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对习题课模式的经验谈]

    时间:2019-05-17 03:20: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上好习题课堂是学生巩固知识点、应付考试的关键,通过四个尝试来探究如何上好习题课,最终让学生感到了知识是他进行智慧努力的   结果,他自己去获取知识。   关键字:习题课;尝试;经验;
      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知识覆盖面广,通过习题来强化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相应的,上好习题课是学生巩固知识点、应付考试的关键。
      我走上三尺讲台不足五年,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感觉上好习题课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并作笔记的方式,经常是时间花了,但是效果不大,特别是对于处于班级中下层的学生,习题课更是他们睡觉的最好时光,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一节习题课,让学生尽量都参与进来绝对是一节优质的习题课所必须做到的,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而这些尝试也大多借鉴了前辈们的经验,我只是将自己的这些尝试过程中的一些得失记录下来,供其他人参考。
      尝试一:带着错误讲习题
      最开始按传统方式上习题课的时候感觉学生非常沉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周末作业的答案中有一处小错误,当时在课堂上学生都沸腾了,当时我就想既然学生这么爱抓老师的错误,为什么我就不能带着错误来教学呢?!我们习题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那么正确答案不由我给出来而由他们自己找出来,这样效果岂不是更好,他们的印象不也更深吗!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后来的习题课讲解前,我并不急着去校对标准答案,甚至故意带几个错误在里面,然后让学生在习题课上来找错误,学生的热情非常的高涨,甚至有些正确的答案,但是跟他们自己做的有答案有出入,他们也会提出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个尝试,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老师不用包办太多,并且作为现在的老师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对的就好,经常性的出现小错,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思想。
      这样的方法对于中上层的学生还比较有效,但是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效果不大,甚至有时候还有一定的误导。
      尝试二:学生讲代替老师讲
      在我学生时代我就发现由同学来讲比老师来讲的效果要好,学生自己比老师更明白一个题目中哪里是难点,哪里容易出问题,对于上台讲解的学生来说对他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自己完全弄明白了才可能把别人讲明白,并且讲解的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也曾尝试着让学生代替我来讲。
      让学生讲不是说老师就没有负担,其实相反,老师的负担更大,教师首先要将全部习题中的重难点题目挑出来,提前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学生讲解时教师要认真听取每个上台讲解学生的讲解,对于其中的错误以及没讲透彻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提出来,但是这样是很花时间的,所以往往一节课下来也没讲到几个题目,效率不高,并且学生层次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这种尝试也没有实现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的目的
      尝试三:小组讨论,自由解决
      小组合作教学的理念,无疑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四人小组中分别有一名最好和最差的学生,两名中等学生,这四名学生优劣互补,教学过程中好帮差,一对一,这样的教学理念已经被绝大多数老师接受并使用,我在习题课中也做了这样小组合作教学的尝试,教师只讲普遍存在问题的几个题,剩下的时间交给小组,自由解决组内成员所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整个班级小组太多(一般为12个),调控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就做一些跟课堂无关的事情。
      尝试四:小组解决,然后再由学生来讲(伴随一定惩罚机制)
      同样还是小组合作教学,但这次的尝试多了一些新的东西,目的更明确,并加了一些惩罚措施在其中。
      开始时我把全部的正确答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当讨论结束后,我随机挑题点小组的成员给来讲解,一般一个小组有四名成员,所以一道题有四次机会,讲不出来或者讲错将会受到惩罚(惩罚措施有多种,例如一个学生答不出来则讲书上某一章知识要点抄一遍,两个答不出则罚抄翻倍,依此类推),而受到惩罚的小组如果挑出别的小组的问题或者答出其他小组答不出的问题都将有“翻身”的机会,有压力就有动力,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尽量教会组内成员,并仔细查找其他小组的解题过程是否有问题。
      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非常花时间,往往一节习题课要准备一节课(给小组讨论),让后小组讲解一节课,所以并不能经常用。并且我总觉得以惩罚机制为手段的教学过程并不能让学生自觉的去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逃避惩罚,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对的。
      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所作的这些尝试可能有些很幼稚,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尝试让我成长,不管作什么样的尝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知识,那么什么是掌握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这样写到:
      什么是掌握知识呢?这就是使周围世界的事物、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真正的掌握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即:学生感到了知识是他进行智慧努力的结果,他自己去获取知识,同时找到运用知识的领域,从抽象真理再过渡到接触新的具体事实。当学生把问题的实质弄明白以后,这就是他顿然领悟的时刻:似乎一片黑暗一下子被鲜明的火光照亮了。对那些"难教"的、理解力差的少年要特别耐心地对待,任何时候都不要责备他们头脑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这些都没有用处。如果没有探究和思考,记忆就会"有漏洞",什么也记不住。记忆力变坏正是在少年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当一个人应当尽量多地思考的时期,却把他从思考中"解脱"出去了。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去独立地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异感,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这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我相信只要我们本这这样的理念多做尝试,我们的课堂效率会越来越高,效果也会越来越好,最终我们的付出将会得到一份收获。
      

    相关热词搜索: 经验谈 模式 习题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