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西方古典文学作品【中英古典文学中的女性美对比】

    时间:2019-05-29 03:30:1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中英两国的古典文学中塑造了众多美好的女性形象。本文探讨了两国相似的审美角度,分析了具体的差异,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异同。   关键词:女性美;古典文学;审美;对比
      一、引言
      歌颂女性之美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类是宇宙的化身,女
      性美是人类美的最顶峰。”罗丹也曾赞叹女性美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美丽的女性集天地之灵秀,在人类的各种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英两个民族都有光辉灿烂的文学传统,历代文学家把众多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女性形象融化在作品中,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相似的审美角度
      在把女性作为审美客体的过程中,中英古典文学展现了相似的审美角度。概括而言,
      主要是是形体美、动态美和内在美。
      (一)形体美
      在两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为数众多的容貌姣好的女性。她们的形象代表着人类
      对美的欣赏和追求,极大地丰富了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洛神赋》里我们可以读到:“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行走在洛水之上的女神婀娜多姿,姿容绝世。李白的《清平调》里赞美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芍药花和杨玉环交相辉映,“长使君王带笑看”,从此唐明皇贻误国事,几乎亡国。
      英国古典文学中描写美人的作品也比比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朱丽叶的赞歌:“啊!火炬不及她的明亮;/ 她皎然悬在暮天的颊上,/像黑奴耳边悬挂的珠环,/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朱丽叶的美貌深深打动了罗密欧的心扉。《还乡》中的尤苔莎“肌肤柔软,碰上去像云彩一般。…… 尤苔莎的风姿,使人想起波旁蔷薇、红宝石、热带的午夜以及日食。”哈代笔下的尤苔莎像女神一般热情迷人。
      (二)动态美
       “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处于动态的事物比处于静态的事物更能激发观赏者感官者心理上的反响。”(朱徽 1996:96)这就是莱辛所说的“化美为媚”:“媚是动态的美。……它是一种一纵即逝的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因为我们要回忆一种动态,比回忆一种单纯的形体或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的多。所以在这一点上,媚比起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各国文学家都深谙此道。
      《诗经》里的庄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两句诗使她在读者面前一下子活了起来。曹植笔下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洛神轻灵飘逸,宜动宜静的举止情态。而一个静态的美人就不具有这样恒久的艺术魅力。
      英国文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雪莱在《阿拉斯特》中,他把自己渴慕的女诗人,幻化为优美的诗篇:“她红润的肢体,/ 在回旋的清风舞弄的纱衣下,/ 发散着温暖的生命的光彩,/他看她伸过来赤裸的手臂,/ 她黑色的卷发在黑夜里飘扬,/ 她的目光闪闪垂下,她张开的唇,/ 红润,突出而又热情的颤动。”
      (三)内在美
      人类在长期的审美过程中,早就认识到容貌体态的美,如果不和内在美相结合,那是不
      完整的。具体而言,内在美主要包括道德品行的崇高和智慧才艺的出众。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工善针线女红,雅善音乐诗书。此外还具有“昼夜勤作息”的勤劳之美和“举身赴清池”的忠贞之美。明清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里,佳人都是才貌双全,秀外慧中。
      英国文学中才华横溢,品行高尚的女性形象也灿若群星。《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巧妙地遵循父亲遗训的同时,为自己选择了心爱的恋人;她极为出色地管理着贝尔蒙庄园,显示了非凡的才干;在法庭上,她智斗夏洛克解救了安东尼奥。莎翁笔下的鲍西亚具有明珠美玉一般的智慧和人品。
      三、审美的差异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和英国具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历史和社会文化环境,在古典文学
      中刻画的女性之美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一)各自独特的原型
      20世纪加拿大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弗莱系统地建立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
      理论。按照他的定义,所谓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朱成元 1997:171)
