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如何善待课堂中体育弱势学生】 体育老师的弱势

    时间:2019-05-30 03:21: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理想的体育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活动,实际上,课堂中的学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程度上讲,对体育弱势学生的引导和关心比对优生的教育更需要教师付出智慧和心血。体育课堂中的弱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学法指导,甚至可以说,对体育弱势学生的忽视既是体育教育的缺憾,更是体育老师的失职。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适时和有效地指导弱势学生参与课堂的值得认真探讨。
      一、 “体育弱势学生”的界定
      体育弱势学生是指体育教育中相对大多数正常学生学习水平标准,那些因为心理、生理或社会适应等原因而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且在动作学习和体能锻炼等方面处于相对落后水平的学生。体育弱势学生包括先天遗传所造成的身心方面的残障或低弱的学生,也包括由于后天体育保健、理疗的剥夺的学生。他们是相对特殊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大多在体育课和学校体育活动中态度比较消极,甚至把参与体育活动当作一种负担和压力,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低下,甚至连体育常规性测试都难以达到及格标准。
      二、体育教师对待体育弱势学生的几种误区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中小学生在年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体育运动学习中身体形态、运动兴趣爱好、运动体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原因,没有及时、全面地关注和引导这些学生,影响了他们的和谐成长。
      1. 对部分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遗落
      体育弱势学生这一群体在概念上与其它学生有所区别,但事实上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却难以认定。病残学生的特征较为明显,体育课中一般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照顾。其它的体育弱势学生,如肥胖、矮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低下的学生等,没有明显特征,尤其是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的学生,许多体育教师事实上没有把这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使其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帮助。
      2. 对弱势学生的“零保护”现象
      有一部分体育教师为了争取更多的学练时间,便简化练习分组、教学指导和考核评价,并没有将弱势学生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弱势学生在体育课中以同样的标准和内容与其他学生进行学练,势必造成学习、困难和危险。
      3. 对弱势学生“过度保护”现象
      在现今体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为了“保护”弱势学生,采取极为普遍的就是体育科目免试、体质健康标准免测、教学时数缩减等措施。这种极端的“保护”措施人为地将体育弱势学生排斥出体育教学,无疑剥夺了一些学生参与运动的权利,使其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显性或隐性地受到忽视和排斥,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
      4. 对弱势学生“欠合理”保护现象
      不合理的保护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弱势学生的分组、指导、保护措施的应用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弱势学生的分组。有的体育教师组织教学中,将不同性质的弱势学生分在一组,而且把全部教学内容都降低要求,同时给予过度的保护,这虽然充分考虑到弱势学生的学习、运动能力,但有时候却在这些学生心里烙下“特殊”的印记,不利于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加强,也会影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弱势学生的指导。有的体育教师在指导弱势学生的时候,非常注重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适应性,例如在对肥胖学生的指导时,充分考虑到了其身体形态对其学习、练习的影响,降低了学习和练习的要求,但却忽略了其心理方面的保护,这同样会影响到其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弱势学生保护措施的应用。有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时,为了“保护”弱势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锻炼的项目和内容,自己控制运动的强度和量,课中也较少关注和指导,弱势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时候缺少安全性和科学性。
      三、体育弱势学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 考试制度的设计缺失忽视了弱势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是每个学生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现行的体育课堂评价体系虽然综合了身体素质、运动成绩、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等因素,但终究还是以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为主,弱势学生即使加倍努力,他们的体育成绩仍然难以达到优秀的等级,这就影响到学校和班级的优秀率、合格率,学校、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评的时候,心里不自觉就会排斥这部分学生,这会影响体育教师对待弱势学生的态度。特别是初中体育中考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实施以后,体育成绩是否达标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从功利的角度考虑,有些体育教师会认为与其花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弱势学生身上而得不到显著的回报,还不如将时间和精力多投入到其他学生。体育教师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仅是一种功利的表现,而且还是一种长远的升学战术安排,这种行为自然也会得到学校方面的强化。
      2. 弱势学生的低起点造成体育起步学习的极大阻碍
      体育弱势学生由于身体方面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低于正常的同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经常落后于同伴。但对于弱势学生影响最大的不是身体和运动本身的表现不佳,更为严重的是心理方面的指标。弱势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素质的缺陷,或后天的受伤,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和无助感,在体育课中怕别人笑话,交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降,严重的还会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在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集体性体育运动时表现不主动,成为课堂中“旁观看客”,甚至成为体育课的“逃课者”。
