外书、教辅材料,还有复读机、音乐磁带等。”沉甸甸的包裹载着“同一社”40颗热忱的爱心,一次次叩响北方的小山村。
      “第一次收到艾滋孤儿的回信,大家真的好感动好兴奋!”当一个大信封装满5种歪歪扭扭的笔迹飞到同学们手中,大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成就感,一遍遍默念着信里的感谢话――“雪中送炭”。
      “同学,请关注艾滋孤儿!”2005年12月1日中午,上海中学“同一社”的同学们把一根根红丝带系在每一位关注艾滋孤儿的同学胸前。艳丽如生命,顽强如人生,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上海中学校园里飘满象征着希望之光的红丝带。这一刻,“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希望,与艾滋孤儿分享同一片教育的天空”――社团的初衷,在一群都市里长大的孩子心中涌动。
      “关注艾滋病不分年龄!”上海中学高一学生龚振说:“以前只知道AIDS是艾滋病的缩写,却不晓得这本身蕴涵着相互帮助之义。这些知识都来自‘同一广播’。”虽然自己还没有加入“同一社”,但是龚振钦佩同龄人关注艾滋孤儿的勇气和执着。
      邓贝西这个在班级里默默无闻的普通男孩,用他的热忱、坚韧、勇敢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着他的美好心愿。他说:“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希望全社会向这些艾滋孤儿伸出援手,更希望大家不要歧视他们,他们都是无辜的。”现在,由他主持的“关注艾滋孤儿”社会实践项目受到了上海中学师生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这个项目还在学校CPS课程学期评比中获得了银奖。他坚定地表示,这条路即使最艰难,也会勇敢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薛拥祥zym95@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 孤儿 艾滋 蓝天 同一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