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时间:2019-01-28 03:20: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概念阐释】   附加成分是指定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是根据中心语的需要而存在的,因此,附加成分和中心语必须相适应,否则句子就会出现语病,成为病句。   定语是表示中心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性状、质量、数量、所属以及发生的处所、时间、范围的。状语是表示中心语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范围、程度等,以及动作行为的重复、肯定、否定的。补语是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以及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次数,或补充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的。如果定语、状语和补语揭示的不是这些应有的关系,那就会出现定语、状语和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的情况。遇到这种病句,或者修改中心语,或者修改附加成分,或者删掉附加成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典例分析】
      一、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正在这时,喇叭里播出了悲壮、激动的乐曲。
      分析:“悲壮”与“激动”联合修饰“乐曲”,其中“激动”和“乐曲”不搭配,可把“激动”改为“动人”。
      例2.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可知,“个”用作量词时,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战争”有它的专用量词“场”“次”,因此句中的“个”用在“战争”前修饰不当,可换成“场”或“次”。
      例3.《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其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第一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分析:定语“杰出的”与中心语“历史意义”不搭配,可改为“重大的”。
      二、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4.他渐渐地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分析:“渐渐”不能修饰“爬”,可以改为“慢慢”。
      例5.他清晰、准确、熟练、昂扬地朗读着英语单词。
      分析:“清晰”“准确”“熟练”“昂扬”联合修饰“朗读”,其中“昂扬”与“朗读”不搭配,可把“昂扬”改为“高声”。
      例6.我们把他吸收到领导班子里来,是经过详细、严格地考验和研究的。
      分析:“详细”“严格”联合修饰“考验”“研究”,其中“详细”和“考验”不搭配,“严格”和“研究”不搭配,可改为“……是经过严格考验和详细研究的”。
      三、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7.他的立场站得不牢,界限划得不清。
      分析:补语“牢”与动词“站”搭配不当,因为“牢”是结实坚固的意思,“站得结实坚固”显然不通,“牢”应改为“稳”。
      例8.三号队员射门射得很正确,命中率高。
      分析:“正确”只能说明他应该射,但不能和“命中率”搭配,应改为“准”。
      例9.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
      分析:我们一般只说“描绘得淋漓尽致”或“刻画得淋漓尽致”,不说“驳得淋漓尽致”,此处可改为“体无完肤”。
      
      【注意事项】
      1.明确内涵,理清关系。正确理解附加成分的含义,结合语境确立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关系。
      2.分清句子的主干成分和枝叶成分,通晓附加成分的位置,“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处于主宾前”。
      3.识记附加成分与结构助词的位置关系,定语+“的”,状语+“地”,“得”+补语。
      
      【学以致用】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件事的恶果,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
      B.我曾经去过长城三遍。
      C.今天该他做值日,他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D.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2.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A.我们班干部慎重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
      B.在我们居民区,他的优秀品质是人人皆知的。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涵着人生哲理啊!
      D.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无数勇敢无畏的医务工作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的学习成绩猛烈地上来了。
      B.关于学习方法,我可以浅显地总结几条。
      C.经过老师们的耐心帮助,他毕竟醒悟过来了。
      D.要实现这个理想,需要多么雄厚的基础啊!
      4.修改下列病句。
      (1)小李的演技很高,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2)教育战线肩负培养大批的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袁隆平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2)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就什么都能造出来。
      
      比喻中的借喻
      □马家骐
      
      【概念阐释】
      借喻,是借一个具体事物去比喻另一个抽象的事物。其特点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明说乙,实说甲。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使句子表达出更加深刻的含义,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经典举例】
      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故乡》)
      分析: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2.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分析:借“先生”比喻“帝国主义”,“学生”比喻“当时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人”,因为,当时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发展得快,中国人就什么都学西方,所以,“西方国家”和“中国人”就有“先生”与“学生”的关系,作者就是使用这个相似点来设喻,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伪善面目和侵略本性,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骆驼祥子》)
      分析:借“箭头”比喻“雨落到地上后溅起的水花”,“瀑布”比喻“雨下得大”。作者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雨下得大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与乏味。
      
      【注意事项】
      一、这种比喻形式把本体和比喻词都隐去了,宋代陈�在《文则》中称这类形式为“隐喻”,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即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暗喻则喻体和本体都出现,连接词用“是”,而不用“好像”“仿佛”等连接词,例如:
      1.老师是园丁,抚育我们这些花朵的成长。
      2.我们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园丁的辛劳和培育。
      例1是暗喻,例2是借喻。需要说明的是,喻体已是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的,借喻才能应用,才能省去本体。这样对方才能明白你说的是谁,比喻的是谁、是哪个。
      二、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例如:
      一个个年轻的方程,你在求解呵你在求解……
      “年轻的方程”比喻“青年一代”。整句形象地歌颂了教师在教育和启迪青少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进的精神。
      三、借喻和借代都含有“借”的意思,都是借用喻体或借体代替本体,本体也都不出现,形式上二者相似,所以容易混淆。同学们可以从二者的概念、构成基础及喻体、借体及其本体的关系这三方面来进行区别。例如:
      1.人间遍种自由花。
      2.南国烽烟正十年。
      例1是借喻。借“自由花”比喻“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但“自由花”与“美好生活”之间没有任何瓜葛,只是它们具有“自由、幸福、美满”等相似点。例2是借代,用“烽烟”来代替战争。革命战争爆发后,战场上肯定烟火弥漫,“烽烟”原指古代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两者有相关性,没有相似性。
      四、辨认某句是否是借喻句的办法是采用“变换验证法”。即该句变换为明喻句后,新句与原句意思相同,语序通顺的是借喻句。例如:前文中的“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的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牛刀小试】
      ⒈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C.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下面句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3.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4.下面运用比喻的一句是()
      A.母亲永远想念我,如同我永远想念她一样。
      B.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C.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一片琅琅读书声。
      D.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5.下列句子中运用借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B.“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C.晋祠,真不愧是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D.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B 2.C 3.D 4.(1)“丰满”应改为“充分”。(2)其中“大批”与“队伍”不搭配,可以把“队伍”改为“人才”,或把“大批”改为“宏大”。 5.(1)“心血”不能说“很大”,应该改为“很多”。(2)“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应删去“聪明”。(其他改法也可)
      
      《比喻中的借喻》
      1.C 2.A 3.C 4.B 5.D

    相关热词搜索: 心语 不当 附加 成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