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播音语言的三性三感_从语言积累的“三性”看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18-12-23 12:28: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语言积累的充足性、准确性和迁移性的把握非常重要。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语言积累的充足性
      
      语言积累的充足性是对语言的数量而言的。学生只有在大脑中储备足够数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保证运用时随意支取,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精炼。众所周知,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记诵名篇佳作,才能积累起较强的语言功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多多阅读、记诵,让学生在课内外选择好的语言做读书笔记。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把已有的语言运用到新的语言中,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组块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语言组块。一般来说,这样的教学我们主要抓重点段落。因为语文的重点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核心所在。语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语句,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因此,重点段落的语言往往是最优美的,往往牵动全篇。抓住这些语言,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最能激励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和记诵新的语言的兴趣。
      
      二、语言积累的准确性
      
      语言积累的准确性要求学生力避生吞活剥式的死记硬背,学生积累的语言在表达需要时能迅速准确地搜检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的分析、比较和品味。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第一段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先要学生思考,“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是什么时候景色如何在学生回答夜晚的景色很优美后,教师指出:“挂”与“吊”都是物体高悬的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吊”字学生在低声吟诵仔细品味后认为不能换,挂的东西往往比较珍贵或优美,而吊呢,很随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挂着国旗”、“挂着锦旗”、“挂着地图”等,“身上吊着烟袋儿”、“树上吊着绳子”、“墙上吊着绳子”、“墙上吊着篮子”等。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在一个句子中,要尽量避免同一个词的出现。这里,教师抓住“挂”、“吊”两个词语,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品味,既训练了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刻性,又使学生学到了运用词语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的鉴赏水平。
      
      三、语言积累的迁移性
      
      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迁移运用。在语言接受的初期,学生往往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应用情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促成学生的语言运用。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往往是直觉的,一个词可以给学生一个灵感,一句话可以给学生一个启迪,而一篇课文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情绪。如《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教学时,只要抓住文中的有关片断作具体分析,就可以使学生窥见作者的艺术匠心,从中受到启发,而模仿并迁移运用积累的语言。我们引导学生理解下雪时的景象时,让学生通过“看雪”、“听雪”两方面去体会雪的世界,抓住“纷纷扬扬”一词去想象雪花降落时的纷繁,抓住“大片大片”一词去想象雪花的大、密、急。然后让学生讨论:冬天的山村既然是格外寂静,为什么还用上“簌簌”、“咯吱咯吱”两个象声词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何在通过启发自学,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作用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起着鸟鸣山更幽之效果,绘出了“山村冬夜雪漫天”的美景。这时,教师及时启发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感受及学得的动静结合的写法写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景物,并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妙词佳句。如一位学生下课后写了一段看到的教室的景象:“下课了,语文教师走出教室。负责擦黑板的同学跑上讲台,动作麻利地擦着黑板。顿时,教室里飘浮起白蒙蒙的一片,纷纷扬扬,迅速地从黑板撒向讲台,撒向课桌,撒向同学们的头上、肩上……”
      这样,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写成的作文富有生活的真实感,同时模仿借鉴了课文中的写作形式和语言,又积累了新的语言。

    相关热词搜索: 积累 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 三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