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例谈对称法解最小值问题] 周长最小值与对称

    时间:2019-01-26 03:31: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引例 苏科版教材八(上)第45页灵活运用第9题:   如图1,点A、B在直线l的同侧,点B′是点B关于l的对称点,AB′交l于点P.   (1)AB′与AP+PB相等吗?为什么?
      (2)在l上再取一点Q,并连结AQ和QB,那么AQ+QB与AP+PB哪一个大?为什么?
      解 (1)AB′=AP+PB.
      因为点B′是点B关于l的对称点,所以PB′=PB. 所以AB′=AP+PB′=AP+PB.
      (2)AQ+QB>AP+PB.
      连结QB′,在△AQB′中,AQ+QB′>AB′,由(1)知AB′=AP+PB,所以AQ+QB>AP+PB.
      很多在不同背景下求最小值的问题都要用到这个方法和结论.下面举例说明:
      
      1 背景近似于原型
      
      例1 如图2,AC⊥MN于C,BD⊥MN于D,若AC=1,BD=2,CD=4,请在直线MN上作一点P,使PA+PB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且PA+PB的最小值为.
      析解 由引例知:作点A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连结A′B,交直线MN于点P,所以点P就是要作的点;
      因为PA+PB=A′B,所以只要求出A′B即可.过点A′作A′E∥MN,交BD的延长线于点E,在Rt△BEA′中,A′E=CD=4,BE=BD+DE=BD+A′E=BD+AC=3,根据勾股定理得A′B=5.即PA+PB的最小值为5.
      
      2 背景为角
      
      例2 (2008成都) 如图3,已知点A是锐角∠MON内的一点,试分别在OM、ON上确定点B、点C,使△ABC的周长最小.写出你作图的主要步骤并标明你所确定的点(要求画出草图,保留作图痕迹).
      析解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两个相同的小问题:一是在直线OM的同侧有两点A、C,在直线OM上找一点B,使得BA+BC最小; 二是在直线ON的同侧有两个点A、B,在直线ON上找一点C,使得CA+CB最小.由引例知:
      分别作点A关于直线OM、ON的对称点A′、A″,连结A′A″交OM、ON于点B、C.所以点B、C就是所要作的点.
      
      3 背景为等腰三角形
      
      例3 如图4,已知在△ABC中,AC=BC=2,∠ACB=90°,D是BC边上的中点,E是AB边上一动点,则EC+ED的最小值是.
      析解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直线AB的同侧有两点C、D,在直线AB上找一点E,使得EC+ED最小.由引例知: 作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C′,连结C′D交AB于点E,则C′D=CE+DE即为最小值.
      连结C′B,易得在Rt△BC′D中,BD=1,BC′=AC=2,由勾股定理得C′D=5.即EC+ED的最小值为5.
      例4 (2008黄石市) 如图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C=120°,P点是底边AC上一个动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PM+PN的最小值为2,则△ABC的周长是( ).
      A.2 B.2+3 C.4 D.4+23
      析解 已知PM+PN的最小值为2,由引例知:点P是点M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D和点N的连线段与直线AC的交点.由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易证点P也是AC的中点.所以AB+BC=2(PM+PN)=4.则有AB=BC=2.在Rt△CNE中,∠C=90°,CN=1,所以CE=32.易证AC=4CE=23.所以△ABC的周长为4+23.故选D.
      
      4 背景为特殊四边形
      
      例5 (2005无锡) 如图6,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2,BC=3,点P是AD边上的一动点(P异于A、D),Q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连AQ、DQ,过P作PE∥DQ交AQ于E,作PF∥AQ交DQ于F.
      (1)求证:△APE∽△ADQ;
      (2)设AP的长为x,试求△PEF的面积S��△PEF�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P在何处时,S��△PEF�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当点Q在何处时,△ADQ的周长最小?求出这个最小值.(须给出确定Q在何处的过程或方法,不必给出证明)
      析解 (1)、(2)略;
      (3)因为△ADQ的周长为AD+QA+QD,而AD=BC=3,所以求△ADQ的周长最小值就转化为求QA+QD最小值.这个问题可以看成直线BC同侧有两点A、D,在直线BC上找一点Q,使得QA+QD最小.由引例知: 作点D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F,连结AF交BC于点Q,则AF=QA+QD即为最小值且易证△ABQ≌△FCQ.从而知点Q在BC的中点处△ADQ的周长取得最小值.在Rt△ADF中,AD=3,DF=4,由勾股定理得AF=5.即QA+QD的最小值为5.所以当点Q在BC的中点处时,△ADQ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5+3=8.
      图6 图7例6 (2008荆门) 如图7,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
      析解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直线AC的同侧有两点M、N,在直线AC上找一点P,使得PM+PN最小.由引例知: 作点M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E,连结NE交AC于点P,则NE=PM+PN即为最小值.连结BD,由菱形的性质易得DC=5.由菱形的轴对称性知点E是边AD的中点.所以易证四边形NE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E=CD=5.即PM+PN的最小值为5.
      例7 (2004年黑龙江) 如图8,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则ND+NM的最小值为.
      析解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直线AC的同侧有两点M、D,在直线AC上找一点N,使得ND+NM最小.由引例知: 作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B(由正方形的轴对称性知点B、D关于AC对称),连结BM交AC于点N,则BM=ND+NM即为最小值. 在Rt△BCM中,MC=6,BC=8,由勾股定理得BM=10.即ND+NM的最小值为10.
      图8 图9例8 如图9,梯形ABCD中,AD∥BC,AB=CD=AD=1,∠B=60°,直线MN为梯形ABCD的对称轴,P为MN上一点,那么PC+PD的最小值为.
      析解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直线MN的同侧有两点C、D,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得PC+PD最小.由引例知: 连结AC(由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知点A、D关于MN对称),交MN于点P,则AC=PC+PD即为最小值.由AD=CD,AD∥BC, ∠B=∠BCD=60°,易得∠ACB=∠ACD=∠CAD=30°.所以∠BAC=90°.在Rt△ABC中, ∠ACB=30°,AB=1,所以BC=2.由勾股定理得AC=3.即PC+PD的最小值为3.
      