      中国文学中一个典型的原型就是《楚辞》的《思美人》、《山鬼》和《湘夫人》等诗篇中,诗人所描写的凄清幽独的女神,借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此后,“美人”成了中国一种特殊的文学意象。自《离骚》以降,历代文人多有以美人自况,通过描写美人蹉跎红颜的遭遇,叹息自己不被君王赏识的处境。因此,中国古典文学中以宫怨、思妇、弃妇等为内容的作品特别多。连辛弃疾这样慷慨豪放的词人,在抗金之志难伸的时候也有《摸鱼儿》这类寂寞凄切之语:“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英国的古典文学,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前,以男性为创作本位的作品中,很多女性要么是“天使”,要么是“妖妇”。这两类女性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圣母和夏娃。圣母玛利亚童女怀胎,是坚贞和美德的象征;而夏娃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受了蛇的诱惑,怂恿亚当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是一个典型的“祸水”。《麦克白》里的麦克白夫人权利欲望极强,是个典型的邪恶狠毒的女人。而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天使”身上可以体现男作家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她们高雅迷人,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
      (二)各自独特的类型
       中英两国在长期的文学史中,都积累了一些表现女性之美的文学意象,使得各类文学作
      品中的女性美呈现一些类型化的特点。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美人类型化、脸谱化的倾向很明显。无论诗词曲赋,眉毛总不过是“柳叶眉”,“蛾眉”或是“远山眉”;眼睛总不过是“杏眼”,“凤眼”或是“秋水”;脸庞都是“桃瓣”, “春花”,“芙蓉”或者是“满月”;腰肢都是“杨柳”,“蜂腰”或者“小蛮腰”。给人感觉中国古代的佳人走出来模样都差不多。若有区别,无非是丰满的更接近杨妃,清瘦的更相似于赵飞燕。
      英国文学中的女性更有个人的特点,但也不乏一些司空见惯的修辞和比喻。如“玫瑰”般美丽,“月亮”般迷人,胸脯“柔软洁白”,“女神般”高贵,“雕像”般精致,诸如此类。
      (三)写意与写实
      在徐行言主编的《中西文化比较》里明确阐述了中国艺术的写意特征:“中国艺术的所谓写意,是以主观表现为出发点的艺术表达方式,即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描述客观事物在作者心中的投影,以意统形。”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抒情和写意。“它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上面跳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人似乎千人一面。形容美人的词语也大多是一些模糊婉约,主观色彩浓厚的词语。连《红楼梦》也概莫例外。“可以说《红楼梦》中的美女绝大多数是一色的‘薄面’,‘修眉’,‘俊眼’,‘纤腰’,仅从面庞身材的描绘,读者甚至无法分辨出林黛玉,尤三姐,晴雯,小红和袭人。”(易淑琼 2003)曹雪芹对大多数人物刻画时,只是把前代用滥的熟语信手拈来。但是在其气质和神韵上,他冥心构考,大费周章。林黛玉的灵秀,尤三姐的风流轻狂,晴雯的高傲倔强,小红的甜净伶俐,袭人柔媚娇俏,是断断不可混淆的。
      
      《中西文化比较》里对西方艺术的写实特点也作了如下描述:“西方艺术的美学致思总是首先诉诸感官上的东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因此西方艺术,总是竭力强调满足视听真实之美。……西方艺术的这种导向外部世界的美学致思方式,使得西方艺术更注重外在客观世界的捕捉。”
      西方艺术这一特点反映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外在描写就是细微、精确和富有个性。如《德伯家的苔丝》里,哈代就对苔丝的容貌作了细腻的描写。“如眼部就具体到‘眉棱’,‘眼眶’,‘眼皮’,‘眼毛’,‘瞳仁’等, 写嘴唇就写了‘嘴角’,‘上唇’,‘下唇’等。”(易淑琼 2003) 哈代善于捕捉随着情节的转移面部各细节的变化,比如对苔丝在各个人生阶段不同的眼睛,尤其是眼神的详细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比较罕见的。
      (四)含蓄与直露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制度的统治下,社会形态相对稳定,再加上农耕的生产方式,社
      会对人的约束和个性的压抑比英国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发乎情止乎礼”,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美表现的更加含蓄,很少有西方文学中那种对感官的冲击和性吸引力的描写。《美女篇》里:“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作者铺陈排比,极力刻画美人的衣裳,服饰和姿容神采,但也就到此为止。
      英国如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造物主的杰作。他们崇尚人体之美。西方的各种雕塑和绘画都是以裸体的形象出现的。与中国文学家相比,英国文人笔下的美人往往是灵和肉的和谐统一,诉诸读者的感官体验,与欲望不可分离。如《圣经》里:“你的两个乳房,好似母羚羊的一对孪生小羚羊,在百合花中放牧”,“你的嘴唇滴流纯蜜,你的舌头下有蜜有奶。”中国古代混迹于花街柳巷,刻画了众多下层妇女形象的柳永,多写闺情,风格浓艳的温飞卿,相比也含蓄内敛的多。
      四、结语
      在世界文学史上,中英两国的古典文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
      史背景下,两国的文学家在刻画女性美的时刻,既有相似之处,也折射了不同的思想倾向和审美理想。他们相隔万里,独立发展,各自书写了光辉的篇章。文学中的女性美折射着历史变迁和不同的民族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莎士比亚著.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朱徽编著.中英比较诗艺[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4]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热词搜索: 中英 古典 女性美 文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