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黑色沙漠母马_从黑色母马到黄色公马

    时间:2019-01-26 03:36: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散文家刘白羽说,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阅读名著,与文学大师做心灵的交流,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荡涤灵魂,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么引导我们的学生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让他们从经典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呢?著名史学家邓拓说过:“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会意是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而对于我们现在水平的学生来说,会意是一个太高层次的字眼,要想达到这个高度,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冒昧地谈一谈我平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他们阅读名著的具体做法。
      
      一、 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前提,没有兴趣做任何事情都会成为空谈,阅读名著亦然。现在的高中生,迫于课程多而紧张等种种压力,他们接触名著的机会少而又少,所以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提供给我们的机会充分利用起来。
      我在讲《巴尔扎克葬词》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堂课没涉猎文本,而是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巴尔扎克生平故事讲了一些,然后又给他们介绍了《人间喜剧》中脍炙人口的几个名篇,精彩之处以几近夸张的热情赞美故事如何引人入胜,情节如何曲折动人,描写如何摄人心魄……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戛然而止,故意吊他们一下胃口,提醒他们“想知道详情吗?请从图书馆借来《巴尔扎克小说集》读一读吧”。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被这个诱惑吸引,但是后来得知至少有几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从图书馆那里借了书来,争相传阅。
      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但是每一次教这一课我都感觉效果不好,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我改变了教法,先从作者为突破口展开,介绍了作家刘白羽之后,我又把他的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作品《第二个太阳》给学生介绍了一下,由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又引出了同届获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少年天子》等优秀作品,简单介绍了一下《穆斯林的葬礼》和《少年天子》的故事梗概之后,下课铃已经打响了,一节课,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如痴如醉。最后我再一次吊了一下他们的胃口:“我们班同学多数从农村走出来,《平凡的世界》就是讲的我们身边的故事,相信多数同学肯定都喜欢看,其中有一个人物孙少平,读了这部小说,你不受他的影响都不可能。”话音还未落地,学生们窃窃私语起来。等下节课上课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好几位学生的书桌上摆了《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长篇小说。心想:上节课没白上。
      
      二、 消除畏难心理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根本就没涉猎过大部头的长篇名著,如果某个学生拿了一部长篇小说,多数学生肯定会望书兴叹:面对如此一个庞然大物,让他们去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啃无疑是老虎吃天,不知如何下口。我就安慰他们说:“能称为‘好书’的经典名著,很多都不是一读就懂的,陶渊明倡导‘不求甚解’,诸葛亮经常‘观其大略’,李泽厚也说‘拿到一本书,不必逐字逐句弄懂弄通,而是抓住书里的主要东西,获得总体印象’。”“大家”的话总是很有说服力,学生多数都能接受我的观点,先从他们喜欢的故事情节为出发点去接受名著了。很多教师不喜欢学生只注重故事情节的做法,教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面对的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故事情节,如果抛开故事情节让他们去读《资本论》《黑格尔哲学》,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消除学生面对名著的畏难心理,先了解故事情节也未尝不可。真的有了兴趣,畏难心理消除了,他们一旦喜欢上某一部书,相信日后一部分学生会像我们喜欢读书的语文教师一样拿来重读,甚至反复阅读,久而久之,自然慢慢就会透悟其中的精髓。
      
      三、 师生共同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名著也应该配合新课标,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的同时,教师也应该了解多数学生喜欢的中外名著,否则,教师无法起到指导的作用。
      记得有一年我教高二,一个喜欢读外国名著的学生和我探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当他拿出这部小说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因为我压根没有看过!当我实话告诉那个学生的时候,他目不转睛地看了我好几秒种,那眼神里有惊讶,有不解,或者说……那眼神我至今记忆犹新。在孩子看来,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博闻强识,一个中学生看过的书语文教师怎么会没看过!知耻而后勇,我赶紧找了这本书,以大学毕业后少有的废寝忘食的精神读完,又查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和那个学生一起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内容、思想以及读完以后各自的收获和启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我的学生读这本书有着共同的生命感悟:生命如果缺乏意义,就会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师生共同阅读名著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人不学,不知道。原来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实践证明,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拥有整个海洋。为了让自己更加渊博更加丰富,你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礼记・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教学经验,课堂的成功与失败,得与失,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 养成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名著的精髓,教师要引导他们养成长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鉴于此,每当上阅读课,除了必备的包括名著在内的课外书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准备好两样东西: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提醒他们把书中精彩的内容顺手记下来,积小流可以成江海,时间久了,他们的笔记本就会充实起来,学习的空闲随时翻阅,脑海中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写文章用到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另外,我还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有时候要求他们在笔记上概括他们阅读过的名著的故事梗概,这个训练既锻炼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好处多多;有时候要求他们分析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发表对人物形象的看法;有时候让他们写读后感,通过笔记的形式来一次小小的作文训练……
      培养学生读名著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坚持好了学生会受益终生,坚持不好会前功尽弃。而只要学生们有了阅读兴趣,读书方法得当,又能持之以恒,相信他们会把握名著精髓,发现名著真正的价值,他们会因有了名著的滋养而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生更加美好。
      文字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个故事: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学生读名著也如九方皋一样“得其精而忘粗,在其内而忘其外”,我们语文教学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274000)

    相关热词搜索: 公马 母马 黄色 黑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