      3. 非学校体育因素是造就弱势学生的根源所在
      诚然,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分内之事,但离不开家长和社区力量的支持,这支力量也将影响弱势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和态度。
      (1)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摄入营养,不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尤其是现在的学习压力大,学业负担重,有些家长误认为参加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会影响学习,导致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肥胖型”“豆芽型”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低于平均水平,过于严重的则进入弱势学生之列了。
      (2)有些家长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参与锻炼的自觉性。
      (3)还有一些家长对体育锻炼缺乏体育基本的常识,弱势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低下增加了家长的紧张情绪,误认为体育锻炼会损害孩子的健康,就连最基本的体育锻炼也小心翼翼,让学生越来越远离了体育锻炼,加重了学生体育弱势的处境。
      4. 病理性的体育教学使得更多的弱势学生更弱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方式的相对滞后对弱势学生参加运动锻炼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上课形式过于传统、呆板,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建立公平、和谐的学习氛围。
      (2)对弱势学生没有区别对待,强迫他们完成难度大的练习或者危险性的动作,对完不成动作的学生进行粗鲁责备,甚至体罚,增加弱势学生的心理压力。
      (3)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过分玩笑,使用不良语言刺伤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场地器材陈旧,缺乏安全感和新鲜感,会导致弱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害怕的心理,从而失去兴趣。
      (5)体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弱势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原因,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尤其是参加带有竞争性的集体活动的时候,往往会成为集体的“累赘”,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课堂没有营造公平、民主的学习氛围,弱势学生则会遭到周围同学的“嫌弃”,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继而会使得他们越来越排斥体育活动,尤其排斥集体体育活动,他们即使在体育课参与学习,也会避开同学,避开集体活动。
      四、体育教学中弱势学生的助学策略思考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育也不例外,体育课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全过程中体会到愉快、积极的心理体验,获得知、情、意、行的统一及全面发展。
      1. 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待遇
      体育教学中的弱势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他们会觉得到人不如人,技不如人,不想在大家面前现“丑”。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设计更个性的体育课程。当然,考虑到对自尊心的保护,又不宜过分将他们与别的同学区分开来,体育教学应该将所有学生都对待为“我们”,而不能将“他们”与“我们”对立起来。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适当地区别对待:
      (1)在制定体育课目的、任务的时候,根据弱势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要求,积极引导,循序渐进。为了使他们有信心和兴趣积极参加锻炼,有时在安排某些项目练习时,不必一味地降低要求或将要求降得过低,可采取变换动作的某些技术特征,如练习时间、数量、强度、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以降低练习难度来适应他们的特殊性和需要。
      (2)在教学分组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他们分在同一组,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水平的提高与发挥,又有利于这些弱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使他们课有所练,练有所得。但是,如果学习、练习的内容难度和危险性都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不将其分组出去,就让他们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和练习,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
      (3)在练习当中,教师尽可能给他们多一些指导,多给予保护和帮助,多鼓励弱势学生,重塑他们的信心,激发练习热情,使其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首先是一种教育评价,因此教学评价也应做到区别对待,传统的考核评价只是评定学生最后成绩达到的程度,其弊端是没有体现个体差异,如果对弱势学生也适用这种评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锻炼积极性,也有失公平,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他们的成绩考核与评价,既要考虑他们的健康水平和实际能力,又要考虑他们能够达到教学的基础要求和进步幅度。
      2. 体育教师精心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内容是弱势学生的“壮骨丸”
      弱势学生的特殊性各不相同,体育老师应建立他们的健康档案,并与医务室或医院联系,开出运动处方,设计出因人而异的锻炼项目和内容。在锻炼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能力。体育运动是一把双刃剑,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太小,则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太大则不利于健康,这一点对于弱势学生来说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弱势学生在锻炼时既要忘却自己的特殊性,以增加参与性和自信心,却又不能忘记自己的特殊性,不能一时兴起,超过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这样就会“过犹不及”,有损于健康。
      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很广泛,实践中,锻炼的项目和内容不会由于他们身体的特殊性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只要肯参与,其选择的空间也很大。如心肺功能不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慢跑、乒乓球、太极拳等强度和量都不大的项目;肥胖的学生可以选择有氧健身操、跳绳以及中等强度的球类项目等;瘦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中长跑、武术项目,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和形体训练。体育教师既要教会弱势学生锻炼的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和内容。
