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实现途径探析: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

    时间:2019-05-17 03:17:3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实施实践教学
      (一)认真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使人才培养规格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用人单位需要
       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职业核心能力;二是行业通用能力;三是专业岗位操作能力。与专业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形成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的基础。校企双方根据当前企业岗位、预期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调研分析本专业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对接、实训教学与现场技术应用有效对接
      按照“上好基础课、突出专业核心课、强化岗位实践训练、重视企业文化和科学素养熏陶”的教学原则,文化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培养必须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课程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以任务为导向,实施“学中做”、“学中教”,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项目或任务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有效对接;专门技能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实用”“、娴熟”,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真实的工作(生产)项目为载体,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尽可能安排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开展岗位轮训,使实训教学与现场技术应用对接,同时感受企业文化,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过程,缩短了从知识应用到能力培养的距离。
      (三)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与管理,使学生尽快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要求
      认真选择岗位多、对口性强、技术含量高、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学校安排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第一步;实习实训中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与企业师傅、技术人员及时沟通解决学生技术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疏导并加以解决,协助企业在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协作精神,使学生讲诚信、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尽早适应企业文化要求。
      二、多形式引进企业文化,使学生多接受、早融入
      (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文化是有共性的,职业院校在实施专业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如消除“60分万岁”的思想,培养学生“零缺陷”的意识;重构教学人际关系,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改进按部就班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工作主动意识,避免总是在等待领导安排任务的现象。
      (二)在订单培养中融入企业文化
      订单培养方案中不仅有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内容,还要有学生从业态度和思想素质培养的要求。订单企业的企业文化应作为订单班学生教育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守则等一系列内容悬挂教室,并请公司领导到班级座谈,使学生时刻受到公司文化的熏陶。
      (三)在实训教学中领悟企业文化
      改进校内实训教学,使其在教学内容上、管理机制上均具有企业氛围,努力缩小与企业的差距。学生进入车间就是员工,教师进入车间就是师傅,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四)在校园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
      可以将优秀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制成标牌,悬挂于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宿舍楼及其它校园醒目位置;也可以以知名企业的名称、典型人物的名字为广场、道路、实验实训室、科研机构命名或冠名。从而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
      (五)在社会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
      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训练,直接感受企业文化;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打工、参加社会调研,使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感受企业文化。
      三、加强就业指导,使学生早定位、定好位
      (一)加大素质培养力度,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一,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优化“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逐步规范教学内容。第二,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为平台、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技术发明、创新设计比赛等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二)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培养正确的择业观
      1.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2.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3.加强就业观念指导;4.加大自主创业的引导。
      (三)加强就业帮扶力度,解决特殊问题
      通过学生就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心理,发现问题对应指导;课堂上模拟人才招聘的面试现场,以克服学生对面试的恐惧心;对经济困难或者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等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四、强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尽快成为合格的社会职业人
      任何行业、企业、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从业者。高职教育始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原则,将素质教育贯穿全部教育过程,并且体现为全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挫折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行为举止教育、学习能力教育等。社会职业人所具备的各种优秀品质,体现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具有不断调整和提高的潜力。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对接 人才培养 人才需求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