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马斯诺7个层次的需求图

    时间:2019-06-02 03:26: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衍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原始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继承和时空延伸。从层次结构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包括着元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三大层次的总体性理论体系。元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根本原理,它规定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性:次一级层次是基本理论,它反映我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应用理论是第三层次理论,它是解决不同时期重大问题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层次结构;元理论;基本理论;应用理论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5-0018-04
      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提出以后,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层次结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从总体上看,目前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判断呈现两种结构性话语:一是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理论的简单累加,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显然,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形式的差异和理论的简单累加遮蔽了其内在逻辑的统一性。另一种认知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庞杂理论的抽象,是抽象化的理论体系。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衍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原始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继承和时空延伸。从层次结构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包括着元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三大层次的总体性理论体系。因此,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恰当地分析其理论的层次结构,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
      关于理论体系构建前提性问题,有人称为源理论,有人称为元理论。从词源学的解读来看,源与元释义是有差异的。源与流对应,旨指水流所从出的地方;事物的根由,即本源。元即有根源之意,又有根本之意。作者以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意指具有根本性、总体性的理论,这一根本性、总体性决定该理论始终贯穿于不同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而不仅是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渊、根源。从这个角度讲,体现在不同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以一贯之的具有根本性、总体性的理论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原理,它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与不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许多方法。但是,方法与方法不同,它们属于不同的层次。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层次的方法,是被恩格斯称为“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的那个“辩证方法”,它不是许多方法,而是一个方法,是统摄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层次、所有内容、所有方法的方法,是从总体上体现所有方法的灵魂、精髓、实质、精神的方法。如果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基础。那么,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精髓,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唯物辩证法本身的灵魂、精髓,所以它是“方法的灵魂”和“方法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以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低层次的方法相区别。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在经典作家那里表意为“观点”、“公式”等词。根本原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从类别上可分为侧重作为认识方法、认识规律的原理和侧重作为揭示事物本来面目、固有规律的原理。从层次上可分为适用于世界各个领域的具有最高普遍性的原理和分别适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三个不同领域的原理。仅就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来说,又可分为三个层次:适用一切社会形态的原理,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等等;适用于某些社会形态——阶级社会的原理,如关于阶级、国家、革命的原理等等;仅适用于某一种社会形态的原理,如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剩余价值原理、价值规律原理等等。
      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其内容是隐性的,适用的范围最广阔,稳定性也最强,具有最高的普遍性。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原理体现在中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个时期的同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并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成与不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解还不够全面,对国情的认识也不够准确和深刻,因而发生了多次曲折,党内右倾情绪对革命性质有不科学的认识,特别是党内“左”倾错误给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不断总结失败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自觉”政治组织,开始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原理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到底是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其前途是什么等系列问题。深刻、准确撑握了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根本原理。全面客观了解中国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人才制定符合中国实情的革命路线,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根本原理,坚持一切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认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找不出来;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中国处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正是尊重客观实际,中国共产党才从左倾路线脱离出来,将全部工作重心回归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继承经典作家思想的同时又突破陈规,与时俱进,不断实现新突破,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在中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根本原理,使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在不同的逻辑层次上达成一致,而且表现在其不同发展形态在历史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前后一致性和继承性。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历程中,继承下来的不是具体的片言只语,不是把先辈的理论作为教条来加以崇拜而是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根本方法和原理,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成功地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就是在元理论指导下,总体性地回答了“中国革命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采取 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它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一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新民主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对中国革命是场什么样的革命,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采取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等问题进行艰苦的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包含革命论和社会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回答中国革命是场什么样的革命以及在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如何革命的问题。首先,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原理,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分析了革命产生的根源。认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其次,中国共产党人从世界革命的背景中去考察中国革命,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革命“已经不能当作世界资本主义反革命战线的同盟军,而改变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了。”从世界革命的大背景去考察中国革命变为中国革命在国际格局中找到应有坐标。第三,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道路、前途等问题,党中央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指出,“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正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的前途,“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中国革命是场什么样革命以及如何革命的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成功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回答中国革命胜利后采取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方案,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后果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模式——新民主主义社会。对此,毛泽东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并绘就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大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如何建设这样一个社会提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方案。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有不少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继承和运用,那么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更富有创造性,完全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原理与中国实际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是解决像中国这样具有特殊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如何建设的有效方案。这一理论既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什么是社会主义作为逻辑起点,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心主题作为逻辑展开。为了实现这一中心主题,中国共产党又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心主题逐步进一步展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大理论课题,这三大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座架。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这个理论课题的探索和回答,要解决的是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性质、兴国之要、强国之路等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既突出了社会主义物的尺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坚持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价值的统一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深化了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基本的观点和核心的内容,而且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对这个理论课题的探索和回答,要解决的是通过实施党的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等根本性问题。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个理论课题的探索和回答,要解决的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方位、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方式、发展的要求等根本性问题。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规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社会环境、体制保障、组织保障等问题,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总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原理,又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总体性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三层次是应用理论。即在元理论指导下,把基本理论与不同历史时期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直接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它是在元理论和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全方位展开与深化,系统回答了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如何做”问题。与元理论和基本理论不同,应用理论具有不稳定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理论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针对不同问题应用理论也不相同。正是由于应 用理论这一特点,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具体历史时期对不同地区的状况、特征、局势作不同的判定,并依据这种判定制定的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策略。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应用理论非常丰富。在经济方面,由革命时期的经济纲领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以及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理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策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要求将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有,采取某种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实现“耕者有其田”等经济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和原理与中国实际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中国式的经济政策,对于巩固新生的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方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一项特殊的路线,通过“一化三改”逐渐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地位,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三大改造”完成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得到基本确立,中国进入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不断发展生产力到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前提是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各种机制,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充分认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经济改革中新问题的必然要求,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政治上,由革命时期的“三三制”原则到社会主义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当前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政治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积极倡导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之付诸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即“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这是一种崭新的民主政治形式。不仅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民主政治模式的努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政治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加快了民主改革的进程。“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快政治改革,实现基层民主生活的制度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制建设。当前,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种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民主政治模式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实际,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与现代民主理念的结合,即承认民主的普遍性原则又突出了民主模式的特殊性,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论还包括文化、外交、统一战线、宗教等。这些应用理论系统回答了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如何做”问题,它是在元理论和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全方位展开与深化。
      要而言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理论的简单累加,也不是庞杂的理论抽象,而是包括着元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总体性理论体系。元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三大层次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表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理论逻辑的统一的总体性理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郭德宏,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廖国良等G泽东军事发展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层次 结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