      3. 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是激活学生学习心力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体育弱势学生在课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层面的因素,其实,这些学生也很想和别的同学一起学习、练习,但他们自身的特殊性让他们变得更谨慎,更脆弱,伤不起,输不起,害怕遭到同学和老师的讥笑,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而最终作壁上观。体育教师营造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生生关系,建立一种多向互动、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解放学生的手脚和思维,释放学生的个性自由,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权威。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消除其心理障碍和自卑感,提高其自信心,为他们营造一个融洽、平等、没有歧视的宽松学习环境,唯有如此,这些学生才会从心理上真正忘掉自己的弱势学习处境,消除学生心理隔膜,继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小组竞赛练习是体育课常用的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弱势学生和评鉴活动结果是检验教师优劣的试金石,有的教师会艺术地借用团队的力量,鼓励弱势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巧妙地变压力为动力,甚至把课堂教育的效果延伸到课外锻炼。其实,这些学生的压力更多来自于身边的同学,这类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运动技能和素质不足,总是会拖小组的后腿,很容易招来同学的指责和埋怨,甚至会有少数学生提出“我们不要某某同学参加”。当然,还有些压力来自于他们自己,当他们一旦受到冷落和批评,学生会变得患得患失,心烦意乱,认为老师同学都在排斥自己,从而失去了继续参与练习的信心了。体育教师应该从比赛的评优目标和规则等方面评价活动过程,适当淡化比赛结果,激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看到同伴的进步和团队精神的价值,只有让这些学生融入到集体的锻炼氛围中,他们才会从中汲取同伴的力量,才可能逐步改变弱势的局面。
      4. 找准突破课程点是体育弱势学生参与学习的破冰行动
      一部分人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硬碰硬的学科,学习成绩优劣高度依赖于的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实际上,体育学科更应该体现一种人性关怀。弱势学生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或不足,常常会在运动中遇到一些困难和不便。对于正常人来说也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尽其所能也难以逾越。他们在运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大多会采取逃避的态度,所以,教师和同学除了帮助他们战胜自卑,获得自信外,还应该多以实质行动帮助他们参与到运动中去。爱是人类的精神之源,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体育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比一般的学生更期待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观察发现,肥胖学生的比例日益增加,过度肥胖使得学生行动不灵活,动作协调性和耐力普遍较差,做动作很吃力;过度瘦弱使学生弱不禁风,力量和速度素质差,完成力量性的动作很困难。这些生理机能因素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在体育课的技术性和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中,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的不足很有可能产生造成心理的焦虑和对体育课程的拒斥心理,从而加重学生的弱势程度。争对这种情况,体育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例如,鼓励肥胖的学生参加跳绳运动,在他逃避的时候,教师应该多以鼓励的态度支持,同学为了消除其自卑和怕出“丑”的心理,都积极主动与其一起跳绳,这样他才会很快融入大家,而且在以后的运动当中也会表现得积极。教师针对弱势学生的特殊性给予特别的“关照”,每人安排一到两个合适的同学课后帮助他们,结成“对子”,开展“一帮一”,利用晨练、课后和课间时间,多给予保护和帮助,技术上进行辅导,心理上给予鼓励。由于彼此是同学,教与学,帮与带均较自然,有利于消除弱势学生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同时也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促进同学团结,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成绩。
      5. 借力于家庭和社区实现弱势学生体育行为的延伸和强化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应该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现成合力,才能真正帮助弱势学生加入到正常的锻炼群体中去,并逐步培养其自觉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
      (1)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弱势学生进行适当保护外,还应根据弱势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外体育作业,如跳绳、太极拳、哑铃练习等。
      (2)学校、体育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端正家长的思想,了解弱势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活动,共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3)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有条件的还应该多陪孩子一起练习,督促学生形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从心理上更能给孩子以鼓励和勇气。
      (4)帮助弱势学生,社会的责任责无旁贷,社会必须与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弱势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没有歧视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体育教育是学生的基本权利,让每一个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理应成为每一个体育教师努力追寻的理想境界,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更好地显现其独特的学科价值和地位。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县一中1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2)

    相关热词搜索: 弱势 善待 课堂 体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