      5 背景为圆
      
      图10例9 如图10,点A是半圆上一个三等分点,点B是�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O的半径为1,则PA+PB的最小值为( ).
      A.1 B.122
      C.2D.3-1
      析解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直线MN的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小.由引例知: 作点A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C(由圆的轴对称性知点C在⊙O上),连结BC交MN于点P,则BC=PA+PB即为最小值. 连结OB、OC,由题意易得�BC�的度数为90°. 所以∠BOC=90°.在Rt△BOC中, OB=OC=1,由勾股定理得BC=2.即PA+PB的最小值为2.
      
      6 背景为直角坐标系
      
      图11例10 (2007南宁市) 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8,0),以AB为直径的半圆P与y轴交于点M,以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
      (1)求C、M两点的坐标;
      (2)连结CM,试判断直线CM是否与⊙P相切?说明你的理由;
      (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QM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和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析解 (1)易得C(8,10),M(0,4);(2)略;
      (3)因点C、M是平面内的两定点,连结CM,由勾股定理得CM=10. 所以求△QMC的周长最小值就转化为求QM+QC的最小值.这个问题可以看成直线AB(即x轴)的同侧有两点C、M,在直线AB上找一点Q,使得QM+QC最小.由引例知: 作点M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F,连结CF交AB于点Q,则CF=QM+QC即为最小值.在Rt△CEF中, CE=8,EF=14,由勾股定理得CF=265.即QM+QC的最小值为265.易得直线CF的解析式为y=74x-4.进而得点Q(167,0).所以点Q的坐标为(167,0)、△QMC的周长最小值为265+10.
      
      7 背景为抛物线
      
      图12例11 (2008莆田市) 如图12,抛物线经过A(-3,0)、B(0,4)、C(4,0)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AD = AB(D在线段AC上),有一动点P从点A沿线段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个动点Q以某一速度从点B沿线段BC移动,经过t 秒的移动,线段PQ被BD垂直平分,求t的值;
      (3)在(2)的情况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Q+MC的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b2a)�
      析解 (1)y=-13x�2+13x+4;
      (2)在求t值的过程中可得到Q(207,87),对称轴为x=12;
      (3)这个问题可以看成直线x=12 (即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同侧有两点C、Q,在直线x=12上找一点M,使得MQ+MC最小.由引例知: 作点C关于直线x=12的对称点A(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知点A、C关于直线x=12对称),连结AQ,交直线x=12于点M,则AQ=MQ+MC即为最小值. 设经过点A(-3,0)、Q(207,87)的直线AQ的解析式为y=kx+b(k≠0),把A、Q两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得k=841,b=2441.所以直线AQ的解析式为y=841x+2441.易得直线AQ与直线x=12的交点为M(12,2841).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M(12,2841),使MQ+MC的值最小.8 背景为实际问题
      图13例12 (2008深圳) 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小聪根据实际情况,以街道旁为x轴,建立了如图13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测得A点的坐标为(0,3),B点的坐标为(6,5),则从A、B两点到奶站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析解 首先建立数学模型(就是小聪的做法),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可以看成x轴的同侧有两点A、B,在x轴上找一点E,使得EA+EB最小.由引例知: 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结CB交x轴于点E,则BC=EA+EB即为最小值.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在Rt△BCD中, BD=6,CD=8,由勾股定理得BC=10.即EA+EB的最小值为10. 所以从A、B两点到奶站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10.
      评注 只有在对反映对象背景材料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深刻领会、把握对象的本质.
      
      作者简介 袁苏春,男,中学高教教师,省骨干教师. 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中数学教研组长,省级课题《初中数学特长生的形成与培养研究》的主持人,有几十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 对称 最小值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