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晚清改革的递进和反复——立足于教育角度_换一个角度作文议论文递进试

    时间:2019-05-15 03:16: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晚清时期的教育改革效果十分显著,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封建教育向近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过程先后经历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新政教育三大阶段。本文主要从教育思想角度对晚清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及不足之处加以总结。
      关键词:晚清时期 教育改革递进反复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这艘巨轮的历史航程和航向开始了不同以往的改变,揭开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的社会变迁的历史序幕。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教育制度的演变,特别是新式教育的确立对晚清社会乃至其后中国社会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晚清教育改革的进步性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国家触角在中国越伸越长,同时也使国人逐步认识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制度,中国教育重仕轻学、不切实用的弊端逐步暴露,在此背景下,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曾国藩及李鸿章倡导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教育:借鉴西式教育模式,兴建新式学堂,对教育内容进行改革;选派优秀人才出国深造,培养新式人才;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变革,并实现中西学同考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教育理念。客观来看,在洋务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一大批新式学堂先后建立,通过留学教育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新式高素质人才,同时还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促进中国教育实现中西全面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以。洋务新政确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纲领。尽管这个纲领招来了后人的许多批评,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这一纲领在承认了“中体”需要西学扶持的同时,让西方文化在中国有了输入的通道和立足之地。我们在批判“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妄图采用西学维护封建主义之“体”的同时,也要看到,当洋务派一手护“中体”、一手抓“西用”之时,实际上是让自己的肩膀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其主要内容是以“强兵”为中心的近代国防、工业、交通、教育和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建设。活动内容是围绕着目的转的,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洋务派建起的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唐胥铁路,组织翻译的《化学鉴原》这类“西书”,其最大的成果并不是生产出了坚船利炮,而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播下了现代文明的种子;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力度。在严重的民族危机背景之下,部分进步青年开始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康有为、梁启超在倡导政治改革的同时,还积极致力于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改革措施有:开设新书院和学堂,积极宣扬教育改革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倡导“废八股,倡西学”,组织与守旧派的论战,大胆与封建主义思想进行正面交锋;积极倡导对旧的教育体制进行变革。尽管维新派对教育的作用估计过高,但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新人、推进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维新教育是晚清时期最具理论探索性的一次尝试,对传统教育理念及制度有了新的突破。
      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带给中国人民巨大耻辱。在内外形势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慈禧太后不得不采取新政措施,其中就包括教育改革。将几千年来沿用的科举制度予以废除,从而为新式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坚实基础;兴办新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学制得以形成,教育行政机关进行了改革。《钦定学堂章程》以及《奏定学堂章程》的先后颁布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新政教育改革在晚清三次教育改革中效果最为显著。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废除,为近代化教育的确立奠定基础,同时也充分证实,旧教育被新教育所取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维新教育还对洋务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新式教育的因素进行了肯定和强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废除陈旧教育制度的进程。
      2晚清教育改革局限性
      晚清教育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体西用”思想存在一定局限性。洋务教育改革可以说是晚清时期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正是如此,也就决定了此次教育改革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兴建新式学堂以及选派优秀人才出国深造,最终还是站在外交、军事以及经济等方面进行考量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近代化活动是晚清教育改革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是洋务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来源,这就意味着,洋务教育改革并非属于积极主动之举;除此之外,洋务派的认识能力有限,这也导致了在对教育改革进行规划时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主要的改革措施局限于物质层面及文化层面,在理念上没有彻底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这也是导致其效果不佳的一大因素。
      (2)教育改革措施自身局限性。教育改革具体措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在新学制以及新式学堂方面,在形式上是与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相配套的,但当时改革的时代背景是中国仍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这也决定了改革的出发点势必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所以,通过改革带领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发展之路是不现实的;第二,在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方面,通过改革清政府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教育行政系统,突出了学部的重要地位,但其运作机制依旧是维护清朝皇朝统治,巩固封建统治者地位;第三,在出国留学方面,晚清没有对出国留学生的去向进行科学的调控,大量学生选取到日本留学,这也为日本变相侵华提供了绝好机会。
      3结语
      通过本文对晚清三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改革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晚清时期效果最为显著的当属新政教育;晚清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在教育思想以及具体的改革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对教育制度进行必要改革,将会对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改革成功与否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当权者的主观意愿及决心。
      

    相关热词搜索: 递进 晚清 立足于 反复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