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时间:2020-09-06 08:13: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小学语文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更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水平,对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于阅读教学的策略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性”学习,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由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那么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达到有效探究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在怀安县左卫中心校左卫第一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突出情境创设

      1.营造和谐氛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活跃状态,这一点在课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语文是一门富含情感的学科,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求,为他们的探究做好准备,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出主动学习的愿望。

      2.设置悬念引入。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往往会对文中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同情和关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例如《邱少云》一课的教学,开篇就布疑阵:“在做饭时,不小心烫了手。谁能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学生凭经验纷纷登台表演了被烫后的种种痛苦表情。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精彩表演,随即话锋一转:“如果一个人被大火包围,而且因为情况特殊不能做出任何灭火举动,直至壮烈牺牲,你又如何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由于悬念的诱惑,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和探究,最终使人物的英雄形象更加突出。

      3.矛盾引发探究。利用学生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在好奇心驱使下,从而引发他们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比如《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时,做了这样一个“课后延伸”:让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再回顾课题,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其中有个学生说:“诸葛亮明明是用草船在大雾的天气里去骗了曹操的十万支箭嘛,根本不是去借,我看课题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才对”,其他同学也高声附和。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因势利导:“这种的想法不无道理,对啊,课题中为什么没有用‘骗’,而是用‘借’字呢?”这样,抓住学生这种认知上的矛盾,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探究。

      二、体验探究乐趣

      1.读中感悟。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中得以不断提高。因此,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2.操作体验明理。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很多,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接的感知,从而使教学顺利完成。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第二节时,首先是用道具完成水中放石使水平面升高的演示,然后质疑:乌鸦只是放石子,并没有放水,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经过分小组进行探究,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然后组织交流: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从而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又如教学《捞铁牛》,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原理是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读懂怀丙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打捞工作,然后让学生模拟课文描述的怀丙捞铁牛的情景,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操作的探究性学习再现了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具体地体验了实验操作过程。

      3.引发争鸣。对于课文内容中存有争议的一些观点,我们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阐明理由。比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对文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中的“好像并没有”,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到底花生米是否增加?”让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理由,教师可相机诱导,并让学生反复读读上文。最终指导学生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这个句子本身来看,让他们把“好像”去掉再认真读一读:“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显然,如果去掉“好像”,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那么,加上“好像”呢,意思可以表明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像没有增加似的。在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后,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增加了分量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可见平时没有客人时就更少了,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从而进一步体会周总理的生活简朴、工作辛苦的高尚境界。

      三、挖掘探究之源

      1.挖掘文章内涵。教材文本中包含的思想内涵,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我们一方面要紧扣教材所要突出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既可以从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角度入手,也可以在嚼字、品词、析句中探究。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可抓住“诸葛亮为什么不去造箭而要借箭”和“他是如何巧妙和曹操借箭的”这两个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从而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周瑜的妒贤嫉能。

      2.延伸教材内容。不难发现,现行教材文本涉及古今中外、大千世界,可谓包罗万象,仅仅依靠课文中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课外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如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后,课外找找有关长征的故事读一读;学习了《太阳》,可以课外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进行交流;学习了《詹天佑》,收集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方面的资料等等。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来辅助教学,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后,让学生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5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